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舆情视角论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胜洪 《前沿》2009,(1):114-117
群体性事件是严重破坏正常秩序的重大社会事件,随着近年来改革进程的加快,其发生频率升高,规模扩大,已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各种社会经济矛盾的集中体现,而群众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干部官僚主义作风、参与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别有用心者煽动等因素是其发生的直接诱因。要处理好群体性事件,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培养公民现代法治意识,拓宽民意表达的合法渠道,完善法律制度,严格依照法律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陆警方在法治化处置"骚乱性"群体性事件方面尚存在相关法律未成体系、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警方执法权力不足、党政机关领导力有待提升等问题。要制定应对"骚乱性"群体性事件的专门法律法规,明确细化应对"骚乱性"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完善、强化、保障处置"骚乱性"群体性事件的警察权力,以及党政机关依法行使处置"骚乱性"群体性事件的领导权,以规范、高效处置"骚乱性"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3.
王诺 《传承》2010,(3):142-143
群体性事件频发凸显了新时期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加强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的形成,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培育公民合理合法参政的意识;加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完善新的政治参与渠道等将成为构建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频发凸显了新时期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加强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的形成,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培育公民合理合法参政的意识;加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完善新的政治参与渠道等将成为构建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薛松 《公安研究》2011,(4):20-22,51
政治参与是社会成员对于共同利益的合法主张行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则是信息社会中社会成员对于共同利益的制度外主张行为.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规模以及对抗程度都在逐年上升,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政治参与制度的相对缺失必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防范和处置,要拓展公众政治参与途径,提高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健全...  相似文献   

6.
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显雷 《公安研究》2001,(12):50-53,83
从法治的角度判断群体性事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要从合法与非法、违法性质及程度、群体行为与个体行为、原因与表现等方面分析。法律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作为社会矛盾特殊表现形式的群体性事件呈不断上升趋势。在现有的法制框架下,要充分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掌握事件苗头,第一时间予以排除;增强公民的法律知识,引导公民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从源头上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通过提前介入,做好现场警戒和调查取证,及时有效地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应对中的政府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曾遭遇或正在面临由政治、经济、宗教、种族、环保等原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方面,外国政府的主导地位体现在以法律为底线,以专门机构或组织为核心,以警察执法为辅助手段,共同实现社会管理控制。在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概念不够明确,相关立法有待完善。应强化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主导地位,更新观念,建立利益协调机制与诉求表达机制,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协调法治与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周菲菲 《传承》2012,(20):90-91
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新的社会问题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出现,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文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实际出发,结合法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提出我们在预防与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时,必须坚持法治的视野、法治的原则、法治的方式,将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进入了高发期,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我们在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必须坚持法治的视野、法治的立场、法治的原则、法治的方式和法治的程序,将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