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青少年逆反心理再认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对青少年的施教中,老师、家长及专职青少年教育的工作者们,普遍感到当代青少年存在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现象,同时又表现出无计可施、无可奈何的状态。逆反心理正在使很多教育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和动摇。为此,揭开逆反心理的实质、形成的原因、寻求解决它的良策的问题便摆在我们面前。逆反心理及其一般的心理机制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
有教育家认为,教育孩子、培养人才,就像一种“农业生产”,要顺应孩子身心发育成长的科学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的成效。而企图将教育变成一种生产千篇一律“合格产品”的“流水线”,显然会违背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并造成孩子的本能反抗。从家长、老师等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有些进入青春期的学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轻的是阳奉阴违、顶撞师长,严重的便荒废学业、离家出走、违法犯罪等等。其实,在心理学的专业词汇中,并不存在所谓“逆反心理”的提法,这是近年来人们约定俗成所创造的一种日常词汇,其主要含义是指孩子对成人的不顺从和种种“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众多媒体和报刊杂志上经常出现关于聋哑人犯罪落网的报道,作为从事特教教学工作十余载的我,每当看到这,“辛酸”的滋味顿然充溢胸膛,总会不禁地扪心自问,这是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失败?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教育成果——“桃李”满天下吗?思考之后笔者认为,形成如今这种态势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环境的不利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由于聋哑人存在生理上的特殊性,父母对他们往往会产生种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一种是放任惯纵。许多家长对这些孩子都怀着怜惜…  相似文献   

4.
一、活动的起因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接触和交流,发现许多的家长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指挥不灵了,其中有不少的家长感到自己与孩子的情感逐渐疏远,在许多问题上难以沟通。为此,家长们都感到十分苦恼,他们都迫切希望学校的老师能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而我们的班主任在与学生交谈中,也感到有许多学生与父母之间在心理上确实有了隔阂,他们对于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照不但不领情,反而感到“很厌烦”、“难以忍受”,以至与父母在许多问题上产生了矛盾,形成了“代沟”。针对这样的现实,结合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5.
代表语录     
莫让青少年陷入“唯分数论”的怪圈目前我国的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甚至形成了“三代大人一个孩子”的局面。而且绝大部分家庭也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只要孩子按照家长们的要求去做,学习成绩优秀,家长对孩子也基本是有求必应,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家庭教育不当和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青少年自杀、自残、校园暴力及家庭悲剧等屡屡发生,已经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提出这样的疑惑:为什么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的心理却变的越来越难以琢磨?为什么家长期望得越大,得到的回报往往越小?曾有报道说,有位科学家在对一些国内外18岁以下的孩子做过问卷调查:你最敬佩的人是谁?有很多外国孩子在第一栏中添的是“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而在中国孩子的问卷中很少找到“爸爸妈妈”的字样。是中国的父母付出得太少吗?恰恰相反,中国的父母,尤其是现在四…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认为,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我们把学生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叫做逆反心理。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那么,影响学生逆反心理形成  相似文献   

8.
莫娜 《半月谈》2005,(7):56-56
家长偷看孩子的日记显然是不妥的。关心孩子、怕孩子走上邪路。这虽然没有错.但通过日记窥探孩子心灵的行为方式却不可取。这也显示了一些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无力感。要了解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孩子的朋友.在交流与沟通中。不经意间为孩子解疑释惑.保驾护航。只要孩子走在正路上。大事不糊涂.家长也就没有必要在偷看日记这种事情上动心思了。而日记作为孩子小小的个人“领地”.对孩子宣泄情绪、审视自我、观察生活都至为重要.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  相似文献   

9.
应该说,这是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尤其是许林伟和杨勇原本还是很要好的同学,年龄相仿的孩子之间本不该有什么仇恨。纵观本案,我们不难看出,正是许林伟的父母一味过高地要求孩子,时时处处把自家的孩子与其他表现优秀的孩子进行攀比,给孩子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使孩子丧失了安全感,逐渐对人缺乏爱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对比他强的同学产生了嫉妒、仇恨等心理,这是直接导致本案发生的重要原因。尊重孩子的人格非常重要。作为家长,最忌讳的就是在外人面前批评或讽刺孩子。当许林伟的母亲当着同学的面责骂他的时候,她可能已经忘记了,儿子也有…  相似文献   

10.
挫折是健康之母:青少年心理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起1992年在内蒙古草原举行的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相信现在的教育界仍会感慨良多,与日本孩子相比,中国孩子表现出软弱、怕吃苦、依赖性强等诸多弱点。因此,从这以后教育界有人不断呼吁要进行“挫折教育”。姑且不去论这种提法是“本土的”还是“引进的”,是否提得有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它很容易让某些人产生误解,认为挫折教育就是要人为制造一些能让青少年“吃苦头”的事端来,所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让他们在其中“吸取教训”,以达到育人之目的。因此,为了让青少年健康成长,应该给予科学的心理教育,培养青少年承受心理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各种磨砺下不至于偏离健康成长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不少教师感到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真难。青少年学生对教师的说教往往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公开顶撞。我觉得,其主要原因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缺乏了解。有的教师动辄训斥学生,或责令学生回家喊家长,其本意是想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以期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但由于采取的方法不对头,  相似文献   

12.
歌手杨坤的一曲《无所谓》,在许多青少年中引起共鸣。对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和蝇头小利保持一种豁达的心态是必要的,但是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青少年中有一种“对什么都无所谓”、“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现象。同时,另一些青年人走向另一个极端,执著于眼前的利益,斤斤计较,想不开。许多家长发出感叹: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没有理想了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 ,“要高度重视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 ,要求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主力军 ,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的讲话精神 ,就应注意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这些年来 ,在我们一些学校出现了“以智代德” ,严重削弱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知识再多 ,智育再好 ,也不能代替德和德育。再加上近几年来 ,独生子女增加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不少家长重视儿童智力开发 ,舍得花钱送孩子参加培养智力的学习 ,然而一些儿童却太任性、太自私。究其原因就是父母在教育中忽视了对儿童品德的早期…  相似文献   

14.
多反思自己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这是一件好事。但我们不能把挑剔的眼光只放在青少年身上。有专家说我国目前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且每年有数万青少年的死亡与心理疾病有关。我认为,在青少年身上反映的"心理问题"仅是表象,根子还在后天成长环境。因此,担负青少年培养任务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就不能一味地揪着孩子讨论"心理问题"。如果真有这么多青少年出问题,受指责的首  相似文献   

15.
误区一:“营养”越多越好今天,人们已普遍认识到营养在少年儿童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在安排孩子的饮食生活中也特别讲究“营养”。但是许多家长对于什么是“营养”、如何保证孩子获得充足的营养等问题存在着不少的误区。例如,许多家长认为鸡、鸭、鱼、肉很有“营养”,只要多吃就可以得到充足的“营养”了;有的认为“营养”越多越好、越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还有的家长觉得,光从食物中得到的“营养”是不够的,因此,今天给孩子补点什么“灵”,明天喝点什么“液”。结果事与愿违,孩子不是瘦得像“豆芽菜”,就是胖得可以当“相扑”…  相似文献   

16.
<正>离开我国国情,去谴责为学费自杀的家长,是不人道的。针对家长没有钱供孩子上大学而自杀的事件,王彬彬先生指出因无钱供孩子上大学而自杀的家长不仅仅应该被同情,还多少应该受到谴责。(8月3日《南方周末》)其主要理由是根据他在东京任教时了解的情况。他说,日本也有一些上不起大学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家长并不会自杀,不会心理失衡,“上不起大学就去谋一份工作,照样可以享受人生,照样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按照这种逻辑,中国家长真是不可理喻,是因为心理失衡才自杀的,但是中国家长真的不明白上不超大学去找一份工  相似文献   

17.
离开我国国情,去谴责为学费自杀的家长,是不人道的。针对家长没有钱供孩子上大学而自杀的事件,王彬彬先生指出因无钱供孩子上大学而自杀的家长不仅仅应该被同情,还多少应该受到谴责。(8月3日《南方周末》)其主要理由是根据他在东京任教时了解的情况。他说,日本也有一些上不起大学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家长并不会自杀,不会心理失衡,“上不起大学就去谋一份工作,照样可以享受人生,照样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按照这种逻辑,中国家长真是不可理喻,是因为心理失衡才自杀的,但是中国家长真的不明白上不超大学去找一份工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自身内部及外部原因。自身内部原因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外部原因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应对青少年逆反心理,应从青少年本身和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去进行分析,解决方法须根据青少年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引导,在家庭教育、学校教学及教育活动中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4. 注意管教的方式方法在纠正孩子使用电脑的偏差时,要有决心、耐心和恒心,注意管教的方式方法。决心是表达家长的态度,要让孩子明白,在原则问题上,家长决不能让步。耐心是指纠正错误要有个过程,包括孩子认识的过程,行动改正的过程。决不能简单粗暴,动辄打骂。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恒心就是改正偏差过程中,可能有反复,要有思想准备。5. 纠正错误的认识有很多家长认为:“我的孩子还小,不需要管”;“我的孩子从不玩电脑游戏和网络聊天”;“我认为,孩子适当玩玩游戏没什么问题”;“我的孩子听话,不用管他也行”;“我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没时间玩…  相似文献   

20.
林正岳 《半月谈》2005,(6):63-63
陪读现象,反映出的正是普遍存在的“惟成绩论”问题。青少年自立、自强的能力,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引导。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呵护有加。只要孩子能读好书,生活上的事务一切都可以代劳,其结果是孩子即使已经长大了还不懂得什么叫生活,不知道怎样生活,乃至于离开了家长就无法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