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曾创下江苏省至今无人超越的一年抓获345个扒手的记录;她曾独自执行与犯罪分子接头任务20余次,临敌搏斗10余次,4次光荣负伤。她是一名优秀的侦查员。她是一名模范的公安局局长。她是一名肩负沉甸甸使命的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2.
蓝秀珍全国政协委员、宁德市政协副主席2003年5月,本刊以《她从畲乡走来》为题,报道她的履职风采。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界的委员,她3次接受中央领导的接见。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她为贫困地区档案馆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她说要争取当一名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政协委员。这些年,她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3.
她是一位下岗女工。她说她是家庭主妇,买菜、洗菜是她天天要做的“功课”,她相信自己能做好。如今,她已闯出一条再就业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4.
刘娥 《云南人大》2008,(3):37-37
她是一位女企业家。她是一位市人大代表。她的成功,是从零开始,她背后的艰辛和努力,让每一位她身边的人都感动不已。当我们采访她的时候,她说公司的辉煌离不开社会,她回报社会是应该的……她就是临沧市第一届人大代表、云南永德茶叶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高秀芝。  相似文献   

5.
她,是一名普通的女性,在她身上有着中华民族传统女性的善和美;她,又是一位出色的女性,在她的心里装的是党和人民的使命和嘱托;她,巾帼不让须眉,成为百姓与政府之间的和谐纽带。  相似文献   

6.
正宋庆龄是一个非常低调与谨慎的人,从来不事张扬。她喜欢写信,但从不在信中谈及机密与重要事情。每封信后,她都会习惯性地写上一句"阅后销毁"。她对自己的照片也总是很慎重地对待——一是不轻易拍照,二是未经她本人准许,绝不允许她的照片随便对外。以她的个性,她不会为自己树碑立传,且多年以来,海内外无数人试图说服她,要求为她写传,都被她一概拒绝。但在1975年  相似文献   

7.
她在异乡出生,她在故乡成长;她有写不尽的城南旧事,她有说不完的浓酽乡愁:她的名字叫“英子”,她说一口京腔,她在彼岸成就了一段圆满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韩芳  张慧茹 《台声》2006,(12):74-76
杨于萱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二的一名学生,是去年8月份来北京求学的一位台湾女孩。认识她是两个多月前,她碰巧是我一位同学的研究生室友,同学一直称赞她是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几次相约都不巧碰上她外出实习,只好惋惜地作罢。终于,在这个枫叶红遍的深秋,我们在她们绿草如茵的校园见面了。她上身穿了一件杏黄色的风衣,称着一头飘逸的秀发,一看就知道她是个活力四射、热情向上的女孩。我们交流的时间不长,她的话也不是很多,但她那始终洋溢着灿烂笑容的脸和轻松自然的言语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也透露出台湾女孩纯朴和真诚的一面。她告诉我,她其实…  相似文献   

9.
她,没有靓丽的外表,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文静娇小,穿一身得体的职业装。她,说话的声音婉转柔和,一双清澈明净的眼睛顾盼生辉。有时,她如小女孩般娇柔;有时,她如大姐般亲切;有时,她如领导般严厉……  相似文献   

10.
正她讨厌母亲,甚至恨她。恨她对自己的冷漠。印象中,母亲从来没有给她一个笑脸,更别说陪她玩耍。她羡慕别的孩子,总有母亲陪着踢毽子,陪着捉迷藏,可是对于她,那永远是一个奢望。同样是她的孩子,母亲对姐姐却偏爱有加。母亲给姐姐买了许多好看的衣服,四季都有。她呢?只是冬天的一件新袄子。较之姐姐慢慢一箱子的好东西,她忍住眼泪,努力往回流。默默地告诉自己不在乎,可仇恨的种子却像水草一样疯狂滋长。于是,她拒绝叫她一声"妈"。  相似文献   

11.
对于年老者,她是一位柔情似水的女儿,人们在传颂着她和8位妈妈亲如骨肉的故事;对于年幼者,她是一位慈祥的母亲,由她资助的50名特困女童,在她温暖的怀抱里幸福地学习成长;对于同龄者,她是姐妹们的知心人,她和50多个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经她牵线搭桥,数百名下岗职工走上了再就业岗位,多年来,她个人帮扶资金达40万元。  相似文献   

12.
谢胜林 《当代广西》2011,(10):26-27
她是一位成功的女企业家,她创办的公司销售额位居广西皮革行业首位,2001年至2010年企业累计纳税1.4亿元;她是一位优秀的母亲,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三儿一女个个学业、事业有成;她还是一位出色的妻子、儿媳、女儿,多年来用心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一家人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3.
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把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全新的生活“现在的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我又重新活了一回。”带着一副无框眼睛,看上去既文静又大方的杨丽说,她现在是选择性记忆,得病后有很多事她都想不起来了。这是她第二次入院治疗。再过几天她就要出院了。杨丽毕业于北京一所技术学校,3年前曾在一家公司做平面设计。“做这份工作挣的不多但很辛苦。”她说,工作了两年后,男友心疼她,就让她辞职回家了。从此,她每天天昏地暗地玩游戏,饮食也不规律,刚开始时还觉得是种解放, 可时间一长,竟成了难以忍受的压力。也许,这种无规律的生活正是她得抑郁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二等公民     
一位卖花生的妇女坐在加德满都郊外唐考特村的空场边上。她33岁,穿着从她的顾客和朋友处得到的旧衣服。每天晚上回到她只有一间小屋的家里,这间小屋的租金是每月2美元。而她却已经欠了一年租金。她的收入将将够她吃饭。戴维卡大字不识一个。她家太穷,无法送她上学。18岁她离家结婚,这是一次不成功的婚姻。在她丈夫的眼里她的缺点是不能为他生孩子。因此他抛弃了她,又娶了一个老婆。孤独无助的戴维卡只能自己想办法艰难谋生。“我几乎买不起蔬菜,”她示意了一下身旁装花生的柳条筐,“但是我又能怎么  相似文献   

15.
爱上十字绣     
如果光看她的那些美丽的十字绣作品,谁会想到她有一只畸形的手呢。贾立,一个美丽聪慧的农村姑娘,也是一个左手畸形的残疾人。仅仅因为天生有一只畸形的左手,她刚出生便被遗弃。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她在浙江海宁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的照顾下平安地长大。后来一对好心的夫妇出现在她面前,成为了她的父母。她的命运也在养父母的呵护保护及四处求医之后,有了诸多的转变。邂逅接触十字绣始于5年前,那时的贾立又有了一个新的家,一个自己的家。一个  相似文献   

16.
对新闻这一职业,江宛柳同志并非科班出身,她是由文艺编辑改行的。后来她调到解放军报社当记者后,熟悉她的人很不理解,当和她专门探讨这个问题时,她淡淡地一笑说:"想换个环境,挑战一下自我。"要知道她当时已是不小的年龄,在解放军文艺社也小有名气了,突然半路出家,换一个新岗  相似文献   

17.
李丽丽 《中国保安》2012,(19):44-46
给她一滴水,她就旺旺地活;给她一寸土,她就勃勃地长;给她一柄指挥旗,她就高高擎起,悠悠落下,在一个个起伏的音乐节拍中,书写着自己无悔的青春。  相似文献   

18.
卓玛 《中国残疾人》2007,(11):26-27
4年前,一个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女大学生,在无意中因为接触到自己的大学同学——残疾人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后,她学会了手语,并且利用手语这种特殊的语言方式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在4年的大学生活里,她懂得了人生的很多事情,她学会了帮助大学里的残疾人同学,那一刻她常得自己真的长大了,也是从那一天起,她把自己的所有业余生活都用在了一件事情上,那就是帮助残疾人。虽然,她的年龄正是恋爱的季节,但她没有时间像别的女孩子那样去看电影,逛商店,谈情说爱,因为每个周末,甚至她的所有业余时间,她都要义务去帮助照顾残疾儿童。后来,她被评为"北京市十大志愿者",自己成立了关爱残疾人的非盈利组织——北京"鸿雁"志愿者服务队。她是谁?她的名字叫郝悦,一个出生在80年代后的普通北京女孩。  相似文献   

19.
《中国残疾人》2012,(5):65-65
一位盲人女孩,她和千千万万普通女孩子一样,有着美丽的梦想,她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播音员。而她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时候,却被拒之门外。这正如她成长道路上遇到的无数障碍一样刺痛着她的心。经过社会多方的努力,教育部修改了残疾人求学的规定,北京市考试院对相关考试设置进行了调整,她终于可以参加考试了!  相似文献   

20.
朱学元是《中国残疾人》2013年第1期报道过的人物。一年前,她是一个团队的负责人,她带领着自己团队的残疾人兄弟姐妹们一起为理想而奋斗。一年后,她离开原来的团队,重新对自己的职业做出规划,并成功融入到健全人的环境中去;一年前她单身一人漂泊北京,一年后,她已为人妻,生活中多了一份爱和责任。一位视力障碍的女孩子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经历了恋爱、结婚、跳槽,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坚定地向那个方向走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