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析特许连锁经营导致垄断的可能性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婕 《理论月刊》2004,(7):122-124
特许连锁经营是主导企业通过授予特许权的方式将加盟者联合起来,纵向组成的企业联合体。它作为大型商业资本扩张的一种形式,一方面,较大地降低了商业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其“联合”的特性及特许协议的“限制竞争性”,难以排除其导致垄断的可能性。笔者拟结合国外立法,从调和发展规模经济与反垄断之冲突的角度,分析特许连锁经营的反垄断法规制问题。  相似文献   

2.
安宁  孙晶 《前沿》2013,(16):64-65
2008年我国反垄断法出台,标志着我国反垄断立法方面的重大突破,其中第55条也对知识产权反垄断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缺乏相关的指南和细则,导致面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知识产权垄断现象无法有效进行规制。本文拟在对知识产权反垄断理论基础的探讨上,结合国外发展的历史趋势,探索我国知识产权反垄断立法价值取向,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琪 《前沿》2007,(8):99-101
文章首先对维持转售价格的特征进行分析,并给出界定的概念,通过对维持转售价格行为复杂的消极影响的分析,为反垄断法对其规制奠定合法基础;然后笔者结合国外先进的反垄断立法经验和国内实际需求,对我国反垄断立法对维持转售价格方面的规制提出了合理建议,认为应当结合适用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采用原则性的禁止规定与责任豁免的例外相结合的立法体例。  相似文献   

4.
段葳  高严 《理论月刊》2023,(9):123-132
数字经济下的最惠待遇条款,是近年来各国反垄断实践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价格限制条款,可能造成促进共谋、妨碍竞争的不利后果。然而如何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制却始终是一个难题。2022年欧盟《数字市场法》的通过,是对数字时代反垄断法发展的一次大胆尝试,同时也为最惠待遇条款的规制探索了新的路径。因此有必要对其中的相关条款进行解读,在洞悉欧盟反垄断立法要义和理念的基础上,同世界各主要反垄断执法区域的规制路径进行比较,在提炼经验与共识的基础上推动我国反垄断实践的完善。通过分析最惠待遇条款的竞争效应,可明确新规定下可能对市场竞争产生的新影响。尤其是在我国2022年《反垄断法》修订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反垄断实践的现状,为最惠待遇条款规制路径的建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特许经营是一种商业模式,特许人将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一系列特许权组合授予被特许人使用。由于知识产权的具有专有性和独占性,特许经营协议条款中必然有限制竞争的条款,可能会引发特许经营的反垄断问题。从特许经营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特许经营中存在的反垄断问题,提出特许经营反垄断的豁免理论,并探讨特许经营反垄断豁免的适用及例外,有助于特许经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漆思剑 《求索》2007,(7):74-76
我国的反垄断立法应体现时代精神。反垄断法最新修改稿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国的反垄断立法一定要解决好规制对象问题,结构和行为都是反垄断法规制的对象,行政性垄断必须纳入反垄断法。执法机构和实施机制是反垄断法有效实施的保证。我国未来的反垄断法应适度严格,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7.
戴德铸 《理论月刊》2004,(11):84-85
本文在回顾契约经济学对特许权的分析和母合优势理论对跨地域扩张战略的研究基础上,从特许人、受许人和市场三方面探讨了特许经营产生和迅速发展原因,认为特许经营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社会资源运用效率、利于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但随着中国商事特许经营等商事活动的蓬勃开展,民事活动和商事活动的迥异性及其分别规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这就需要中国立法机构在《民法通则》的框架下及时制定具有行政法规性质的商事活动的基本准则——《商事通则》。"商事特许经营"应当作为《商事通则》之一章纳入其中。"商事特许经营"一章中应当包含以下内容:商事特许经营的概念、商事连锁的种类、商事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和基本条款、商事特许经营活动中的垄断规制、商事特许经营特许人的信息披露制度、商事特许经营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以及《商事通则》中关于"商事特许经营"的规定与其他关于商事特许经营的专门性规定在适用上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反垄断失灵:公共选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公共选择的框架下探讨了反垄断规制的失灵问题。促成反垄断失灵的可能因素包括政治家的自利目标、信息费用,以及市场约束和政治、行政等非市场约束。为控制反垄断失灵,我国应该明确反垄断利益和权限,公开反垄断政务,推进反垄断自主,完善反垄断控制和问责制度,控制垄断利益集团,培植抗衡性集团。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反垄断立法过程中,行政性垄断的《反垄断法》规制条款一方面有"真正的经济宪法"之誉,另一方面又备受争议,引起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关注。目前该法已颁布施行一年有余,如何有效全面地规制行政性垄断,其中对于法律责任的明确与承担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相关市场是反垄断立法认定垄断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性概念.法学意义上的相关市场主要是从相关产品市场和相关地域市场来加以概括的.我国现有反垄断立法采取了定义式和列举式的双重方法对相关市场给予比较严格的界定,但在如何规制行政权力导致市场主体产生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如何在国际化视野下设计相关市场的内涵等方面,还存在着立法的不足与瑕疵,需要在这两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商业特许经营(以下简称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以下称特许人),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以下称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3.
反垄断法立法理念应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经济民主,应从加强对行政垄断的规制入手,规范程序,健全机构,借鉴世界各国反垄断法实施机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反垄断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彭丽华 《人民论坛》2013,(11):242-243
近些年来美英等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对垄断行为进行了有效制约,取得良好效果.反观我国电力行业,长期以来垄断现象非常严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章从借鉴发达国家电力行业反垄断法律规制先进经验出发,结合我国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反垄断法》实施后提出的新要求,探讨我国电力行业反垄断的基本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5.
反垄断的执法机构一直是我国反垄断立法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目前反垄断法草案和国外相关立法实践的分析,试图在反垄断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的关系协调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李麒  苏泽琳 《长白学刊》2023,(2):108-118
平台数字化垄断是头部互联网企业利用强大的先发优势和市场地位,通过资本优势、业务包抄、免费定价、恶意挖人等方式形成市场中的支配地位,进而实施的固定价格、限制产量、划分市场等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虽然平台经济属于新业态和新模式,但其通过数据支配优势和资本优势获得支配地位并加以滥用的垄断本质不变,同样对良性市场竞争环境和消费者利益造成了极大损害。由于平台数字化垄断对市场的公平竞争法益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及侵害危险性,实施垄断行为的主体具有良知上的可责性,加之平台企业遭受反垄断处罚并不会实际威胁到其持续经营能力,因此非刑事手段不能达到对垄断企业的威慑效果。借鉴以美国为代表的反垄断刑事立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只规定了串通投标罪而没有对垄断行为进行整体化、系统化刑事规制的局限。故应对固定价格、限定产量、划分市场、联合抵制和串通投标的横向垄断行为进行刑法规制,算法共谋属于典型的应受刑法规制的数字化卡特尔行为。  相似文献   

17.
行政垄断是政府滥用行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排他性的控制,排斥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对市场经济体制有着较为严重的破坏性.从法律上规制行政垄断,要建立和完善反垄断法体系.借鉴国外相关的立法经验,明确行政垄断的各种表现形式,行政垄断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为受害方提供较完善的法律救济手段.同时保证反垄断机关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8.
企业并购具有消极与积极的双面属性。基于这种特征,在反垄断的基本价值取向下需要同时关照并购的积极因素与效应,并在反垄断的法律框架内合理设计或划定一定的弹性空间,以实现消极一端的损害最小化以及积极一端的效益最大化。简言之,通过阐述企业并购反垄断豁免考量的主要实体因素及其适用规则,在实证分析我国并购案件中的实体性抗辩情形的基础上,厘清反垄断豁免实体规则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建议,包括完善并购规制立法、制定专门性并购指南以及加强豁免审查的程序性控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特许经营是近百年来最具活力的经营方式,近年来我国也出现了大批外来及本土的特许经营企业,由此而带来的反垄断问题在我国法律中尚未有法可依,本文试就特许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反垄断立法已变得愈益必要和重要,为早日继续我国的反垄断立法工作,仍有必要对反垄断立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再认识,以增加广大法律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的共识。一、市场经济体制自身的缺陷决定了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必要性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说,我国要引进经济竞争机制,要告别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