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使用人风气更加清朗,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做好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选人用人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严格选人用人纪律,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精准科学选人用人,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选人用人是党的重要执政行为,要解决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通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新增了坚持"事业为上"的选人用人原则,凸显了选人用人重事业、重实干的导向。新增"事业为上"用人原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需要;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组织保障。坚持事业为上的用人原则是选人用人的核心条件和主要标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动力;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根基。新时代选人用人应强化事业为上的意识,坚持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原则;明确事业为上的原则,树立"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的理念;把握事业为上的方向,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坚持事业为上的导向,选拔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  相似文献   

4.
沈启林 《今日浙江》2010,(20):41-42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求,浙江以竞争性选聘作为突破口,着力改进国有省属企业选人用人方式方法。随着一个个省属企业重要岗位的推出,竞争性选聘已经成为浙江省属企业推进选人用人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满意度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5.
优化选人用人机制是我军履行“打得赢”历史使命的现实要求 ,为此 ,要克服我军传统选人用人机制的局限性 ,着眼“打得赢”构建公正、科学、高效的选人用人机制 ,努力营造优秀军事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
胡长生 《创造》2002,(9):14-15
选人用人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问题。江泽民同志今年1月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抓住了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全党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深刻而明确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选人用人的问题,重申了选人用人工作在党的作风建设乃至整个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阐明了“用好的作风选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选人用人风气正,人心就齐,事业就顺,政治生态就好。宁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中央巡视和中央组织部专项检查反馈选人用人问题整改为契机,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从严从实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工作,持续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8.
刘君 《当代广西》2010,(17):32-32
中央出台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过程监督和效果监督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坚决态度,为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有力武器和制度保障。“一把手”作为一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班长,在选人用人中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既是涉及干部群体质量的问题,也是涉及党风、良好政治生态的问题,更是涉及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生死存亡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央领导以来曾多次阐述过用人导向的重要性,分别强调过注重品行、重视基层、崇尚实干、突出实绩、用其所长、五湖四海、能上能下、鼓励创新、群众公认、事业为上等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重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为此,需要把握一些原则:坚持公道正派的选人用人核心理念;健全选人用人科学机制;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形成良好的党内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任建明 《人民论坛》2020,(12):48-5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通过会议或指示,列出了多个选人用人“负面清单”。这些负面清单内容虽多,但都指向一个总方向,即新时代的选人用人导向。而选人用人导向,就是新时代的好干部及其具体标准。从理论标准层面来看,正是由于负面清单的建立,使得好干部标准达到了完备的程度。从选人用人实践来看,能否在干部选拔任用环节可靠识别出负面清单上的干部,是选人用人工作的短板,也是难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和机制。  相似文献   

11.
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是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认可程度,既体现被选拔任用干部在群众中的认同和信任程度。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因素有:选人用人的出发点、工作的透明度、能岗匹配度以及选用干部的政绩是否突出等等。干部"带病提拔"源于:政治生态的浑浊(或破坏)、选人用人动机的背离、体制与制度层面上的问题、选拔任用环节的疏漏、选拔方法上的程序化和简单化等等。净化政治生态、秉持正确导向、深化制度改革、打造"干部之家"、加大追责力度是有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2.
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是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严格要求.要认真贯彻中央的这一要求,始终把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和科学化水平的重点工程来抓.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打好攻坚战,形成威慑力,以铁的纪律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在治本上下功夫,坚持预防在先,狠抓思想...  相似文献   

13.
秦斌 《当代广西》2010,(21):38-38
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是我党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监督选人用人行为,约束选人用人权力,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武器。组织部门是承担党委选人用人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抓好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宣传、贯彻执行,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4.
李高山 《前进》2008,(3):14-16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是党的十七大对选人用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多年来,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一直在致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从选人用人原则到选人用人程序、方法都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选人用人在由传统的经验型选人用人向现代科学型选人用人转变,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向“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转变,由注重选用结果向同时注重选用程序和选用制度转变。但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如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过程中的“民意失真”问题、选用考察的“流于形式”问题、选用结果的“人岗不相宜”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首次用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干部选拔的价值取向。基层党组织要遵循考评结合、量化选拔、全程纪实的原则,用制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断探索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运行机制及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从人才选拔一般规律看,古今中外,开明的政党、政府和政治家、思想家都将社会公认作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从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理论看,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在党的组织路线中的体现:从我们党的干部人事政策看,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历来高度重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从新时期干...  相似文献   

17.
《党建研究》2011,(12):11-11
中组部最近印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这是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准用好干部,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张家口市坚持把从基层一线选拔使用干部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途径和方法,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投向基层,把培养锻炼干部的阵地放在基层,树立了从基层一线选拔培养干部的用人导向。  相似文献   

19.
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选人用人标准是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军队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就是把某类岗位所需干部在德、才、能、绩等方面的要求科学化、规范化为一种资格设定,并将其作为该类岗位选拔任用干部的选人用人标准。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成为最大的变量。数字技术提高了基层党建选人用人工作的精准性与全面性。将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应用于对干部的综合性信息描摹,就是“数据成像”的过程。“数据成像”与大数据选人用人已经成为部分地方或基层党建工作的亮点。“数据成像”技术嵌入选人用人工作实现了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相结合、零散数据与集合数据相结合、数据内容延展性与补充性相结合。然而,以“数据成像”为基础的大数据选人用人在实践中与理论预期仍然存在一定距离,包括收集数据的广度尚显不足、运行中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反馈的结果精确性不足等。实现数字技术、数据要素与传统选人用人模式的深度嵌合,需要进一步发挥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同时依照数字技术在选人用人中可发挥的实际效能兼顾其工作兼容性,防范技术本身的局限性,不断推进选人用人工作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