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婧 《民主与法制》2013,(17):64-65
惊现,亡夫背后的隐秘 这天,江敏在家里发现了一张冲洗相片的单据,等她取照片的时候,却一下子惊呆了:所有照片,丈夫都笑得特别灿烂,可他肩并肩走着的、手挽手牵着的、怀里搂着的竟全是另一个陌生的女人!江敏一张一张往后看下去,竟然出现了两人与公公、婆婆四个人的合影,那样子俨然就是一家人啊。她再也按捺不住了,直接;中到了公婆家,一把把照片摔在二老面前说:“爸、妈,你们倒是给我解释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2.
死者与打保龄球的“老板”不出吴队长所料,那张照片上的人的确死了。第二天,在刑警队的小接待室里,吴队长给我看的一组照片,出乎我的意料,居然是前些日子死在三木屯北街阴沟里的吸毒女大学生的。见他一脸肃穆,匆忙又出去了,我没敢多问。跟那幅照片不同的是,这组照片是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的警察拍的,时间大概是深夜,除了面部和上身过度曝光之外,周围的一切全都漆黑一片。这是一张年轻的面孔,活着的时候应该还算清秀,但就是出奇地瘦,死亡又使她的张力全消,惨白的皮肤和肌肉(如果还有肌肉的话)全部抻向后面,显得颧骨突兀,…  相似文献   

3.
“请同学们看看,这是我去西藏旅游时,在萨大昭寺外面广场上拍摄的一张照片……”着,我举起照片,走下讲台,同学们立刻睁大眼睛,兴奋而又好奇地凑过来看照片。我边边讲述照片的来历:“我去拉萨旅游时,去大寺游览。在大昭寺外面,有很多藏族同胞,他手里几乎都拿着转经筒在摇。我遇见了这位族大姐,就微笑着向她点头,说:‘扎西德。’她也笑着说‘扎西德勒’。扎西德勒是藏语祥如意的意思。我觉得这张照片就反映了我民族团结的情景。当我在和这位藏族同胞友交谈的时候,我的同事举起相机,抓拍了这珍贵而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我把它作为民族结的见证。…  相似文献   

4.
上海青年清洁工人邬久益一边把他的业余摄影作品一张张地递给我看,一边解释这每张照片拍摄时的背景以及采用的光圈和速度。一张题为《盘马弯弓》的照片,画面抓住了一个江南的顽皮村童在稻草堆旁闭着一双眼睛,腿子盘着马,用弹弓弹射麻雀的神  相似文献   

5.
景颇族婚礼     
90年代初期,一个冬日的午后,我们来到瑞丽县南京里村公所,当时这里共有44个村寨,近1万人,一半为景颇族。循着芒锣和长木鼓的声响,勐典村光平一社董跑山和张么果龙的婚礼开始了,入村的山道两旁站满了人,人们以歌舞、水酒、糖果欢迎这对新婚青年。最引人注意的是,新房楼下一张铺着毯子的桌子上,放着一瓶鲜花和两瓶绢花,两个果盘里有烟有糖,还分别放一朵新郎和新娘将要佩戴的胸花,两本鲜红的结婚证书格外醒目,其中一本已打开,有一张两寸的夫妻照片,甜蜜地微笑着看着所有的来宾。景颇族婚礼@徐冶  相似文献   

6.
坐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位梦华的办公室里,记者被眼前这位科学家的经历所震撼。自1982年10月去南极,18年来,位梦华的生命深深镂刻着极地的印迹。1992年6月,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位梦华拿出一张与爱人在北极的合影给我看“这是我第六次去北极考察,是和爱人一同去的,在那里呆了8个月。”他指着照片上的背景告诉我,这是北极巴罗爱斯基摩人古老的捕鲸站,两根弯弯的鲸骨高高地竖在那里,成为一种神圣的标志。牵挂北…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张普普通通的卡片,猛一看挺象代表证,卡片上写着学生姓名,上下车地点、家长姓名,并贴着孩子的照片。这就是江苏省江都市聋哑学校校长陈宴台为该校学生设计的乘车卡。6年来,就是这张不起眼的卡片,  相似文献   

8.
惊扰亡灵     
他 递过来一张照片 ,成像很差 ,一看就知道是从屏幕上翻拍的 ,只能看到两个模模糊糊的人影。我说 :这是谁跟谁呀?他说 ,这是两个偷骨灰盒的贼 ,取钱的时候被自动柜员机上的摄像机拍下的。银行里的临柜监控录像带上还有这个小个子办卡时的镜头。他指着照片上那个戴无檐帽的年轻人说。大年初八 ,刚上班 ,在焦作市公安局干刑警的老同学就找上了门。为了这个案件 ,他说 ,阴历廿八上案到现在还没有回过家呢。大年初五已经来一趟郑州了 ,当时把交通银行提供的录像带拿回焦作以后 ,却放不出来图像。只好又回到郑州先用照相机在人家的监控器上翻拍…  相似文献   

9.
《中国保安》2001,(6):50-51
比IN还IN张在看一张报纸上的照片时突发奇想,那张照片上是一位身上绘满彩妆的模特。他想到了体绘,然后便在北京的东四开了这家店,专门往别人身上涂颜色。图案分两大类,一种是单色,一种是彩色。单色的多是一些古朴而别致的图案,显得很精巧。彩色的是以花卉为主的图画,画面和颜色变化丰富。挑逗与刺激比如腰部开了一朵蓝色的玫瑰,带刺的花茎插在了低腰的裙里,挑逗着别人的想象。露背装,露出的是一大团跳跃的火苗;吊带装,吊带旁盘踞着一条小蛇,刺激着别人的神经。IN给自己还有很多顾客是含蓄的。深咖啡色的花纹弯弯地盘绕在臂…  相似文献   

10.
门卫     
门卫李新文“晦气!也许不该去观赏厂办的首届卡拉OK演唱会。这不,刚买来的单车又不翼而飞。L自怨自艾地走着。听着秋风卷着枯叶的瑟瑟声,无奈地披着冷飕飕的雨星儿返家。“大哥,你看他怎么样?”小妹兴冲冲地递给L一张“照片”。“嗯,人伟岸,潇洒,这照片拍得也...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在无人售报点,看到有两个人拿了报纸,其中一个人一边掏钱一边说:“其实不给钱我也照样可以把报纸拿走。”另一个人马上说:“不要这样,做人还是要讲档次嘛。”无独有偶,又有一次,我在大街上走,前面走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人手拿着一叠纸,一面撕着一面就把纸往地上扔。另一个人说:“你看你把马路弄成这样”。这人毫不在乎地说:‘’没关系,不然要扫马路的人干什么?”另一个人则说道:“人和人不一样,总还是要做个有档次的人吧。”对这两件事我当时并未介意,但后来回味起来,倒觉得很有嚼头。我不仅感受到社会上存在的关于…  相似文献   

12.
姚於 《公民导刊》2011,(6):48-49
一张平平凡凡的轮椅,一个体型偏胖的老年残疾人,在靠窗的一个桌子上,一边接受山城阳光的照耀,一边写作他的自传。 他就是周文超。他的头歪着,上半身偶尔扭动一下。因为截瘫的原因,他的下半身是不能动的。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他每天都这样坚持的写着。我们坐在他旁边,这小屋里,每个人都静静地听、静静地看、静静地感觉。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政协公报》2013,(4):41-42
<正>4月19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首部作品《盛典——诺奖之行》(长江文艺出版社),在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首发,该书全程实录了诺奖之行空前盛典,独家披露了获奖前后心路历程。摘登如下:一个小队长和一个会计的合作自从我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在中国的网络上疯传着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上有四个人:张艺谋、姜文、莫言和巩俐。  相似文献   

14.
我读过一篇文章。该文章写了这样一件事:两个美国人一同上了公共汽车,一个递给售票员一角钱,售票员以为他替他的同伴也买一张五分钱的车票,就递给他两张票,那个美国人示意不对,他的同伴也拿出了钱,售票员才明白过来,原来他俩是各买各的票。而大多数中国人的作法确不会这样,一定会争着掏腰包替对方买票。文章对这两种不同做法,引发了议论。说中国人之所以主动替别人买票,是因为虚荣心强,怕人说自己太吝啬,是一种民族的劣根性。文章极力推崇外国人那种各行其事的自立。对于该文的观点,我却不敢苟同。该文的这种看法显然是犯了以…  相似文献   

15.
一张合影照     
王月旺 《中国保安》2004,(24):55-55
小刘和我是一起来京的打工仔,我俩都选择了保安工作。五年前的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征婚信息,怀着试试看的想法,按刊登地址往广东发了函,很快得到回信,他又复了信,对方又回了信,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人的情感逐渐升华到了极点。因相距太远,见上一面谈何容易,于是,双方都提出想要对方一张照片,越快越好。她先给小刘寄了一张照片,是张合影,她说是自己专门挑选了一张合影,想考验一下小刘的眼光,再者就是告诉小刘她有很多要好的“铁姐妹”。小刘回信告诉她,肯定是合影照片最中间的那一位,因为,那个姑娘最漂亮,大大的眼睛也一直盯着自己看。她回…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0,(11)
##正##这是一张广为人知的照片。照片上的蒋介石和史迪戚气氛融洽,但其实不然。两个人的冲突并不在政治上,甚至也不完全在军事指挥上,而更多地在于性格上。上演这一场恩怨的舞台,正是蒋介石在抗战中的云岫楼。1942年3月9日晚上,蒋介石和宋美龄就在他们的黄山官邸举行宴会,宴请刚抵达的史迪威。应该说,黄山的初次会面双方都很友好。可随后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就令两人产生纠葛。蒋介石有了第一次撤换史迪威的想法。1943年,在制定缅甸反攻计划  相似文献   

17.
唐汉 《中国残疾人》2006,(11):59-59
唐汉说:不管像什么,总之这张照片不像在奥运赛场上的径赛,有点小时候撒欢的意思,但在2006黑龙江第四届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的相机里留下很多这种“不像样”的照片。在特奥这个特殊的赛场上,你会看到观众并不仅仅会为冠军鼓掌,更多的是加油鼓励着抑或是静静地期待着那最  相似文献   

18.
孔俊英 《乡音》2016,(1):30-30
这张照片是2012年冬在武安市伯延镇拍摄的。为何到此?那是为落实当年2月武安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第125号提案《建议筹建武安商帮展览馆》,我跟随市政协课题组前往伯延古镇实地调研,趁机拍下了这张照片。我之所以保留至今并一直放在我心上,是因为照片上那四个字“三多九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咏。  相似文献   

19.
袁磊 《政策》2006,(10):57-57
辛亥革命博物馆收藏着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武昌起义中打响首义第一枪的熊秉坤与中国封建社会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一次历史性会面。这张照片摄于1961年10月的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安排了这一历史性的会面。在辛亥革命中,熊秉坤是致力于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先锋,代表着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革命力量;溥仪则是中国末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是行将灭亡的封建势力的总代表。熊秉坤(1885-1969),湖北武昌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前夕,他的公开身份是新军第八镇工程营的一个正目(相当于班长),其秘密身份则是湖北革命党人在工程营…  相似文献   

20.
1968年夏末秋初,外间关于抄家的传闻,引起了我的警觉。我想到了爸爸董必武在国共合作时期的几张照片,敢对妈妈说:“爸爸那些有国民党党旗的照片可能碍眼吧?”妈妈抬头看了看我一本正经的脸,哺吨地说:“那是历史呐…··”我镇怒了:“嘿,要是承认历史,党内哪里还有那么多的叛徒、特务呀?!”妈妈叹了口气,到房里把相本抱了出来。我和妈妈坐在地毯上,翻查起照片来,并且一下子就把“嫌疑犯”搜到了。爸爸这时甩着胳臂走了过来,指着检出来的照片问:“找这些照片干什么?”我仰视着爸爸,说:“烧呗。听说又要抄家啦,这几张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