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胡艳华  万江红 《理论月刊》2005,(10):184-187
为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资金借贷行为,促进当地农民收入的提高和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作者于2004年8月间对位于湖北省西部土家族地区的T村农民金融活动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该村农民资金借贷行为日益频繁,农村信用社资金供给日显不足;生产性借贷仍占相当大的比重;缺乏民间金融组织及相关法律规范.因此,该地区农村金融体制应进一步完善,以满足更广泛的农民需求.  相似文献   

2.
出国借贷是侨乡民间借贷的一种类型,是侨乡人为筹集出国资金而向亲友或熟人借贷的一种经济活动,它因侨乡的海外移民而兴,也助推侨乡海外移民的发展。侨乡海外移民的发展和高额的出国费用、民间借贷的优势以及来自海外的移民汇款是侨乡民间出国借贷兴起的原因。在侨乡民间的出国借贷过程中,它以乡土社会的熟人关系为运作基础,受乡土社会传统道德力量的制约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来对企业间借贷持否定态度,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企业间借贷却从未停止过。这种屡禁不止的现象不仅反映出企业借贷双方资金需求的真实状况,也反映出企业借贷对这种资金需求的适应性。反思禁止企业间借贷之目的,不难发现其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的烙印。从以往的司法实践来看,法院否定企业间借贷效力的依据并不充分。而近几年的审判实践已出现了对企业间借贷禁止的松动。承认企业间借贷的合法地位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是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融资结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储蓄与借贷行为既是一种重要的农户家庭经济活动,也是农户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晋鄂豫苏吉3331个农户调查为基础,对新世纪我国农户家庭的储蓄与借贷行为做了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农村的储蓄与借贷行为十分普遍,且民间借贷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农户的储蓄与借贷行为是理性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区,农户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调整自己的储蓄与借贷行为。总的看来,农户的储蓄水平不断提高,农户的储蓄行为主要表现为预防性储蓄;农户借贷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两情借贷”,借贷期限随着借贷金额的增加而提高,“立约”越来越被借贷双方所接受。研究同时表明,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等因素的差异,对于农户家庭的储蓄与借贷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司借贷相关立法中,存在着不同领域的立法相互矛盾、法律规则过于简单、立法内容不科学且与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问题。从平衡公司自治权和维护相关人利益的立法宗旨出发,我国公司借贷制度应采取有限制许可的立法模式,在公司法总则部分明确宣示公司有借贷的权利,同时在具体制度部分对公司借贷的资金、对象、期限、利率等设置必要限制,并通过建立"小额借贷豁免"、"大额借贷登记备案"以及上市公司"大额借贷信息披露"等制度加强对公司借贷的监管。在此基础上,还应健全公司借贷的法律责任体系,保障上述制度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6.
法与金融理论的发展与民间借贷法制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蓉 《求索》2010,(6):135-137
法与金融理论将法律对投资者的有效保护及其实施效率作为影响金融体系乃至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对一国制定金融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中国作为转型国家存在着立法滞后、执法不力的问题,而健全法律体系和提高司法独立性需要长时期的沉淀和积累,其更为现实的选择就是在强化私人产权保护、完善民间借贷投资者法律保护体系的同时,针对不同的民间借贷形式补充政府监管和非正式执行机制以替代或补充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最终促进民间借贷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间借贷既是经济金融行为,也是法律行为,社会对其关注度很高.2011年以来,民间借贷发生了一些问题与风波,尤其在部分地区民间借贷已经呈现出“高利贷化”的特征,这应引起我们重视和警惕.为此,通过法律创新形成制度激励,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行为,预防和打击民间高利借贷,祛除民间借贷“高利贷化”之困,保护民间借贷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以此保障民间借贷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黎红梅  许洁 《湖湘论坛》2008,21(3):53-54
根据湖南省临澧县农户借贷行为调查的结果及中国人民银行临澧支行的相关数据分析,要规范农户借贷行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以理性的态度看待农户的借贷行为;二是正确引导规范,将农户借贷资金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三是加强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系统的改革;四是明确职责,联合整治、鼓励合法的农户借贷,打击非法借贷。  相似文献   

9.
民间资本借贷是公民之间、企业之间、公民和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资金持有人无法找到合适投资渠道及我国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等原因促使民间资本借贷的发展成为必然,同时,民间资本借贷背后也蕴含着极大的风险,它会加重借贷人的负担,影响金融秩序,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民间资本借贷可疏而不可堵,应规范民间资本借贷行为,采取相关措施正确引导,维护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间借贷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民间借贷市场仅靠其内在稳定机制是远远不够的。文章分析了新时期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特点及民间借贷危机发生的诱因,追溯了民间借贷危机发生的根源,提出了以实现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可控化为基本目标展开制度建设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1.
网络借贷:微型金融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增艺  王艳 《前沿》2010,(23):109-111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借贷也逐渐得到发展,这是微型金融在网络时代的新趋势。我国主要网络借贷的模式有拍拍贷和齐放网,但目前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建议出台相关办法,并借助信息联合,创新风险控制机制,引导和规范网络借贷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5月8日,银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为民间借贷正名、松绑,允许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合法经营。这是在国家实行货币从紧政策的宏观背景下,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引导民间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面向农民和微型企业,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重要举措。这意味着,从此“私人钱庄”沐浴阳光,名正言顺地登上资本市场大舞台参与金融活动。  相似文献   

13.
借贷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在先秦秦汉时期,民间已出现信用借贷和质(抵)押借贷。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伴随着寺院金融的发展,典当业逐步兴起,寺院借贷和民间借贷、官方借贷成为并行的几大借贷方式。及至明清,又有印局和账局等借贷金融机构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对企业间资金借贷行为,我国不同的部门法对其行为的评价不同,既有肯定性评价,也有否定性评价,还有如合同法、公司法持包容态度。企业间资金借贷一度为法律所否定,给司法实务带来困扰。我国为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应厘清企业间拆借的性质,承认企业借贷合同的法律效力,使企业间资金借贷具有正当性、合法化,通过立法规范企业间借贷行为,使其成为金融贷款的一种补充方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温贷危机”引发的民间借贷风险与防范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从金融生态环境的视角分析了民间借贷的风险及其根源,认为我国民间借贷风险主要来自于包括金融体制、经济政策、法律制度、社会诚信状况等金融生态环境的失衡,因此通过建立普惠制金融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征信与担保体系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等手段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与化解民间借贷危机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黎志刚 《思想战线》2012,38(3):108-111
借贷关系是灾荒救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宋代,以富民为主体的民间借贷取代官方借贷,成为灾荒救济的主导性和关键性力量。虽然在灾荒的冲击下,民间借贷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双重性,但其负面影响主要是因借贷关系的紧张而引起的,恰恰从反面反映了民间借贷对于社会稳定的不可或缺。在长期的救灾实践中,宋政府逐渐认识到,民间借贷可疏不可堵,在限制其不利影响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民间借贷的引导和鼓励,使其在灾荒救济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11,(10):82-85
民间借贷之所以阻挡不住,就是因为民营企业有需求,而金融机构又不能满足。正门开得不大,那旁门就要开。民间借贷要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其目的是使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力 《人民论坛》2012,(2):90-91
"民间借贷危机"是2011年最热的词汇之一。温州民间借贷是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必须客观、公正地评价温州民间借贷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深入剖析危机的成因及影响,这对于为更好地规范我国民间借贷提出合理化建议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民间借贷日益活跃,借贷案件大量出现。以稳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规范民间借贷,促进民间借贷有序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提出应从完善民间借贷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来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孙瑞灼 《乡音》2011,(11):20
"十一"长假期间,温州不少中小企业主为民间借贷的资金链危机而忧心忡忡。受访者普遍表示,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难,"逼迫"企业不得不选择高利率的民间借贷,而温州庞大的民间借贷市场如今已经牵连了当地的家家户户。10月4日,国务院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