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非正式网络政治参与具有扩散性和互动性交汇、理性和非理性交织、潜伏性和爆发性交替等特性,其正面效应有助于扩大政治参与的广度,推进政治参与的深度,增强政治参与的效度,而负面效应则会弱化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任,造成信息不对称,危害公共利益以及侵害公民权利等。为此,需要采取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保持畅通的网络民意表达渠道;科学引导,确立有效的政府回应机制;合理规范,健全相关法律保障;加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素质培养等措施,保证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2.
葛峰  金博 《人民论坛》2014,(12):109-111
网络时代的公民都依法享有网络政治参与权。要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就需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法治化,以实现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权利的规范与保障。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治化的基本原则包括:依法保障公民网络参政权原则、网络言论自由原则、依法参与原则、禁止传播有害信息原则、适度管制原则,这些原则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的立法、执法、司法救济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判断准则。  相似文献   

3.
金毅 《中国青年研究》2012,(12):28-31,42
理性包容的政治文化是公民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要求,而政治参与盲从则是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心态的反映。网络信息的可操纵性,公民掌握信息的不对称性,"网络推手"和"网络水军"的恶意引导,"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以及一些管理机构和人员对某类信息的刻意放大,都会使民众的政治参与理性大打折扣,导致盲目参与、跟从和非理性政治参与的扩大。要构建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文化,打造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文化基础,就要树立自主表达与自我约束的政治参与意识,运用公开、透明、包容的网络管理方法,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对网络治理的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和善治的核心价值,而公民参与意识是自主性公民参与的必要前提。本文从实证角度考察了社会资本与公民参与意识的关系。研究发现,参加志愿组织具有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和社区参与意识的功能;参加官办组织和社会宽容只激发政治参与意识,而信任对两种公民参与意识均没有促进作用,信任熟人反而不利于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因此,我国应积极推动公民参与网络的发展,尤其是促进志愿组织的发展,推动适用于现代复杂社会的社会性信任,在全社会推广社会宽容和和谐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网路政治参与,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现象已经影响到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进程。公民利用网络平台参与政治,表达诉求,以此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网络政治参与既不同与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又与其交织。它建构了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6.
杨雪慧 《今日中国论坛》2012,(10):148-149,151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它固然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推向新的高度。但与此同时,它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本文力图从主体困境、客体困境以及参与的方式困境三个方面做出具体的分析,以期有助于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合法化、理性化和有序化。  相似文献   

7.
关颖 《前沿》2013,(3):45-46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网络的特点,为公民政治参与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和动力,推动着民主政治建设。但是,网络政治参与不论是从结构上还是运行机制上都还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罗旭 《求索》2012,(2):87-88,93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实地创设了一个崭新的、富有前景的政治参与境地,体现的是国家、高校和青年三方博弈的结果。国家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稳步提高政府主导下的健康的网络政治文化水平;高校要加强以公民精神和公共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教育,逐步提高青年政治参与意识和道德水平;青年要加强自我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社会化水平。推进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化,对国家、高校和青年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安丽 《电子政务》2011,(Z1):103-110
阐述了电子政务与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础,以及公众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巨大需求同政府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之间存在着的复杂关系;概述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公民网络参与的基本概况;并以泰安市调查案例为分析对象,对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安丽 《电子政务》2011,(2):103-110
阐述了电子政务与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础,以及公众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巨大需求同政府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之间存在着的复杂关系;概述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公民网络参与的基本概况;并以泰安市调查案例为分析对象,对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网络政治参与日益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途径,给中国当代的公民政治参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网络本身"双刃剑"的特性,使其产生了一定负面性,如网络政治参与的膨胀可能导致现有政治体系的不稳定、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更大程度的政治参与不平等等。因此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关注其暴露出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亮 《电子政务》2013,(3):54-60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方式,正在成为政治参与主体行使民主权力、促进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了网络民主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分析了网络民主的特点;解析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参与对于政府公共管理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网络民主和政治协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在政治治理上应采用网络民主和中国特色的政协制度结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互联网对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拓展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途径,提高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能力,扩大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影响。有效规范网络时代公民非制度化参与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拓展公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规范网络行为,坚决打击利用网络危害社会稳定的非制度化参与活动,最终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纳入制度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作为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及渠道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青年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构成了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本文从背景理论和基础理论两个层次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综述,以期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目标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实现,和公民政治参与息息相关。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过程离不开公民的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是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公民各项权利的重要基础。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规范公民政治参与,促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推动公民政治参与,促进党的执政能力;保障公民政治参与,实现公民的各项权利。  相似文献   

16.
刘娟 《长白学刊》2014,(1):29-33
20世纪迅猛发展起来的互联网技术加速了公众与政治体系的互动。网络政治参与的虚拟化、非自主化和非制度化特点与政府过程研究所强调的"动态"、"过程"方法论特点高度契合。这就要求在构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框架时考虑从网络意见表达、网络意见综合、行政决策和政策执行的各个环节入手,重新构建网络政治参与影响下的政府过程。在网络时代,"统合型网络信息传输模式"与"政务网络监督体系"将成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和政府网络治理的"一体两翼"。"政府-网络-公民"三维良性互动将是政府应对网络政治参与无序挑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政治参与的有效性涉及政治参与的组织性和结构性两个变量,提高政治参与的结构性分析变量的数值,必将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在公共预算领域实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结构性突破,应是公民参与政治最直接、最广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袁雪梅 《人民论坛》2011,(11):66-67
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政治参与的"有效性"涉及政治参与的"组织性"和"结构性"两个变量,提高政治参与的结构性分析变量的数值,必将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在公共预算领域实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结构性突破,应是公民参与政治最直接、最广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推进公民政治参与建设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现实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推进公民的政治参与。而欲加强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从六个方面下工夫:积极创造有利于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条件;努力促使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和程序化;培育和发展理性的政治参与文化;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技能;逐步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充分畅通公民政治参与的管道。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推进公民的政治参与.而欲加强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从六个方面下工夫积极创造有利于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条件;努力促使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和程序化;培育和发展理性的政治参与文化;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技能;逐步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充分畅通公民政治参与的管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