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今天"非虚构写作"已经成为新世纪文学的一大重镇,它在文学观、美学观、价值观、历史观上表现出来的新特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小说叙事范式的当代转型。今天的"非虚构写作"主要分为"非虚构"的历史叙事和"非虚构"的现实题材文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文学/历史、文学性/历史性、虚构/真实的处理方式上,去发现"非虚构"历史叙事表现出来的新理念、新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文学的"在场"与底层发声等方面发现现实题材"非虚构写作"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薛富兴 《思想战线》2000,26(2):100-104
历史意识(包括历史真实观念和史传叙事模式)是理解中国古代叙事艺术发展何以滞后(与诗歌等抒情艺术相比)的重要参照系.历史意识对中国古典小说命运的影响是双重的它压抑了早期叙事--神话与史诗,制约了后期小说的虚构意识;但它同时也为古典小说提供了基本叙事素材和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3.
《燕丹子》与《荆轲传》均为我国古代早期相对成熟的叙事文。尽管二者的题材相同 ,但它们的叙事视角、主题和结构有很大差异 ,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文体意识。《燕丹子》的叙事视角为个性视角 ,目的在于叙述太子丹复仇这一历史事件 ,叙事呈“线状结构”;《荆轲传》采用历史视角 ,主要为荆轲这一英雄人物立传。其叙事建构以荆轲为叙事中心 ,向四周辐射出去。后代文人以司马迁的叙事艺术为圭臬 ,同时继承《燕丹子》采摭异闻 ,虚构故事的传统 ,对后世杂传小说等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世界建构元素和功能推进命题是文本世界建构的两个组成部分。文学叙事语篇的叙事人称和叙述视角会影响读者文本世界的建构。在第三人称叙事中,由于叙述者不在小说的虚构世界中,读者直接走进小说故事表征小说的文本世界。由于全知第三人称叙述者既可以从外部观察小说世界,也可以进入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读者的文本世界建构也会随着叙述者叙述视角的转换而发生变化。当叙述者站在故事外叙述时,读者建构语篇的文本世界;当叙述者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时,读者建构从文本世界偏离的亚世界。  相似文献   

5.
李新亮 《前沿》2013,(8):143-144
历史想象和文学虚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基于事实,但历史想象是"有规约"的想象,不同于文学虚构。本文通过对历史的"分层"、明确了各层的主要的目标和"引入"人类学的观点,以他者的眼光去建构历史,从而使历史的想象不会越界成为文学的虚构。  相似文献   

6.
周兴泰 《前沿》2009,(6):170-173
敦煌俗赋包括民间故事赋予通俗俳谐杂赋,它通过虚构对话的形式与细化繁复的情节叙述完整曲折、丰富生动的故事,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行文时它还呈现出诙谐调侃的叙事风格。这一切,均使敦煌俗赋的叙事具备高度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7.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福尔斯的代表作,完美地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小说体现出叙事的历史性与历史的叙事性的统一.其中,历史建构与去历史化造成了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张力,并表现出美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西方叙事话语,是指西方人在其游记、日记、小说、散文、论著、戏剧、新闻等纪实或虚构作品中对中国各方面情况的描述,不同历史时期的叙事话语传播会极大地影响西方世界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从历史的角度对西方语境下的中国叙事话语与中国形象演变进行简要的回顾和梳理,有助于揭示叙事话语与中国形象塑造的密切关系,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提供借鉴和启示,促使人们  相似文献   

9.
文化传播:赵本山兵败美国 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在文化走出国门这一点上,我们一直秉承着这样一个理念。但事实是,中国的,未必就是世界的。让中国文化打进美国乃至世界,诸如此类的口号经久不衰,但现实却血淋淋地摆在我们面前:中国文化,需要认真思考一下,该把自己的什么文化拿出去让别人欣赏。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网上有大量报道为证。  相似文献   

10.
正历史的传承、现实的发展与未来的规划绘就立体的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既是倡导者,更是践行者。一个好的中国故事必然是真实、立体而全面的,也是拥有核心的叙事逻辑的,既要有大历史的磅礴叙事,也要有对当下社会问题的贴心关照,更要有对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和切实规划。好的中国故事必然以文化为底色,文化是铸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举世无双的丰厚文化积淀,是  相似文献   

11.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国,被称之为“正史”的二十五史形成了中国史学的主流或“正统”,而作为二十五史体裁的纪传体叙事,则构成了中国历史叙事的主要传统。考虑到本纪在所有二十五史中都处于位列第一的核心位置,我们认为,本纪所代表的世系叙事在中国历史叙事传统中有着特别的重要性,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古代血缘意识所具有的压倒一切的重要性。由于本纪存在于全部“正史”之中,并在其历史叙事中起着“纲纪”性的作用,所以我们说,以本纪为代表的世系叙事构成了中国历史叙事传统的主要模式|而在这一叙事模式的形成过程中,宗庙这一特定的建筑空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结构性作用。如果说,宗庙是宗族世系的空间化的话,那么,以“本纪”为代表的世系叙事则是宗族世系的文本化。  相似文献   

12.
郭赫男 《求索》2010,(7):209-210
新闻是一种典型的叙事文本,时间是叙事文本最基本的存在形态。在新闻报道中,叙事时间基本上呈现出三种状态,即叙事时间小于故事时间、叙事时间等于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大于故事时间,它们对应的是作者(记者)不同的处理时间的手法和技巧。叙事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叙事策略,对叙事时间的不同处理会形成不同的叙事节奏和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3.
谢颖 《江苏政协》2023,(9):51-53
<正>“全景式展现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进步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由香港前往北方解放区筹建新中国的非凡故事。”这是《向北方》一书获得2021年度“中国好书”时的颁奖词。由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作序、中国政协文史馆李红梅和刘仰东撰写的非虚构纪实力作《向北方》,反映了人民政协成立过程中的一段重要历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来,该书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021年度“中国好书”、中宣部出版局“书映百年伟业”等书单,获得专家和读者好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从创立唯物史观起,到他们成熟时期以至晚年的论著中,在有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论述中,有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这便是科学的、唯物主义的人本观。为了证明这一点,让我们用编年叙事的方法,看看历史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讲“历史故事”,既是基于一定事实的“历史还原”行为,也是基于一定诉求的“历史阐释”行为。对“历史故事”不设边界或限度的“阐释”,必然会带来诸多后果和理论混乱。思政课教师讲好“历史故事”,从视野维度看,要牢树交叉融合的知识视野、辩证客观的比较视野、面向问题的研究视野;从事实维度看,要坚持历史事实的“主体性”讲观点、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讲细节、历史演进的“过程性”讲趋势;从价值维度看,要准确把握历史故事的作用限定、合理把握“历史故事”的价值评价、明确规范教师主体的阐释限定;从叙述维度看,叙述逻辑要符合现实的内在逻辑、叙述语言要尊重历史的客观存在、叙述方式要结合对象的切身感知。  相似文献   

16.
在后人类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非自然叙事作品也体现了这一时代特色,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体现了后人类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各种概念边界的逐渐消弭。一方面,非自然叙事文本通过反模仿、超常规的方式,凸显非人类叙述者的存在,并呈现出叙述者身份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在非自然叙事实践中,作者的奇思妙想,在文本的想象世界中完成虚构与现实的无缝对接,同时也在不同文类之间,进行虚构性文本和非虚构性文本的融合试验。大量非自然叙事文本尝试消弭文学中尤为重要的二元观念:虚构与真实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中的述史机制张荣翼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历史一词的英语名称是“history”,有趣的是,该词的前两个字母去掉后,成为“story”,它是指一种故事,一种讲述,而且在“story”的古代用法中,它也确实就有“历史”的含义。那么,历史作为一种进述,...  相似文献   

18.
王衡霞 《理论月刊》2005,(7):120-122
<哈利·波特>是一部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并得到很多专家肯定的作品.从叙事来看,<哈利·波特>虚构了整个故事叙述的背景和依托-神奇且有点荒诞的"魔法世界"."魔法世界"契合儿童思维中的"泛灵性"、"人造论"和"非逻辑性"."魔法世界"是建立在"可理解性"基础上的儿童乐园,它张扬儿童的天性,指向对一种自由和健全人性生长的鼓动.  相似文献   

19.
灰姑娘型故事的传承动力一方面来自故事本身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与故事的叙事结构关联紧密。二元对立的结构特征、单线式、三段式的叙事策略及其封闭的大团圆结局等一方面迎合了广大民众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另一方面也便于讲述者的讲述和接受者的接受。这种程式化的叙事结构看似简单,实则是推动故事传承不息的外在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李天福 《求索》2008,(8):174-177
新历史主义小说企图让历史回归历史自身,表现出颠覆、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并作为一种叙事策略贯穿于创作过程的始终。但在后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戏说和整体虚构历史的倾向,其重新阐释历史的目的也逐渐沦为一种技术层面的操作过程,解构由策略变为了目的,陷入到回归历史与沉沦历史的悖论之中。从重审历史到重塑历史再到历史的陷落,构成了新历史主义小说文化思想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