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开拓了中国的疆土,创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其中汉族由于在历史上融合了许多民族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并在我国各民族中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最高。各少数民族人口较少,1953年普查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但居住地区十分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其中大多是广大边疆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以及多个少数民族之间,往往形成大分散小聚居和交错聚居的格局,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十分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到了近代,我国各民族共同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共…  相似文献   

2.
江应梁主编、林超民副主编的《中国民族史》,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上、中、下三册,共112万字,撰述了自原始社会至清代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我国现有55个少数民族,其人口已达8千万,居住面积占国土总面积60%以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的进步与繁荣。这种现实的国情,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自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各民族为创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光辉灿烂的历史和绚丽多彩的文化都作出了贡献。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均为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中国历史必须将少数民族的历史置于汉族历史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统一论坛》2010,(5):33-34
七、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 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是少数民族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熟悉本民族的语言、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熟悉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是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的状况,是衡量少数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国家把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搞好民族地区工作、  相似文献   

4.
杨化 《传承》2011,(8):10-12,1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为我国各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开辟了新的时代,保护和尊重了各少数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不容动摇、不容削弱,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5.
《今日民族》2013,(10):57-57
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平等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基石,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总政策,充分体现了包容性。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国情出发,始终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因此,在中国,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相似文献   

6.
《统一论坛》2010,(3):37-42
五、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出发,深刻揭示了中国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提出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法,构建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思想体系。邓小平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消灭民族压迫,消除"两个民族主义",坚持多民族文化认同,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坚持民族平等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政治基础;坚持"两个大局",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推进民族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出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给予少数民族特殊政策扶持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  相似文献   

9.
农淑英 《前沿》2008,(7):76-78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始终以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刻洞察世界民族问题发展趋势,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准确把握世界民族发展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促进国内各民族实现“两个共同”;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核心主题,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敏锐捕捉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机遇,在对外开放中加速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深邃思考世界文化多元共生现象,推动国内各民族文化在包容中繁荣,在繁荣中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民族是由于民族国家这种特定的国家形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建立而被普遍采用的概念,与国家不可分割并具有丰富的国家内涵。中国长期处于王朝国家时代,既没有民族概念,也没有形成可直接用民族概念来指称的社会政治群体。民族概念由国外引入中国后,尤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各民族"等概念形成后,对中国既存的族类群体和族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促成了中国的民族构建过程。这样的民族构建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中华民族的构建,一是中国各民族(主要是少数民族)的构建。经过这样的构建过程,中华民族和中国各民族(主要是少数民族)先后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族际关系,对中华民族国家和社会政治造成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从当前的现实来看,中华民族和中国各民族这两类民族的发展并不平衡。在国家崛起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促进中华民族的巩固和发展,是一个必要而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我国的古代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出来的,历史上有不少科学发明应归功于少数民族的先民。云南少数民族和全国兄弟民族一样,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也有自己的发明和创造,曾对祖国古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中国少数民族法制源远流长,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各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在法制建设上都曾起过重要作用,所谓中国法系,不仅包括中原王朝法律,也应包括中国少数民族法律在内。少数民族法制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着民族的多样性和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反映着各民族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形态、政治组织、管理手段、文化习俗的差别。研究这些纵向和横向的差别与联系,对探讨中国法律的形成与发展,对认识当代少数民族法律习惯、传统、心理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民族文化是民族中的人生和社会关系的意识,它与民族经济、民族政治是内在统一的,共同构成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民族经济意识的转变将会促进民族经济的工业化;与工业化不相适应的文化因素将阻碍民族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民族文化由少数民族经济所承载,少数民族经济由民族文化界定和导引。民族文化的变革是民族经济变革的先导,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反映和内在要求;少数民族经济的现代化是民族文化变革的方向。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转变将促成民族文化的蜕变,逐渐形成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问题。 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是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废除了民族压迫,实现了民族平等。但历史形成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使少数民族在享受各种平等权利时受到影响;传统的经济布局,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状况,制约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速度;加之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民族史专家、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江应梁主编、林超民博士为副主编的《中国民族史》(上、中、下),已由民族出版社编辑出版,于1990年11月在全国各地发行。作为新中国一部体例新颖、观点鲜明、内容丰富的《中国民族史》,它刚问世,就受到史学界和出版界的关注和读者们的欢迎。撰写一部以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依照我国历代王朝发展顺序,客观地叙述各少数民族形成、发展和演变历史过程的《中国民族史》,是江先生毕生追求的事业和多年的愿望。早在1954年,周恩来总理视察云南大学时,就曾指示历史系的教学研究工作应注意地方特点,重视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特别要研究少数民族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贡献。从此时起,以  相似文献   

16.
《今日民族》2014,(6):54-54
<正>中华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即便在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武术,依然具有较大的意义和价值。一是传承传统文化。武术是一种文化。各民族传统武术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点,极大地丰富着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体系。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有利于丰富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民族史研究中,民族关系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是因为,云南民族成分多,除汉族外,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少数民族总数的百分之四十,还有尚未确定族别的苦聪人、克木人等;云南各民族同样“都是有历史的民族”,他们长期处于祖国西南边陲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直至近代,各民族仍分别处于前资本主义各个社会发展阶段;垮境而居民族多,因而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不论在历史上或现实生活里,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这些内外历史的、现实的  相似文献   

18.
论大中型企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作用及影响沃泽明一、大中型企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出现是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执行民族政策的结果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旧中国没有一家大中型企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根据民族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各少数民族要发展成为现...  相似文献   

19.
杨丹尧 《创造》2021,39(1):61-70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出属于本民族独特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具有独特而浓郁民族色彩的少数民族文物,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标签,还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博物馆事业提供了丰富的文物资源。为此,从我国多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力兴建民族博物馆。这不仅有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有利于建立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体系。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肯定各个少数民族博物馆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各民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相依共济、相扶守望、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护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就是保护和发展中华各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和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