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试论台湾政党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瑞添 《桂海论丛》2001,17(3):62-64
台湾政党制度经历了四个时期的演变与发展 :蒋介石逃台后对国民党的“改造” ,蒋介石继续保持蒋家王朝的梦想 ;蒋经国时代的“政治革新” ,“小蒋”、“政治革新”的做法及其局限性 ;李登辉“宪政改革”的本质及对台湾政治局势的危害 ;民进党上台及其对台湾政局的影响 ,今后台湾政局必然陷入一种动荡不安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刘红,男,1954年10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综合研究室主任、《台湾周刊》主编。发表有关台湾问题的评论200余篇、学术论文20余篇和《国民党在台50年》、《从“执政”到“下野”》、《蒋介石大传》、《蒋家结局》、《蒋经国全传》、《蒋介石和他的助手们》、《蒋介石的幕僚们》和《历史漩涡中的蒋经国》等书。  相似文献   

3.
一 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我们在谋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过程中,从来都没有承诺、将来也不会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日本殖民主义者侵占了50年的台湾实现了同祖国大陆的统一。可是。蒋介石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悍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了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部分军政人员退踞台湾,在美国支持下,与祖国大陆隔绝对峙。台湾问题由此产生。由此可见,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具有内战性质。 新中国成立后,中同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杨瀚 《现代领导》2009,(4):39-40
春节前我到台湾访问,与台湾的朋友在谈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对杨虎城的态度与处置方法时,有朋友说:“蒋介石对杨虎城是很宽容的,让他出国就是了,是杨虎城非要回国才遭逮捕的。”事实是这样吗?非也!  相似文献   

5.
1955年2月14日,蒋介石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曾严正声明;“在4000余年中国历史上,虽间有卖国贼勾结敌寇叛乱之事,但中华民族不久终归统一,国民政府决不放弃‘汉贼不两立’之立身报国立场。”蒋当时发表此番言论,主要是针对美国的分裂台湾阴谋。他清晰地告诉美国人,台湾问题只是中国内战的产物,是“家仇”,绝非“国恨”,绝不容忍别国插手。  相似文献   

6.
邰言 《黄埔》2012,(6):78-81
蒋经国继位,从“汉贼不两立”悄悄地改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他的时代结束了,台湾正式进入“蒋经国时代”。  相似文献   

7.
邰言 《台声》2007,(7):64-65
1943年11月《开罗宣言》后,蒋介石开始加紧筹划台湾的收复工作,1944年指示相关部门研拟复台计划,批准成立“国防最高委员会中央设计局台湾调查委员会(简称‘台调会’)”作为负责收复台湾工作的职能机构。  相似文献   

8.
《台声》2003,(3):32-34
去年(2002)12月15日,在日本“李友会”上,李登辉以越洋视讯发表(台湾精神与日本精神)的演讲,大事宣扬日本军国主义的“武士道精神”和“大和魂”,并指谪战后日本的“自虐价值观”把“现在世界上最要依赖的日本,其‘武士道’与‘大和魂’在1945年败战以降,几乎不被理睬,被一脚踢开弃如敝屣”,并惋惜“武士道的否定,不能不说对日本人是极大的打击。当然也同时可说是世界人类的很大的损失”。据李登辉说,他说的“武士道”是根据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1899年)一书。他并期望日本能恢复“武士道”精神,“才能…  相似文献   

9.
文典 《今日广西》2014,(7):22-22
台湾传记作家王丰《蒋介石的最后岁月与真假遗嘱问题》一文讲到,蒋逝世后公布的最后遗嘱是“补写”,是台湾官方版“政治遗嘱”,不是真正的遗嘱。事实上,王丰等人所不了解的是,蒋介石有在预计将有不测之时留遗嘱的习惯,他在晚年曾数次留遗嘱,这在其日记中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10.
《台湾日日新报》对近代中国大陆的报道以政治人物与政局方面内容居多。这些报道有特定的对象,其中关于张学良的报道数量仅次于蒋介石。这一现象主要不是源于台湾民众关注张学良,而是日本对东北的侵略野心。该报试图通过塑造张学良的“亲日”形象抵制东北易帜;易帜后张学良形象的捩转,是该报反对中国统一的表征;“九一八”事变后,该报又以“暴虐将军”张学良粉饰日本侵华。由此观之,贬抑、诋毁甚至妖魔化中国,抬高、粉饰日本是《台湾日日新报》相关报道的核心目的,借以为殖民当局割裂两岸、同化台湾乃至战争动员等图谋服务。  相似文献   

11.
碧波 《统一论坛》2002,(6):16-20
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环节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突出、最重要的政治原则问题和核心问题。中国之所以仍处于分裂状态。是外部势力干扰破坏的结果。问题的实质是美国要把台湾作为“不沉的航空母舰”,为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服务。这是举世共知、人所共知的事实。中国大陆解放、蒋介石逃到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抱持着借鉴现代化经验用于祖国的初衷前往台湾,结果大失所望,发现了日本殖民者所谓为台湾带来现代文明的论调之不实;而台湾文人向他讲述的殖民者的种种恶政弊端却多确有其事,由此识破了殖民地所谓“现代化”的真相,写下《斗六吏》等诗篇加以揭露。他提出“刘铭传”诗题,寄托民族情感和反殖民的现代化追求,对台湾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邰言 《黄埔》2010,(2):48-51
谁说国民党没远见?蒋介石早就选好了退路——退守台湾在国共双方的角逐鹿死谁手已露端倪的情况下,蒋介石虽不断默念“庄敬自强,处变不惊”的古训,但暗中已不得不开始寻找“退路”了。放眼神州,哪里才是他东山再起之地呢?蒋介石曾有多种打算:一是将国民党军队转到西康,建立以西昌为中心,以西南广大地区为依托的“根据地”,在大陆上继续同中共顽抗到底;  相似文献   

14.
袁成亮 《长白学刊》2010,(6):115-118
从1956年中共八大到2007年中共十七大,中共对于解决台湾问题提法经历了从“台湾回归祖国”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转变。事实上,台湾自1945年日本投降后就已经回归祖国。十三大以前,中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的不当提法与朝鲜战争后美国对台湾的武装侵略与干涉是密切相关的。随着1978年美国对台湾“断交、废约、撤兵”以及中关建交的实现,中共也逐渐注意到“台湾回归祖国”提法不仅不符合台湾的历史与现状,在客观上也不利于反对外国势力分离台湾的阴谋。中共十七大报告特别指出“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是中共依据台湾的历史和现实,对台湾问题作出的精准表述。  相似文献   

15.
20多年里,为了寻访被湮灭的历史,蓝博洲几乎走遍了台湾的城镇、乡村,还去了大陆很多地方,也到过香港、日本,去采集幸存者的历史证言。不久前,他带着记者来到苗栗乡下,踏访白色恐怖时代“红色”台湾青年的斗争行迹。深山之中,“十分岽古道”上一个建于1923年的老茶亭,是当年的一个秘密联络点。  相似文献   

16.
去年12月上旬,我在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研究所与中国大陆问题研究中心主办的“两岸交流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了我的论文:《从台湾产业升级看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主要阐述海峡两岸经贸关系与台湾产业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中淡到:“台湾产业升级已在进行,但升级进程似乎太缓慢、零散。”会上,台大经济系教授陈博志评论时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台湾产业升级非常的快”,“出乎一般人意料之外”。返厦后,薛琦教授特地寄来他的《总体失衡与个体调整:台湾在80年代的经验》一文,并附一信,表达他对台湾产业升级的看法,监对我的观点提出与陈博志教授类似的意见。在  相似文献   

17.
胡必松 《台声》2002,(12):20-21
“喜欢乱讲话”,这是岛内许多媒体对李登辉的评价。李登辉的“乱讲话”,常常表里不一、自相矛盾,比如他在口口声声称“爱台湾”的同时,却总是提出一些“害台湾”的主张。之所以如此,其实是源于李登辉内心深处的“皇民意识”。了解李登辉的人都知道,虽然他常以“台湾之父”自我标榜,但念念不忘的却是自己“20岁之前是日本人”。在李登辉的思想意识中,被扭曲的“台湾意识”只是表象,背后隐藏的浓厚的“皇民意识”才是实质。这种思想意识的二重性,正是李登辉胡言乱语的根源。最近李登辉抛出的所谓“脱古”等系列言论充分证明了这一…  相似文献   

18.
寻找蒋介石遗产的人刘宏国杨新乐“当年蒋介石逃离大陆去台湾,大量金银财宝无法带走,这些钱财由他的亲朋故旧保管着。随着全国的解放,他们不敢公开活动了,于是都隐姓埋名躲入民间……”40多年之后,“总统”的陪伴人该是霜染双鬓了吧,诸如什么李烈钧的夫人,戴笠的...  相似文献   

19.
谢艳文 《今日广西》2010,(18):44-46
“正宗台湾蚵仔煎,10元/份。”来自台湾高雄的马哥告诉笔者,他来南宁做生意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在上海已经开了店,能卖到20元/份。他介绍,蚵仔煎是台湾的名小吃,甜中带咸、咸中带辣的缤纷滋味,吃了更是让人回味无穷。以前是农民在无法饱食下所发明的替代粮食,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台湾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的传统点心。在中山路,每晚也能卖到近百份。  相似文献   

20.
从台湾民意调查中,我们看到台湾岛内“独派”与“统派”势力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台湾人民是有智慧的,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和战争的危害性。如果说连宋是为两岸的经济和政党合作而来,那么,郁慕明则是为两岸人民的“中华情、中华魂”而来。正如他自己所说:“两岸信守合作、共生共荣,必须要为未来的民族统一、国家统一尽一份心力。在台湾媒体最近非常关心说我们回去要带什么?我要带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回到台湾去。”台湾政坛“小诸葛”郁慕明1940年出身于上海药商家庭,1981年由最高票当选台北市议员而步入政坛。因此,他在台湾政坛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