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声音     
<正>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发表讲话,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儒家君子之学的主要开创者。其中,《论语》学而篇首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理解孔子论学的主要文献依据。然而,由于语录体的言简意赅,缺失语境,很不容易确切解释。学界对“学而时习之”的不同解读,造成对儒家君子之学的具体工夫进路产生分歧。近年来,潘德荣教授基于其对中国哲学传统中孔子诠释思想的理解所提出的“德行诠释学”,为理解孔子本人的思想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工具。根据德行诠释学中立德弘道的价值导向与以“行”成“德”的实践路径,《论语》“学而时习之”章不仅具有学以成人(君子)的中心思想,也契合从德到行再由行到德的德行诠释学理念。而分析“学而时习之”章的句际逻辑关系,可以为从德行诠释学视角理解“学而时习之”章提供合理性证成。  相似文献   

3.
国学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渐渐地,人们就会发现,那些从国学馆出来的人,他们的确不一样了,他们的思想更成熟了,他们的眼光更深邃了,他们的胸怀际更宽广了。他们理解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相似文献   

4.
钱财物质.是人们生活之依靠,正当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这种追求不能是无限度无节制的,而是要符合道德原则.做到“欲而不贪”,正如孔子所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以义为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还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相似文献   

5.
梁文宏  罗文宁 《传承》2012,(11):58-59,85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保障民众生存的政治诉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道德自由,肯定个体生命的价值;以“善恶之辩”论人性,“以艺养德”铸人格,强调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探寻理想人格形态,坚持对君子理想人格的追求。先秦儒家人文思想体现了中国“轴心时代”文明的高度,对儒家人文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吸收其思想的合理内核,对加强和改进人文关怀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中的名句,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人情渐淡,真情难觅的今天,不同行业的人有什么交友秘决呢?下面这些被采访对象可能不是名人大腕,但他们对当今社会朋友的认识及交友技巧却有一定代表性或独到之外,这种大众视角可能会唤起更多人的认同,提供一定的借鉴。 商人交友:“小人之交甘若醴” 郭军克:北京靓彩呈科贸有限公司经理 君子是达官贵人,小人是寻常百姓;君子是大人,小人是小孩;君子儒雅,小人庸俗;“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弄,小人怀惠”;“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注重形式,小人实实在在;君子是赵忠祥,小人是崔永元。 多数君子…  相似文献   

8.
骆诚 《当代广西》2004,(15):9-9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还主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言语要谨慎而行动却要敏捷,养成少说多做的习惯,不要夸夸其谈。光说不做是君子所不齿的,作为君子.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孔老夫子的这些观点是很有见地,很有哲理的。古今还有许多相类似的话。比如“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百姓从行不从言”、“言论是花朵,行动是果实”等等,这些可以归结到一点.就是“为政不在多言”。  相似文献   

9.
在三国中,曹操以奸诈著称,孙权以善变闻名,而刘备则以仁爱而传世,因此心理专家称,刘备是将儒家之“仁者无敌”的理念落实到“君子之道”的自我期盼中,形成了其强烈的君子情结,从而创造了一个草鞋匠到霸主的成功奇迹。刘备的为人之道,对当今驰骋职场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清华法学》第一辑至第九辑依次排列在案头的三层书架上,色泽如铭刻青史的磬石,纹样似编织金秀的锦绣,风“虎”云“龙”,若干“符号”,正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恢宏气象。——艰难,坚持而坚韧,尽责方尽善,《清华法学》终于“初九”了。在文武先贤、宋明先哲心目中,“初九”的意象深沉而深远。然而“坚持而坚韧,尽责方尽善”的意味对照这自第一辑至第九辑的《清华法学》却也不难品出。母校清华因梁任公的言说,而确定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校训,用乾坤之道来为《清华法学》第九辑做一个尾注,四海方家当宽恕小子的放肆大胆。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一个美妙的哲学理念。“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千百年来,不乏古圣先贤对和谐社会有诸多的想。然而,这些构想都只能留在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2.
黎明 《研究与交流》2004,(3):31-31,34
和“君子”相对应的“小人”,以品格、道德论,指的是“卑鄙的人”;和“大人”相对应的“小人”,以地位、身份论,本文所指“小人”为等级制度中的“卑微的人”。  相似文献   

13.
王爽 《创造》2010,(6):78-79
云南弘石律师(集团)事务所,濮鹤周律师的办公室里,一幅座右铭悬挂在最醒目的位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吾辈以厚德载物。”这句出自《周易》的名言大意是这样的:天的运动刚强劲缝,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加内涵、贡献社会。  相似文献   

14.
《时代主人》2006,(2):F0004-F0004
2005年,秉承“和谐聚力,诚信服务,争做第一”的思想理念,江西地税人以“和谐”整合要素,凝聚人心;以“诚信”树立品牌、提升形象;以“争做第一”确立目标,创造业绩。工作亮点纷呈,事业绽放新彩。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导刊》2014,(12):32-33
近年来,吉林省公主岭市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打造“1236”(“1”即一个目标,用宣传优化人的能动效能;“2”即正面牵动与反面拉动并举,让正能量深入人心,也弱化负面影响;“3”即把传统媒体、社会媒体、新媒体三种媒体统一起来,同时发声,形成立体式宣传格局;“6”即6大功能:坚定信念、统一思想、更新理念、提升素养、提振士气、引领时尚,全方位体现宣传效果)工程,把宣传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形成了宣传合力,提高了舆论引导力,从思想层面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思想与行动真正统一到公主岭市委的执政理念上来。  相似文献   

16.
自汉始,以先秦儒学为基础之哲学体系,遂为影响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之核心思想,其“道”、“贤”、“公”、“君子”、“闻达”等内容,为后世政治制度阐幽发凡,对“求至公”、“举贤才”、“尚君权”、“重声名”之科举思想之产生、发展与变迁,影响深远.以禄进贤,士人心性虽有万千气象之变化,或循君子贤士之道,自爱强志以求仁达;或饰正藏邪,巧言令色以图仕禄.然而,科举制度之总体设计,首重遴选严守儒家传统精神之士子“入仕”治政,故而科举思想正在于继承与阐发先秦儒学之价值核心,儒学最终得以走上制度化之昌盛,也正是借助了科举这一外在形式中之内在价值要求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黄官飞  何兆泉 《前沿》2014,(7):26-27
南宋状元王十朋是一代名臣,凭借才华与名节被誉为南宋大贤。结合王十朋的诗文与事功,可知其儒家思想亦自成一体,可概括为紧密相连的四个方面,即“上中下之性”的人性论,“先器识后文艺”的君子论,“君恩以死答”的忠君论和“宜知民事训词温”的民事论。王十朋关注人性论,重视君子品性的养成,以忠君爱国为己任,以民本思想为施政纲领,将儒家思想作为“修己以安天下”的人生准则。这其实正是宋儒“内圣而外王”的追求境界。  相似文献   

18.
论孔孟人格思想的差异及其不同影响徐新平孔孟学说,一脉承传、源流贯通。但在人格思想方面,孔子所津津乐道、反复倡扬的是“君子”,而孟子所崇奉高标、心所依归的是“大丈夫”。那么,孔子的“君子”和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历史上的影响又有哪些区...  相似文献   

19.
石鹏 《民主与法制》2008,(22):48-48
改善“政府治理”.提高执政水平是当今中国的焦点课题,公共权力如何既不滥用.又不失职,则是其中的两大环节。本期“视点”栏目刊发的两篇评论,一则以先贤老子的治国思想为参照,从宏观层面阐述了和谐社会应当遵循的执政理念;另一则以现实中的个案为标本,从微观层面剖析了行使公权的责权关系。  相似文献   

20.
君子坦荡荡     
叶子 《人权》2011,(4):56-56
中国乃君子之国,与它国相交,向来重君子之风。坦诚相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和为贵,仁者无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但5月13日《环球时报》1版文章提到,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刚在中美战略对话时说了若干有关中国的好话,接着接受美国媒体采访,又翻脸不认人,以罕见的尖刻语言批评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