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自2012年日本政府"911购岛"闹剧以来,中日关系持续恶化,在日华侨华人生活深受影响。尽管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11月应约会见了来华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实现了近3年来两国首脑的首次会面,但中日关系在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善,中日关系的变数还是很大,对在日华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还会加深。因此,继续发挥在日华侨华人社团、媒体的作用,为未来中日关系的好转与重建打下民间情感的基础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东海划界争议问题是影响当前中日关系的重要问题之一.邓小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解决争端的外交思想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中争议问题的基本战略.在新形势下探讨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原则的实际应用,对于维护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实现东海争端的和平解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敦信 《两岸关系》2012,(10):12-13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谈判过程中,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大局,达成了"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的共识。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大门由此开启,中日关系才有了40年的巨大发展,东亚地区才有了40年的稳定与安宁。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有史为凭、有法为据。  相似文献   

4.
金熙德 《同舟共进》2008,(11):27-28
民调显示,近来中日民众的相互好感度上升,尤以中国民众的对日感情好转幅度更大。有迹象表明,麻生可能在中日敏感问题上谨言慎行……2008年9月1日福田首相突然辞职,在日本政坛引发地震,其余震甚至波及中日关系。"福田机遇期"后的中日关系如何发展?"麻生新政"的对华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中日关系充分显露出了复杂性和敏感性,"政冷经热"成为概括其特点的关键词.如何看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我们应如何处理对日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日关系“将是21世纪亚太日益形成的经济和政治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在美国《华盛顿季刊》1993年冬季号上撰文这样预言.由此可见中日关系的重要性.中日关系进入更加成熟的新时期在政治关系方面,中日友好交往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以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O周年日本天皇、皇后访华为开端,中日两国开始实现最高级别的互访.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万里委员长访日,1994年,中日高层互访又迎来新的高潮:1月初日本副首相兼外相羽田孜访华;2月末中国副总理朱熔基访日;3月下旬日本首相细川护熙执政后首次访华;日本政府还邀请江泽民作为国家主席年内访日.中日两国高层互访不是一般性、礼节性的,而是能够直抒己见,增进相互了解和信赖;中日两国都不是只从双边角度重视彼此的关系,而是主张发展“世界中的中日关系”、“亚太中的中日关系”,以使中日关系能在为世界及亚太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7.
2007年是中日复交35周年,又是“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70周年,这使得这一年的中日关系充满了机遇和挑战。2006年10月以来,中日关系走出“政冷”低谷。2007年,中日关系能否在“乍暖还寒”中继续“回暖”?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2)
纵观新时期大国关系的发展,中日美三角关系日渐成为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多边关系之一,而中日关系也长期深受美国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冷战后,美国对中日关系的策略一直维持"适度紧张"的状态,这不仅符合国际关系中现实主义的均势理论传统,也符合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分析美国的国家战略以及对中日关系的制约因素,对中国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安倍访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改善中日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安倍访华是出于修复日中关系的考虑,而中方对此一直持积极态度.至于中日关系的前景,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中国外交来说,2007年的春天是浓墨重彩的。3月26-28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俄罗斯,就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提出五点新内涵;4月11-13日,温家宝总理对日本进行"融冰之旅",就中日新型战略互惠关系明确了具体内涵。俄日两国既是地区大国,也是我周边邻邦,中俄、中日关系的新发展,举世瞩目。中俄关系下一个十年怎么走?"融冰"之后的中日关系会不会有倒春寒?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日关系陷入了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从未有过的困境,这个局面令很多关心中日关系发展的人感到痛心。其实,2013年9月,出席G20圣彼得堡峰会的习近平主席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短暂的站立会见时就曾说过,“近来中日关系面临严重困难,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为什么说“不愿看到”?我的理解是,中日关系这种局面不符合习主席的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12.
4月11日至13日,温家宝总理对日本进行了"融冰之旅",中日关系正在迎来"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新时节。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的中日关系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虽不像在中美关系中那样重要、突出和敏感,但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日本独特的"台湾情结",以及战后日台之间的紧密联系等,在解决两岸关系问题上,日本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90年代以来,日本明显提升日台关系,在对华战略上利用台湾问题牵制和遏制中国的倾向明显加强,使得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由的地位上升,成为未来两国关系发展中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在台湾问题上潜伏着中日冲突的隐忧.  相似文献   

14.
许以民 《传承》2011,(15):66-67,73
中日关系"经热政冷"的基本走势必须改变。为此必须做到:中国迅速增强国力,并进行恰当竞争;日本正视历史、真诚悔过、珍惜中日和平;建立稳固、成熟、完善的政府往来机制,加深政府间的相互信任;充分发挥民间外交积极作用,夯实两国交往的国民基础;日本政府必须严格恪守发展中日关系的四个里程碑性质的政治文件。  相似文献   

15.
至2002年,中日复交已历30年.如何评价30年间中日关系的发展轨迹,可谓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回顾和比较三个10周年纪念活动,或许是展现两国关系的大局与发展趋势的一个观察角度.  相似文献   

16.
中日关系自1972年复交以来,风风雨雨一路走来,走过了友好蜜月期,也经历了政冷经热期,如今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很多,一定程度上日本的国民性对日本的外交取向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从分析日本的国民性入手,深入剖析日本对华外交的内在文化动因,并提出了积极发展中日关系的一些针对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杜娟 《小康》2008,(9):42-43
"看着福田首相摇着扇子坐在奥运开幕式的看台上,他以如此悠闲的态度到北京观看奥运会,这也预示着中日关系将走得更近。"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5周年,同济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和日本日中关系学会于11月23日至24日在同济大学召开了“中日关系中人与文化的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以“文化”的角度考察中日关系,探讨中日关系中由文化上的隔阂引起的问题,以及如何以文化为手段去推进中日关系和构筑未来的中日关系。一、“文化环境”的现状、问题与中日关系改善的对策中日邦交正常化已经过去30周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至今亦有25周年。中日关系总的来说发展是正常的,尽管有人认为,中日关系现在是“经济热,政治冷”,但这是相对而言的。尽管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歪曲、美化其侵略历史,为军国主义战犯招魂的闹剧愈演愈烈,从政府要员、国会会员到历史学者,以及普通民众的政治右倾化趋势日益严重,军国主义思潮日益泛滥.与此同时,日本出于争当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野心,竭力散布"中国威胁论",暗中支持"台独"和挑衅钓鱼岛主权.这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樵 《前沿》2012,(16):38-39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由于传统和历史的因素,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牵涉其中的两国国民对彼此的认识.中国青年如何定位日本国家形象,直接关系到中国今后如何发展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民族关系等重大问题.因此,研究和探讨中国青年视野中的日本国家形象,对其进行定位和重塑,对发展中日关系、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