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东花 《求索》2013,(11):168-170
《伊索寓言》和《庄子》寓言是中西寓言的杰出代表,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生活哲理,寓言故事中到处充斥着人际意义的表达,与评价理论关注的研究对象不谋而合。基于此,本研究试图以评价理论为研究构架,尝试对《伊索寓言》和《庄子》寓言文本语料进行对比研究,发掘同一语类的不同语言实现语篇评价功能的资源和运作模式,分析不同语言评价意义的异同和理据,为《伊索寓言》和《庄子》寓言语篇的正确解读提供方向,同时为寓言文本研究提供新的理论研究视角和路径,并进一步验证评价理论在古汉语研究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名人名言录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伊索,引自《伊索寓言》。 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所追求的金钱,则是使自己当奴隶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3.
多面的苍蝇     
<正> 在许多虫子中,我估摸古老的苍蝇家族是进入诗文领域最多的东西了。《伊索寓言》中描写的那只苍蝇是多么狂妄自大,何等不可一世,那是苍蝇坐在战车上说:我扬起多少尘  相似文献   

4.
王倩 《今日广西》2010,(17):52-55
《伊索寓言》里,风和太阳在争论谁更强。它们看到了路上的旅行者,就商量好谁能让旅行者脱掉外套,谁就更强大。风先开始,越刮越厉害,旅行者把身上的外套裹得越来越紧;轮到太阳出现了,阳光四射,旅行者很快感到了炙热,脱下了外套。太阳赢了。后来广告界的大腕艾·里斯在自己的著作《广告的没落,公关的崛起》中,把广告比作了风,把公关比作了太阳。这本书传入中国,成为传媒和公关界的宝典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佳 《理论月刊》2012,(9):98-101
法国17世纪著名寓言家拉封丹的《寓言集》由两百多篇寓言构成,每一篇寓言都有独立的故事和寓意.不过,《寓言集》是一个由寓言构成的有机整体,寓言和寓言之间相互关联,从寓言涉及的人物形象到寓言的故事情节,从寓言的道德训诫到作者的“旁白”,它们都在不同的语篇之间相互呼应,这种互文性关系改变了原本单一的寓意形成模式,也扩充了寓言这一短小文体的文学纵深,并对寓意生成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寓言起源甚早,《周易》中已有了较为完整的寓言形式。衍至春秋战国,由于士的阶层的兴起,在游说诸侯、表达思想的过程中,寓言的生动性和易晓性得到了充分重视,这就在客观上刺激了寓言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寓言创作的一个高峰。在诸子中,墨子、管子、晏子是最早运用寓言的,但数量少,而且语言质朴,形象简单,可视为寓言的初  相似文献   

7.
陈功文 《青年论坛》2011,27(1):130-133
寓言是《庄子》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主要的论说方式。庄子喜用寓言的原因有三:其一,与当时诸子著书立说善用寓言这一流行的学术思潮分不开;其二,是当时“说难”这一客观的文化发展和庄子追求“超脱”的主观心态发展相结合的结果;其三,深受当时流行于楚国的巫风与神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吴小洪 《青年论坛》2011,(4):130-132
与先秦诸子文章相比较,《庄子》寓言中出现了较多的技匠类人物形象。《庄子》作者深受上古文化观念的影响。其特定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也决定了《庄子》寓言的价值趋向。"道"是庄子哲学的本体,运用技匠类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以"技"释"道",技匠技术之精妙正好说明"道"的自然无为。  相似文献   

9.
刘熙载曾说《庄子》一书“人鲜不读,读鲜不嗜,往往与之俱化。”《庄子》使人读来爱不释手,流连忘返,其原因之一在于作者善于将丰富的内涵用寓言的形式来表述,使书中深邃的哲理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得到深刻的阐发,从而增强了《庄子》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全书中的寓言共有一百多个,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的严峻现实。所以庄子只有借寓言曲折见意,将其蔑视礼法,不愿与世俗相融的思想掩盖于“不庄”之语的寓言中。《庄子》寓言,既包含其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也反映其美学思想。“庄子的美学同他的哲学是浑然一体的东西,他的美学即是他的哲学,他的哲学也即是他的美学。”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常识》教学教什么?这似乎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常识性的答案是教经济学原理,因为教材内容就是一部从古至今的经济学说史;也有人认为是教考点,因为它是选修教材,只要考生把  相似文献   

11.
东元 《八桂侨刊》2004,(6):46-46
很早的时候,读过一则《伊索寓言》,上面说一只蝉到了冬天很饿,就去请求蚂蚁给它点食物。蚂蚁问它:“你夏天干什么去了?”蝉说:“我一个夏天都在唱歌。”蚂蚁说:“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在冬天的时候跳舞呢?”  相似文献   

12.
《松州》2014,(1)
<正>一、"大鹏之境"不逍遥于丹教授在她的《〈庄子〉心得》(自序)中说:但愿千心万心,有感有悟,性情所至,以庄子之名给自己一些华丽豪迈的梦想,让生命境界摆脱"有用"事功,化为鲲鹏,畅意一回天地遨游……显然,于丹教授是把鲲鹏之境,看作"逍遥"之境了。台湾大学哲学系傅佩荣教授说:在"大鹏南飞"寓言中,庄子提到一些小东西对  相似文献   

13.
李鑫 《求索》2010,(1):169-171
道家的两部重要著作《庄子》、《列子》中均有以梦为中心的寓言故事。《庄子》之“齐梦觉”论直接影响了后世的“人生如梦”主题、其梦寓言中对梦情节灵活的设置运用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对于后世小说情节结构及表现形式等多有影响、其主动虚构的意识影响了后世小说的虚构意识的发展等;《列子》在继承《庄子》梦论的基础上,其梦寓言体现出小说的初步形态,突出表现在情节、人物、环境俱备、完备的对比手法的运用、以一种“醒-梦-醒”的次序,借助梦之时空浓缩特点点明时空次序的结构方式等,这些手法多被唐代梦小说所继承。  相似文献   

14.
<正> 二、三十年代的湘西,是人所共知的穷乡僻壤,又兼土匪横行,很少有人为之颂扬,可《沈从文文集》却向我们展示了湘西的另一面,那里的人们纯朴憨厚,山谷中回荡着他们的歌声(《龙朱》);跑船的水手在竹楼会着相好,困苦中依然不放弃生活的希望(《柏子》);更有那宛如桃花源般的山中小镇,窈窕少女在池潭边等待着爱情(《三三》)……沈先生在这一幅幅风土人情画中给我们带来的是人性的真善美。沈从文先生是一个朴实的达观者,他极少用华丽的词藻,更摒弃了大起大落的  相似文献   

15.
《坛经》与《忏悔录》美学思想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立明 《思想战线》2002,28(1):50-53
《坛经》与《忏悔录》作为东西方宗教文化名作之一 ,其中包蕴着若干的审美思想 :《坛经》中具有可引申以资中国古代美学发展的思想论断 ;《忏悔录》则把艺术审美与宗教信条相结合 ,树立起基督教美学权威。比较两书的美学思想 ,强调心性的作用及与各自文化背景中的人学思想密切联系是其相同之处 ;不同的美学传统思维模式以及佛教、基督教教义中对美本质的不同认识又是导致差异性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关于《逍遥游》,历来有不同看法。关锋认为庄子在《逍遥游》中“举出了‘绝对自由论’的旗帜”,“转化成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内篇译释和批判》下引同)束景南同志一方面同意关锋的观点,说“《逍遥游》集中反映的是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另一方面又说达到绝对自由的“途径,庄子在《逍遥游》里并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提出了问题,嘎然一笔收住,留下了这个谜,在《人间世》,特别在《大宗师》里才揭出了谜底,”(《哲学研究》1979年11期)不同意关锋“无己”是达到“绝对自由”的方法这一观点。这里涉及到《逍遥游》的主旨,庄子追求什么,如何实现,以及庄子哲学性质等问题,实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谨抒管见,就教于大方之家。《逍遥游》重点是论述人与自然(包括社会)的关系,阐明庄子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普遍看法,是世界观,实质讲的是认识论。不过庄子不象一般哲学家用抽象的概念和三段论式来说明哲理。他是一个富有诗人气质的哲人,象有些先秦哲学家一样,总爱通过娓娓动听的故事,寓言式地表现深邃的思想。“寓言十九。”《逍遥游》典型地体现了这  相似文献   

17.
刘生良 《思想战线》2011,37(5):73-78
《庄子》文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主要有天地大美、"虚静"养神、"以天合天"、"言意"之辩、遗形取神、"法天贵真"以及文艺否定论的"正"与"反"等。庄子在《寓言》、《天下》两篇中对自己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更是现成的、别具一格的文学创作论,也是我国最早的象征、浪漫文学创作论。  相似文献   

18.
一直喜欢聆听音乐。闲暇的时候,坐在书桌前,打开收录机,把自己沉浸在一部音乐里,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收录机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怀旧的气息。但我知道它播放的乐曲是鲜活而恒久的,就像珍藏的美酒,醇香愈厚。随心地挑一部叫《梁祝》的音乐,音量不要太大,就让优美、抒情的旋律水一样缓缓从喇叭流出,流进心灵,流进血液。我的《梁祝》在岁月之河里流淌。《梁祝》也在这部乐曲里重复着人们虔诚的愿望。在这个宁静的空间,凭借这玄妙的乐曲,把这个纯朴而又圣洁的形象推到我的面前,让我知道,世上有搅不散、抹不掉、撇不下的真爱,有为这…  相似文献   

19.
我们曾经学过一则《农夫与蛇》的寓言:农夫在寒冷的冬天里看见一条冻僵的蛇,农夫可怜这条蛇,就把它拾起来,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用身体温暖着它。那条蛇渐渐苏醒过来,便因为自卫的本能,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创伤。农夫临死的时候痛悔地说:"我欲行善积德,但学识浅薄,结果害了自己,遭到这样的报应。"这段寓言本来的意义是教育人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6月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作为公安院校的教师应当围绕各自的专业课程,探讨教改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拟就《公安学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法改革的必要性及具体方法一陈管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孟子说:“大学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己矣”。这句话就是说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别的,是要把人们丢失的心找回来,“找心”就是把人们被后天所污染的,因而也是被丢失的善良纯朴的天性找回来。美国学者劳厄说,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