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羞怯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羞怯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大学生羞怯特点的研究包括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等,羞怯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的研究包括相关关系、不同羞怯水平父母教育方式、羞怯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归等。这两方面的研究及结论有助于对大学生羞怯问题及相关心理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学生认知因素对考试焦虑及应付方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润涛 《青年探索》2005,(3):13-14,57
为了探讨认知因素对考试焦虑及应付方式的影响,本项调查采用《认知因素问卷》、《考试焦虑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700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样本为679份。结果发现:认知因素存在性别、年级差异;对结果预测得越好,以往成功经验越多,自信水平越高和把失败归因倾向于内部的学生,其考试焦虑程度就越低,他们多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而越认为考试重要,认为自己的压力和情绪干扰越大,把失败归因倾向于外部的学生,其考试焦虑程度就越高,他们则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3.
乔婷婷  段莉敏 《前沿》2009,(11):150-152
焦虑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已成为研究者和高校管理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选取理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测查了理科大学生焦虑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个体和组织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张介平 《前沿》2012,(15):126-128
目的:研究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社交焦虑及孤独感状况.方法:抽取泸州市广营路小学及石洞中学留守与非留守儿童200名,并对其进行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SⅡ-CV)、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及儿童孤独量表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低于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孤独感显著强于非留守儿童.结论:儿童与父母分离对其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社交焦虑及孤独感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青年大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过程中产生对“理想美”的向往与追求,继而引发容貌焦虑的现象值得关注。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使用频率与女性容貌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文章在深入分析社交媒体“理想美”形成机制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理论、社会培养理论、社会比较理论等不同维度阐释社交媒体与女大学生容貌焦虑产生的逻辑关联,揭示社交媒体在形塑、内化、引导、激化女大学生“理想美”过程中的传导机制,为减少社交媒体对女大学生容貌焦虑的影响提出路径遵循。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彝族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状况.方法:以"青少年心理调查表"为主要工具对彝族地区中小学的7个年级共700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级之间心理健康素质得分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不同性剐之间在少量项目上得分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彝族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随年级分布为近似的倒"U"型,但是归因风格却是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不断趋向积极或乐观归因.除高三年级外,各年级彝族男女青少年在心理健康素质水平上的差异性远小于共性.  相似文献   

7.
夏守智 《青年探索》2017,(6):100-110
本研究旨在了解社交媒体使用与台湾青年的政治效能感和政治参与之间有无显著联系。在此目的下,有三个具体研究问题:第一,社交媒体使用会否提升台湾青年线上和线下政治参与的意愿?第二,社交媒体使用是否会提升台湾青年内在和外在政治效能感?第三,内在和外在政治效能感的提升是否会带来更加积极主动的线上和线下政治参与意愿?利用在线问卷网站针对台湾地区20~35岁青年群体发放并回收223份有效问卷,使用SPSS和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如下结论:首先,青年族群使用社交媒体的政治性目的越强,越热衷于参加线上或线下政治活动。而社交媒体使用环境越宽松,青年群体参与线下政治活动的意愿越低。其次,青年族群使用社交媒体的政治性目的越强,其内在政治效能感也就越强。最后,青年内在政治效能感对其线上政治参与意愿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归纳而言,影响台湾青年群体内在政治效能感和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还是其自身对于政治事务的积极性,即他们在使用社交媒体过程中表现出的政治性目的的强弱。  相似文献   

8.
王雪艳  胡文彬 《前沿》2013,(12):116-117
以问卷法测量天津三所高校242名大学生,考察其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在归因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归因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可见对大学生进行归因方式的指导可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社畜"作为青年亚文化现象,其本质反映了青年社会性异化和群体性焦虑及其与之进行抗争的主体性实践。"社畜"是指从事被占据大部分时间的工作,自主性缺失、经济基础脆弱的青年群体,生活方式上表现为:心理上社交意愿的降低和行为上社交活动的减少。"社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流行具有维系自我认同和构建集体认同的正功能和降低个体身心健康水平及结婚率的负功能。该亚文化现象出现是社会结构和青年群体间互动的过程,应辩证看待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显示: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进入大学,人际交往面拓宽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使学生不知所措。有很多学生因此而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聂振伟老师组织的这堂心理辅导课,旨在通过游戏,角色扮演、讨论、分享感受,互助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关注他人,减轻社交焦虑,突破社交障碍、学会表达自己并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往。这篇课堂纪实,或许能给读者一些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11.
医学界最近在谈论一种“社交焦虑”现象。社交焦虑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状态。医学界称之为“社交焦虑障碍症”,是当今世界继抑郁和酗酒之后排行第三位的精神健康问题,全球平均每100人中有13人在一生中有发病的可能,我国每10个人中就约有1人或多或少有社交焦虑上的困扰。追溯社会原因,专家们认为是人们在感受现代生活喧嚣与落寞的同时产生了心理排斥,网络化更使得人际交往缺乏,从而导致了社交技能的退化。  相似文献   

12.
搭子日渐成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社交对象,各式各样的搭子关系丰富了当代青年的社交生活。与传统的亲密关系所带来的整全式交往不同,在现代性转型的背景下,搭子之间的社交具有典型的碎片化特征。文章通过典型个案研究考察了这种碎片化社交行动的形成逻辑、基本诉求与关系流变,讨论兼顾了社会结构性因素与个体社交心理因素之间的双向影响。研究发现,在生存结构的完整性消失以后,当代青年改变了自己的社交策略,将碎片化的社会特征作为一种行动工具,通过多维度寻求搭子的方式在碎片化的生活中重新拼凑出一种多元整体性。  相似文献   

13.
考试焦虑在大中小学中普遍存在,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过度的考试焦虑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带来不利影响,也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通过对元认知和考试焦虑之间的关系研究,探讨元认知能力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预测考试焦虑的程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考试焦虑.本研究在四川省成都市六所高校学生中随机抽取了450名学生,男女各半,文理各半,大二、大三各半,采用大学生元认知能力量表和考试焦虑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共收回399份有效问卷,对数据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元认知的调控、评价、监测和计划四个维度及其总分都与考试焦虑显著相关,并且元认知调控和调节能够有效的预测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外语口语课堂焦虑量表,对贵州某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6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口语课堂焦虑进行了施测,同时对被试做了口语测试及访谈。就英语口语课堂焦虑与性别、组别、口语输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口语课堂焦虑;(2)少数民族大学生口语课堂焦虑没有性别差异,但有城乡差异(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3)口语课堂焦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口语输出。  相似文献   

15.
以贫困地区安徽省宿州市百个乡镇千余名青年公务员为调查样本,依据斯隆和库柏等OSI模型设计焦虑调查问卷。采用SPSS 17.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94.9%的贫困地区乡镇青年公务员对源起工作、制度和生活等压力产生程度不同的焦虑。基于凯利和琼斯等社会焦虑归因理论的学理分析认为:焦虑源于内在的个人思想因素和外在组织制度、组织体制和组织环境因素。从组织视阈下纾解青年公务员焦虑困境,亟待创新建立"选准、培优、管好、用活"的支持机制,既是实现乡村一线培养锻炼青年公务员的长远目标,也是纾解青年公务员工作生活思想等方面焦虑困境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化解存在于中西文化之间的跨文化困境,促进文化交流,界定中西文化行为之间的差异是研究重点.从霍夫斯坦德的文化取向五维度理论,比较和分析中西文化行为在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等五方面的差异.研究得出:中国人的文化行为表现为等级取向、稳妥取向、他人取向、刚性取向、将来取向;西方人的文化行为表现为平等取向、冒险取向、个人取向、柔性取向、现在取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行为的扩展,网络社区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交空间,而在网络社区进行的社交已成为现代公民的新型交往方式,新型的交往方式呈现出新的社交特征,年轻群体无疑是网络社区社交的主体与中坚。从积极的方面说,网络社区社交具有交往的平等性、表达的自由性、展示的独特性、信息的共享性、工具的智能性等新特征。从社会风险方面说,这种社交也存在信息选择失向、现实交流失语、社交语言失范和理想道德失落等风险。由此社交产生的社会风险必须加以防范,需在加强网络法规建设,依法管理网络社区;完善网络道德体系,增强网民文明自律;构建网络监管体系,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几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立足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对中国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503名青年的生活价值取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当代中国青年的生活价值取向为:人生目的较茫然;闲暇生活倾向于娱乐社交型活动;生活消费以物质消费为主;婚恋取向呈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一例社交恐怖症的咨询与治疗过程,咨询师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下进行了心理治疗的整合。通过认知领悟疗法对恐怖情境害怕的认识和顿悟,采用行为疗法进行系统脱敏,在咨询了12次后,来访者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社会交往行为,减少了回避行为。初来时来访者对社交产生的紧张、恐惧、脸红症状基本消失,焦虑情绪有了明显缓解,心理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和谐的理念、和谐的价值取向内化为干部职工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和谐的社交心理和人际氛围。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构建和谐人际氛围,每个人都应该本着从我做起的原则,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自我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