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叶飞 《群众》2017,(13):19-19
镇江地处“南京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的交汇点,是全省沿江八市重要一员。我们将依托承东启西、接续南北的独特区位,乘着宁镇扬一体化的东风,在区域融合发展中走在前列、做好示范,争当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的先行区。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7,(2)
<正>打造城市群推进城市化是大势所趋,江苏正在谋划把长江沿江城市作为一个大的板块,打造扬子江城市群,促进沿江地区发展能级的整体提升,使之成为江苏引领多个城市协同发展最主要的增长极。未来等到扬子江城市群过江通道被高铁环线、过江公路大桥、过江隧道等交通形式加密后,南北之间的交通将达到高度便捷,届时南北沿江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距将极大地缩小,扬子江城市群的最终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7,(13)
正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是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改革发展新要求、城市发展新趋势的战略举措。泰州将主动策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城市经营效率,努力建设特色明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城市,为融入和推动扬子江城市群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坚持规划引领,把握城市建设新定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泰州建设Ⅱ型大城市的  相似文献   

4.
徐海贤 《群众》2017,(18):37-38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江苏依水而生、因水而兴,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平原和水域面积占比均居全国各省(区)首位,而江淮生态经济区尤具水乡和田园优势,该区域的整体保护和绿色发展对江苏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和“两聚一高”的战略指引下,江苏省域空间重点推进“1+3”功能区发展战略,立足于省域内部地理环境基础、资源经济特色的分区特点,突出扬子江城市群的龙头和核心带动作用,同时加快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特色化发展,通过各功能板块差异化定位,分类引导,特色发展。其中,江淮生态经济区在省域“1+3”战略格局中定位明确,是唯一以生态功能为主体定位的区域,该区域对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是探索后发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特色功能板块。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也应作为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的行动指南。扬子江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城市间联动性差、环境问题突出等。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成为扬子江城市群经济  相似文献   

6.
潘娟  金春鹏 《群众》2024,(2):52-5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江苏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发展基础最好、开放程度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具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江苏要依托扬子江城市群集聚创新要素、凝聚创新动能,切实增强全球要素资源配置和创新策源能力,积极将其建设成为全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主阵地”,培育形成具有江苏特色、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引领示范区域,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宁镇扬一体化,首先是宁镇的一体化;宁镇的一体化,首当其冲的是宁句的一体化。句容作为连接宁镇板块的"桥头堡",在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中有着独特优势,必须紧紧抓住加快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提速宁镇扬一体化进程的历史机遇,超前谋划,先行先试,创新发展,努力建成宁镇扬一体化的先行示范区。一、坚持高标定位,强化规划引领规划是发展前景的科学构思,是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以安 《群众》2017,(13):14-14
南京作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唯一特大城市,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约占扬子江城市群总量的1/5,且具有区位、创新中心、产业发展、交通枢纽、开放平台以及绿色生态等多重优势。南京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提升城市首位度,努力打造扬子江城市群“引擎”,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中发挥好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抚州市在全省经济“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联结港澳台”的总框架下,根据自身独特的区位条件,精心谋划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开局之篇——“融入”,“对接”。即融入南昌城市群,提高抚州的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全力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外向型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0.
《江西政报》2014,(Z1):76-82
赣府发[2012]19号2012年5月24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九江是我省唯一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沿江152公里岸线是江西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省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从新的战略高度出发,全力推进新一轮九江沿江开放开发,这对于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支点,构建全省“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城市群已经成为全球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承载体。地处长三角开放前沿的江苏,无论是参与国际竞争还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都需要构建新的战略载体。在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以及更好地对接、参与、支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要求下,整体谋划沿江八市的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建设一体化发展的扬子江城市群,是基于现实的战略选择,是面向未来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2.
《江西政报》2013,(14):1
本期刊登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13]23号),这是继我省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个国家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南昌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之后的又一重大抉择,是构建全省"龙头昴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张利 《群众》2022,(6):18-19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着力打造江苏发展的绿心,支持里下河地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升生态碳汇能力。高邮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立足自身特色优势,紧扣“聚焦江苏绿心、加快中部崛起”目标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产业的“含绿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助力“强富美高”新高邮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江西政报》2014,(Z1):87-89
赣府厅发[2012]80号2012年10月23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充分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全力支持南昌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和进一步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加快构建“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建立支持南昌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和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协调推进机制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先后14次深入金华基层调研指导,强调要使浙中城市群成为带动金华乃至浙江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金华市委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坚持以“两个百年”目标为引领,加快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金华,全力打造全省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为浙江继续走在前列、谋好新篇作贡献.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7,(2)
<正>省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我省经济体量大、环境容量小,生态环境是全面小康建设的突出短板,发展中不仅要提升科技含量,更要彰显生态特色。共建扬子江城市群,推进沿江城市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坚持规划对接、区域联动、城乡一体、产业互补的基础上,抓好绿色协同、实行生态共建、突出绿色底蕴,着力打造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引领发展的新江苏样本。深刻认识扬子江城市群发展的生态瓶颈,着力强  相似文献   

18.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赋予了海西四个战略定位。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从地方战略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将给海西带来什么?如何珍惜面临的重大机遇,全力以赴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本刊邀请了4位嘉宾,分别对海西四个战略定位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展示其深刻内涵和给海西带来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9.
韩立明 《群众》2017,(13):18-18
运功能节点的独特优势,深入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建设,提升面向国际、服务长江中上游及长江以北地区发展的资源配置能力,努力成为扬子江城市群构建双向开放新格局的“江海门户”。另一方面,策应长三角城市群和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打造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积极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一核五圈四带”发展布局,抢抓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机遇,构建“三港三城三基地”空间格局,着力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江苏沿海湾区经济新增长极,打造集“生态屏障、产业腹地、创新之都、文化名城”等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北大门”和Ⅱ型大城市,努力成为扬子江城市群与上海协同发展的“咬合器”。  相似文献   

20.
朱晓东 《前进》2022,(1):14-16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重点建设太忻经济区,作为重大战略,加快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北引擎",把建设太忻经济区作为全省"一群两区三圈"的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的重要一环,明确提出"忻州要同太原和雄安新区相向发展,加快南融东进,提升基础设施和产城融合水平,建设开放发展前沿城市.围绕雄忻高铁和108国道,合理规划太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