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香港的政党与政党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平 《思想战线》2004,30(6):50-55
在港英政府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的政治体制改革中 ,随着选举政治的兴起 ,香港的政党破土而出 ,并逐渐发展起来。香港进入特区时代以后 ,政党的格局趋于稳定。随着政党的形成和发展 ,香港的政党政治也逐渐稳定下来 ,形成香港特有的政党政治。政党和政党政治的发展 ,又改变了香港的政治生态 ,使香港的政治发展出现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期以来,选举技术正在逐渐打破传统的政党意识形态分野,而成为西方政党所共性的新意识形态.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政党意识形态的中间化、政党选举活动的职业化和政党组织结构的商业化这三方面.这一问题的实质是,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力图将实践问题化归为技术问题.本文认为,从根本而言,政党社会关系的调整不能仅仅通过技术和策略来完成,而需要通过协商和对话来进行.政党技术统治试图消弭的实践问题,应该通过立基于交往活动之上的协商政治模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16,(2)
正一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主要运行形式,政党决定着绝大多数国家内政外交的发展方向。到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全世界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6000多个政党,在各自的国家或地区,政党相互之间通过一定的关系结构形成不同类型的政党制度,这些不同类型的政党制度各自显现出竞争、垄断或合作特征。竞争性的政党制度以政党间公开合法的选举竞争为主要政治运行方式,当然,政党在与主要对手竞争的同时也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他对手合作。垄断性的政党制度中最典  相似文献   

4.
政党和政党政治作为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以及“可能是现代人对政治艺术的最大贡献”,其生存和发展有赖于资源的获得和资源的利用.政治发展过程不仅是一个消耗政治资源的过程,更是一个政治资源配置的过程.从资源科学的角度看,政党政治发展史就是政党为履行政治主导职能对相应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的历史,政党政治的运行就是对政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序开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西方国家地方治理改革的兴起,政党政治与地方治理的关系、执政党在地方治理中的行为逻辑和实践经验等成为政党研究的重要内容。竞争性的政党制度及其权力运行规则决定了西方国家政党在地方治理中的行为更多地体现出作为治理中多元主体之一的特点,它们主要通过选举获得合法性,成为执政党之后通过影响各层级的议会活动推行其理念与政策,在地方治理改革的过程、关系、网络中发挥领导、协调、统合作用。西方国家执政党在地方治理中的实践表明,通过提高政党的适应性、强化政党的社会功能、加强政党的自身建设,执政党可以更好地将政党意志转化为公共政策,维护政党的利益,提升地方治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内含国家共识、政体共识和政策共识三个层次的政党政治共识,是西方式政党政治有序运转的前提条件,而西方式政党政治共识又是通过政党竞争来实现维系的。由于政党的"派系"天性、"经济人"行为以及"寡头统治"倾向,政党竞争不仅无法起到对西方式政党政治共识的维系作用,还会造就西方式政党政治共识危机。而西方式政党政治共识危机的发生,则可能会给西方式民主政治的实践带来危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政党政治中的政党选举与竞争是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力,而福利事业的发展、公民物质保障与权益保障的实现是政党不断革新与完善的外在压力。在西方两党制或多党制下,政党之间围绕选民和选票的争夺致使福利项目不断增加、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直至社会福利开支的增长幅度超过经济发展的实际承受能力,并使民众对社会福利产生制度性依赖。西方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政党体制的衰落所带来的民众政治参与度下降、党派认同中断、政党投票表决衰落以及投票中的党派一致性的降低等后果,对民众的社会福利的改善产生了严重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8.
政党政治和政党外交是当今国际政治领域中的普遍现象,政党政治的普及为政党外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国际活动空间。政党外交是政党政治在国际政治领域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且政党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总体外交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政党外交,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的新型政党类型,也是中国的政党区别于世界其他各国各类型政党的显著特征。参政党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作为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政治主体,实现了民主党派性质及其政治地位的科学定位,一定意义上也解决了民主党派存在的合法性问题,为构建我国政党政治理论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我国政党政治生活中以其独特的政党属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实践,丰富了对政党属性、政党关系、民主形式等方面的认识,为世界政党政治增添了新的内涵。这也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中西方政党政治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积极构建更为广义的政党政治理论,拓展新的民主政治理论研究空间,为世界政党政治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政党政治发源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物。目前,除实行君主制、酋长制或政教合一等的国家禁止政党存在外,政党政治已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运作方式。党规党纪是政党的各级组织及其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维系政党组织存续的关键因素。党规党纪建设,一方面是政党用以建设党组织、增强其参政执政能力的工具;另一方面,作为执政党的党派,其党规党纪建设更是一国国家治理理念的反映,因此,加强党  相似文献   

11.
朱联平 《传承》2013,(7):102-104
孙中山的政党政治活动始终贯穿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孙中山政治生涯的早期是革命型政党政治活动,接着是欧美议会式政党政治活动,最后才走上了列宁主义政党的道路上来。孙中山的政党观实际上就是三个不同时期政党政治活动的思想反映,折射出了孙中山对中国民主化道路和建构民族国家思想的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朱联平 《传承》2013,(5):102-104
孙中山的政党政治活动始终贯穿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孙中山政治生涯的早期是革命型政党政治活动,接着是欧美议会式政党政治活动,最后才走上了列宁主义政党的道路上来。孙中山的政党观实际上就是三个不同时期政党政治活动的思想反映,折射出了孙中山对中国民主化道路和建构民族国家思想的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围绕新一届政府的产生,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内部及相互之间正展开一场激烈的角逐.如何认识美国政党对政府人事任命的影响,是当前人们在观察美国政党政治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但随着世界政党政治的变化和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问题,试从不同的角度探析这一制度运行机制中的基本逻辑与历史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世界政治是政党政治,摸清百年政党的底数,分析百年政党的历程和内涵,从政治光谱和政党与政权的关系研究厘清百年政党的主要类型,从意识形态与思想主张、组织结构体系与政党纪律、社会基础与社会资源、执政或参政行为能力等方面对百年大党进行界定,对于已经成为百年强党的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创新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政党组织与政党制度的形成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多民族国家中,政党的民族属性、政党制度的民族因素都-常明显.政党、政党制度与现代多民族国家治理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现代国家也要通过加强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建设、维持政党政治的稳定性与常态化等来发展和完善多民族国家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在西方世界,德国率先在宪法中明确承认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并率先制定了规制政党的专门法典。从德国70年的政党政治实践来看,政党对于宪法和法律的反馈也是积极的,德国的政党政治保持了稳定的格局。可以说,德国《政党法》起到了维护政治秩序、保持政治稳定和促进政党政治有序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政党政治与执政取向 政党政治是民主政治时代最通行的也是最突出的政治现象。政党执政即由政党来执掌国家政权,对经济、文化、社会公共事务进行领导的治国理政方式,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普遍做法。综观当代世界,各国政党执政方式、执政模式和类型并不相同,各有特点。如果我们以宽广的眼界、  相似文献   

19.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独具特色的政党政治思想.一是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实行民主宪政是中国政党政治的发展道路;二是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政党政治发展的实现形式,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政党政治的基础;三是坚持基本的政党政治伦理规范,正确处理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让多党合作制度深深植根于祖国的土壤之中省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漯河市委主委袁剑萍当今世界政治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政党政治。中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形成于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创立的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在中国政党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过多党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