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是我国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对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警察队伍的政治建设、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确保其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旗帜及警旗的设计与使用,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寓意旗帜,古代指军旗,有标识、标志之意。我国古代有"旌旗"之称,指杆头缀有牦牛尾,下有彩色羽毛为饰的一种旗子,后泛指旗子。古人认为,"凡军事,建旌旗。"(《周礼·春官·司常》)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一词中有:"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旗帜之"旗",指带有等列水平线条的布条,来源于古代国家及军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一、政治及其内容根据《词源》,政治的含义有二:一是政事得以治理。古人云:“道以政治,泽润生民”“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泽慧施,乃浸润生民”。二是治理国家所实行的一切措施。《周礼》曰:“掌其政治禁令。”根据《词海》,“政”的主要含义是政治、政事、政策、政令;“政治”的含义包括经济的集中表现和国事得以治理。《说苑·敬慎》:“(晋)政治内定,则举兵而伐卫。”政治学是以国家及其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可见政事、国事是有关施政的一切事务,政治是指治理国家所涉及的一切事物以及治理国家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其内容广泛,首要的…  相似文献   

3.
《松州》2014,(6)
<正>一、关于道德的含意道德之说早已有之。在汉语中,道德一词最早分开使用。老子《道德经》内容分为《道经》和《德经》。书中"道"和"德"是两个词,这里的"道",指的是"规律"。"道是里,德是表;德是道之用、道之现。道是看不见的,通过德表现出来。"《左传》说:"有德不可敌",认为军队道德水平决定战争胜败。《荀子·劝学篇》中,"道"与"德"二字始连用,"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相似文献   

4.
<正>"运动"一词在《辞海》的解释是:"指政治、文化、生产等方面有组织、有目的、规模较大的群众性活动。"有专家学者将目前社会上层出不穷的集中执法行为,借用"运动"一词概括,称为"运动式执法"。运动  相似文献   

5.
"影响"一词乃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使用得再频繁不过的一个词。当下的人们在频繁使用该词的过程中,却往往忽视了其产生的特定古籍来源及其涵义所指。通过文本梳理,我们发现"影响"一词的观念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管子》、《荀子》及《庄子》三部著作中。当时,"影响"一词运用的语境是与王者治理臣下及民众的特定目的联系在一起的。系统追溯"影响"一词形成的思想源头,考证其所蕴涵的古典内涵,解读其所具有的思想蕴涵,对于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或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当前来看,基层干部讲政治应进一步强化五种意识:一是公仆意识。江泽民同志指出:“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江泽民《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1996年1月17日《人民日报》)我们讲政治,首先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要经常想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用来为个人和少数人谋私利;要经常想到人民养育了自己,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是人民的忠实儿子,任何时候都不能做一件有损于人民利益的事情;要经常想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要有公仆意识,要尽公仆责任,决…  相似文献   

7.
“后勤”一词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勤"一词源出希腊文logistikos,意为"计算的科学"。19世纪30年代,拿破仑的政史官A·H·若米尼在总结征俄失败的经验教训时最先使用"后勤"概念,并作为军事术语。他在《战争艺术》一书中,认为后勤是"一种综合性科学",是"调动军队的实际艺术",是"成为战争艺术中的重要部分之一"。1882年,美国海军历史学家A·T·马汉将这术语解释为:通过国家动员对武装力量提供保障。美军在1911年使用到军语中。国民党军队国防研究院张载宇在他著的《国防后勤概论》一书中说,后勤一词是从英文logistics翻译过来的,本意并无"前""后"之分。中国人民解…  相似文献   

8.
《晋察冀日报·子弟兵》是一份专门展示子弟兵的战斗、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情况的报纸,本着"报告子弟兵的一切状况""让子弟兵获得边区人民更深切的支持"的办刊宗旨,打破各种谣言为"子弟兵"正名。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子弟兵》塑造晋察冀"子弟兵"形象的主要内容有:"子弟兵"不同于旧式军队、"子弟兵"能打胜仗、"子弟兵"新战士队伍迅速壮大、"子弟兵"拥有英雄人物、"子弟兵"与人民血肉相连。其历史作用主要有:在抗战最困难时期给予人民以巨大鼓舞;有力回击相关谣言,传播子弟兵抗日形象;展现子弟兵面貌,凸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抗战期间晋察冀"子弟兵"形象媒介塑造,也为新时代牢固树立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威信、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根脉在人民和始终坚持走出一条特色强军之路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民生"是什么?在古来传统观念里,大抵就是吃饱穿暖求个温饱。在现代人的词典里,则是指"人民的生计"。到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给"民生"注入新的内涵,将之上升到"主义"这样的高度。中国的民生思想源远流长。据考证,"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民生在勤,勤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5,(2)
<正>从《周易·上系辞》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典故中出现"图书"一词到《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应用"图书"一词,再从"百氏六家,总曰书也"(《尚书·序疏》)到"著于竹帛谓之书"(《说文解字·序》)对"图书"的各种定位。可见,"图书"一词随着中国久远的时代变迁,这些定义都成为那个时代的特定产物,即特定时期特指概念。今天,图书概念更加具体,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用文字或其他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中的一项核心概念,人民一词在党代会报告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从曲折波动到持续稳定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历届党代会报告及相关政治文件的语料分析,本文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人民群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归纳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观从初步创生到发生转折、从二元区分到复合建构、从审慎乐观到曲折发展、从封闭排他到开放包容的现代演进特征。党对人民群体的划分标准既有静态内容也有动态调整,它主要取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以人民为本位"的政治原则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项事业中,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接受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淬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同担任的工作职责相匹配。"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  相似文献   

13.
<正>看齐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内最早提出看齐意识的是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下讲看齐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4月21日的预备会议上,毛泽东作了题为《"七大"工作方针》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提出了"看齐"的具体要求。毛泽东指出,大会的方针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他说:"简单讲,就是一个团结,一个胜利。胜利是指我们的目标,团结是指我们的阵线,我们的队伍。"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是一个法制文明发达很早的国家。研究中国古代法文化遗产对于探索我国法制现代化的道路,具有借鉴意义。观今鉴古,稽往察来是法律史学无可旁卸的任务。"法制"和"法治"二词最早见于先秦诸子文献。《礼记·月令》中有"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的记载。《韩非子·心度》中提出"治民无常,唯以法治"的观点。《晏子春秋·谰上》中也表述了"修法治,广政权,以霸诸侯"的思想。从字面涵义并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综合考察,可以看出"法治"是指以法律为手段治国、理政、驭民,这是法家学说的核心。而"法制"不只是泛指法令制度和完善的立法,而且具有动态意义,即与修缮监狱、完备刑具,加强镇压相联系,因而包含执法与司法的内容在  相似文献   

15.
林克才 《新东方》2007,(12):98-100
一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所谓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管子·霸业》指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牧民》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这些论述,无不反映了古代先贤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古今中外历史表明,民生问题绝不是老百姓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问题,而是关乎国家发展进步与政权兴亡的根本问题。孙中山曾说: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社会中的各种变态都是果,民生问题才是因。就我国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雅典民主制特点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主的概念及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民主"(democracy)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语,最早见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中,其基本含义为demos(人民)和kratos(统治),它作为一种区别于君主制和贵族制政府形式的政治共同  相似文献   

17.
黄苇町 《人民论坛》2012,(30):24-25
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采取切实措施,消除"官本位"存在的基础及其思想影响,势在必行胡锦涛总书记在"7·23"讲话中强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通过扩大公民参与来发展人民民主,并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要达此目标,从制度机制和思想文化上铲除"官本位"现象的残余极为重要。所谓"官本位"主要有两重含义:一是指以官员的意志和利益为轴心的资源分配方式和社会权力结构;二是指以  相似文献   

18.
尹疏雨 《人民论坛》2011,(12):122-123
"人民"一词在现行的宪法、法律、法规中使用非常频繁,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专门对人民的涵义进行阐释的文章很少。通过解析"人民"一词在我国土地改革政策中的适用,进而将"人民"还原到实践场域之中,力图梳理出"人民"词义在具体政治语境中的变化源流,最终理解语词与其背后所贯穿的场域间的互通。  相似文献   

19.
正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饱含深情地讴歌伟大的人民,他说,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人民"一词古已有之,《管子》一书中写道"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人民被泛指为有生命的人生,也指平民、庶民。马克思主义诞生  相似文献   

20.
近来"文化产业"之名、之实,都闹得很火.但在很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中,似乎没有"文化产业"词,只有"产业"一词,注释为:1.旧指私有的土地、房屋、工厂等财产;2.只做定语使用,举例为"产业工人"、"产业部门"、"产业革命"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