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1世纪,中国提出的和平崛起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和平崛起理念不仅是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创新,更是中国基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所做出的合乎经济理性的战略选择。和平崛起理念实践价值,在于其顺应了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日益国际化的潮流,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市场。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主体运行的相关性来看,中国的和平崛起同样也不是孤立的。为此,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构想,必须系统地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其变化趋势,创造最大限度的有利条件,调动一切可能的积极因素,做出最优化决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1996年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以来,经过了26次多边工作会议和数百场双边贸易谈判,中国和其它方面都做出极大努力后,中国入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业发展将会面临一个新的国际环境,新阶段、新环境将把我国推向市场竞争的颠峰,既要迎接国内市场变化的挑战,又要迎接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农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根据这一国情,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农业必须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3.
面对国际新形势,中国应当如何重新界定自已的国家利益,并进而调整自己的全球战略呢? 应当说,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得益于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然而,客观而冷静的观察可以发现,在世界强国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复杂关系中,中国正在逐渐进入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从而可能在未来的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这种孤立表现为,在对国际事务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五大力量中,除俄国因现实的政治经济利益与中国结成暂时的战略伙伴关系外,美、日、欧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蓝图的同时,一直以相当大的精力关注和研究国际问题,密切注视着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从一开始,他就确立了一个基本思想,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而世界的进步也需要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改革有赖于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而这个环境要靠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去创造。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概,提出把对外开放作为中国的长期国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交新思维:从“韬光养晦”走向“有所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兵 《湖北社会科学》2005,3(10):101-103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邓小平针对特定的历史环境而提出的应对措施,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外交体现出重“韬光养晦”轻“有所作为”的特点。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中国外交应从“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积极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承担大国责任,塑造大国形象,大力推进多边外交。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外交、军事战略格局的科学分析,邓小平深切地告诫我们:当前的国际环境对我国是有利的,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环境,坚定不移地搞好经济建设和全面改革。只有中国真正富强了,才能为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这种把中国的繁荣富强看作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并且与世界和平相联系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农业将由过去简单双边贸易约束转向多边贸易体制之下的直接面对激烈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意味着政府对农业支持政策要作重大调整。政策调整的基本取向是充分利用WTO的农业规则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农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外学者运用比较分析、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伟大成就、未来布局与战略设计、国际政治经济意蕴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评论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虽然这些研究成果存在某些不足,但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光辉历史、分析国外学者的立场和观点、研判这一重大历史节点的国际舆论环境、更好地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体系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现代市场竞争特征的分析 ,提出其特点所产生的因由 ,表明在动态竞争条件下 ,关于市场竞争的思考。提高对经济国际一体化 ,市场全球化和企业竞争动态化 ,在中国市场环境延伸的认识很有必要。企业经营管理者应确立新的市场竞争观念。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目前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结构调整关键期和经济转型过渡期,推进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中国经济平稳转型发展,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和效益,促进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平稳转型发展。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年,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年。总体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触底回升,进入"新常态"中高速-再平衡-创新驱动模式,国际环境好转,国内形势趋稳。全年经济发展曲线趋向于"震荡触底缓升",呈现"缓W型"缓升态势。GDP增速约为7%至7.3%左右。为此建议:坚持稳中求进宏观调控总基调,  相似文献   

11.
赵宗博 《理论月刊》2005,(1):123-126
21世纪,美国对国际政治霸权和经济霸权的追求与强化,依旧是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展的基调。与此同时,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出现了新的特点。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难以排遣国际政治霸权与经济霸权的制约。为此,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削弱国际政治霸权与经济霸权的行动,就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世界政治经济方面有所作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对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基于对目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展趋势的探讨,分析了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提升这种作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萍 《中国人大》2012,(17):25-26
今年以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不仅受到世界瞩目,而且举国上下对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都十分关心。"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正确处理速度、结构和物价三者关系,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中国的许多国际主张都得到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理解与支持。正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被给予厚望,成为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全面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均产生了重大冲击。中国在巨大挑战面前,一方面在国内采取全方位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在国际层面展开广泛的国际协调和合作。中国应对危机的举措,从多个方面减少危机的冲击,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复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了一系列深刻影响,中国的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得到大幅提升,从此登上了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舞台。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阶段,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个严峻考验.作为与执政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与执政党同舟共济,做好参政议政工作,为国家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素质修养:一是坚定立场,把握时势.我国要在建设中国睁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7.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外交理论与实践的核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的当代价值。从时代背景来看,它是顺应当前国际社会高度融合的发展态势,携手应对全球挑战、推动加强全球治理,为我和平崛起营造健康有利的国际环境的产物;就科学内涵而言,它是"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有机统一体;对当代价值来说,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理论指南,有利于加强中国同世界的沟通与认知,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合理建构。  相似文献   

18.
在1991年的农业与环境会议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归纳为3个目标:一是积极增加粮食生产;二是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三是合理利用保护与改善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农民人均收入连续几年居全国各省市区首位.但从长期来看,我省农业仍然面临着如何面对21世纪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以及资  相似文献   

19.
我们面向的二十一世纪将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世界。国际大环境将从封锁、制裁的局面向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转化。经济的广泛合作和交流将不忌于国度而形成统一的世界大市场。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亚太经济区的重要成员,在参与跨世纪的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变化;由经济特区逐步向特别关税区或自由经济区转化;由初步市场经济体制向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多元化结构转化;经济形态从农业经济社会向特区经济社会转化;经济主体从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转化;开发建设从城市向小城镇转化;管理体制从逐…  相似文献   

20.
尹稚 《北京观察》2022,(2):14-15
首都永远没有限制发展或者是不发展的问题,永远是在发展中不断地反映时代需求和诉求,来寻找适合中国治理特色的发展路径。北京作为首都城市的发展,应当从历史的辩证的角度来看待它。从新中国成立定都北京开始,北京市作为中国首都的城市发展,其实与我国在各个特定时期所处的发展阶段是高度吻合的,同时也与我国所处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