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有着内在的关联性有效的政治参与离不开政治体系的稳定,而政治体系的稳定也必须以广泛的政治参与作为其合法性基础.但是,政治参与并非一定能带来政治的稳定,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统一,不仅有赖于政治系统的开放性,也有赖于政治参与的法制化.政治参与的法制化可以规范权力运行,整合公众意志,减缓参与冲击,实现社会公正,这些都是实现政治稳定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在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要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同时,为保障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和实现社会稳定,又必须用法治原则塑造和规范政治参与的主体、客体和环境.  相似文献   

2.
赵臻 《理论月刊》2008,(4):12-14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而政治参与机制是民主政治运行的桥梁.本文认为,加强政治参与机制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而且其能促进政治稳定、实现对政府的有效监督及促进社会公平和促进党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3.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广大青年利用BBS等公共论坛表达意愿、通过政府信箱参与政府对话,利用网络发起现实政治运动等等网络政治行为,开始对我国的政治稳定和政治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可以说是建设性与破坏性并存。面对现实,政府应积极引导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理性化,推动我国政治稳定的发展,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体制转轨时期,伴随着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日益活跃和扩大成为必然趋势.公民政治参与对民主政治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功效,可以有效整合民意,沟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提高政府治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与绩效,促进公民对政治共同体的认同,推动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和发展.然而,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功能是以政治制度化、社会组织化相对发达为基础的,急进扩大的政治参与极易引发政治不稳定,干扰正常的政治秩序,乃至中断政治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在我国政治发展民主和秩序的双重诉求中,应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以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向着民主化和秩序化的目标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育人目标,离不开全社会包括民主党派的参与。民主党派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其广泛参与社会生活的结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发展的要求。民主党派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既包括宏观层面上的参政、议政,也包括微观层面上的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农民工政治参与态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胜洪 《前沿》2008,(2):122-125
农民工是推进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农民工面临的经济生活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他们的政治参与态度问题却不太为人们所注意。而实际上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态度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还关系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本文剖析了当前农民工存在的不良政治参与态度表现及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尽管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但有序的政治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有序的政治参与应该是合法、制度化并且有节制的,它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以及在政治发展过程中保持政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实现政治参与的有序性,我们需要拓展政治参与的渠道、培养适于有序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并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何春风  习海宇 《前沿》2013,(2):32-34
大学生政治参与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人格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政治参与情况的调查统计分析,发现该校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一些问题:缺乏相关政治知识;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行为相互矛盾;政治参与动机与倾向功利化、现实化;缺乏主动参与政治活动的意识等.本文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建议,以促进大学生有序有效地进行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阶段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慧勇 《前沿》2007,(1):192-193
政治参与是一种涉及面十分广泛的大众政治行为。公民有效的政治参与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现代政治文明的建设,但现阶段由于诸多因素,一些公民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常常诉诸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它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稳定和政治发展。分析其现状及原因,并提出合理对策,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动态有序的政治稳定是保证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政治管理要求政治参与有序,政治参与要求参与行为有效,只有有序且有效的政治参与才能维系政治稳定;政治参与制度化和法制化是建立有序且有效的政治参与机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靳力 《求索》2012,(4):69-71
经济发展与政治参与的关系是政治参与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亨廷顿和纳尔逊"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阶段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往往是政治精英获取权力和达到其他目标的手段。随着经济发展,这些国家的政治参与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在不同的阶段政治精英会选择不同的政治参与模式。但不管哪种参与模式,都会出现难以避免的目标冲突,使其陷入困境。蒲岛郁夫以战后日本为例,对亨廷顿和纳尔逊的观点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超越"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阶段论"的不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祁玲娣 《前沿》2007,24(3):130-132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自主、理性、合法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实质上是法制化,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反映这个国家的民主发展水平。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公民真正实现自身民主权利;有利于民主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相辅相成,是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现实意义及路径依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当今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利益诉求、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体现公共行政的公共性,要不断加强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路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阶段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参与是现代化研究,特别是政治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政治发展的目标、重要内容和副产品,政治参与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起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我国政治参与目前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夏良伟  戴辉礼 《求索》2012,(3):80-81,148
毛泽东钟情于以大规模群众运动为主要形式的革命动员型参与。相比之下,邓小平更重视政治稳定,主张把政治参与纳入到制度化的轨道,使政治参与实现常态化、理性化。民主观的差异和对官僚制的不同看法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政治参与方面出现较大差异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质和量都有新的特点,政治稳定的局面持续发展.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相互作用,有其特殊规律,我国要保持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和谐统一,使政治体制改革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许鑫 《传承》2010,(30):118-11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和公民信息需求量的膨胀,网络媒体已然成为大众民意通往高层的"直通车",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当代青年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公共平台表达意愿、参与政府对话,这对我国的政治生活产生深刻影响。面对网络政治参与建设性与破坏性并存的现实,各方应给予高度关注,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导,充分发挥其正面效应,推动我国政治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佑武 《人权》2013,(5):37-40
从功能与价值上而言,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法治化的必要性在于其人权保障价值,即政治参与法治化的目的在于促进人权保障。进而言之,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法治化,促成人权保障的各项基本条件形成,不仅意味着利益协调、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也表明我国的民主政治与政治稳定得到较大的发展。因此,政治参与法治化的过程,是将人权、民主、法治有效整合、整体推进的过程,是促进当代中国人权保障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政治制度化水平与新形势下公民政治参与扩大化的要求相比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性。保持公民政治参与扩大和政治制度化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保持我国政治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治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政治设计与发展必须围绕这一原则为中心展开。在党的领导和法治规范下,以公民有效政治参与提升和均衡发展为切入是政治发展的现实实践路径。这一路径设计可以实现政治改革多方主体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