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许 多年前 ,我曾读过一篇小说 ,写的是一对夫妇 ,丈夫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在极度悲伤和思念中 ,妻子在丈夫的遗像前发下了“永远爱你”的誓言。之后 ,妻子把对丈夫的爱全部倾注到丈夫的父母身上 ,恪尽孝道。当地妇联及时地抓住这个典型 ,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她。她的誓言被反复强调 ,她对烈士的父母的尽心侍奉也被上升到对烈士感情的忠贞不渝上来。她成了传统美德的象征。然而 ,生活是现实的 ,在以后的岁月里 ,心力交瘁的烈士妻子是那么渴望有人来帮帮她 ,而且 ,她也碰上了让她心动的人 ,她也想向新生活迈出新的一步。然而 ,已经不可能…  相似文献   

2.
看了描绘赵云霄烈士赴刑场前同刚满月的女儿诀别的油画——《母亲》,又读了赵云霄、陈觉、李硕勋、刘伯坚四位革命先烈用血泪和忠诚凝成的遗书。使我想到了很多很多。人活着。总有追求,有的人追求享受;有的人追求刺激;有的人追求安逸;有的人追求虚荣。而赵云霄、陈觉、李硕勋、刘伯坚等烈士的人生历程虽是短暂的,但是他们为人民的幸福,人类的解放而献身,他们追求的是奉献。他们留下的遗书,字字句句都是豪言壮语,都洋溢着革命的激情,正如陈觉烈士给妻子赵云霄的遗书中说:“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虽然我们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在人生的道路上,在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们选择了“宁愿向前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烈士们生命的火花,凝铸于铁窗镣铐之下,迸发于刀光血  相似文献   

3.
方梅 《今日浙江》2001,(10):38-39
我的父亲方志敏烈士虽然离开我们66年了,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为了纪念父亲的革命业绩,让世人全面了解他的人格气概,我用20年时间写成《方志敏全传》,作为我献给父亲百岁诞辰的礼物。我没有享受在父母怀抱中成长的幸福,因为父亲牺牲时,我还不满4周岁,母亲缪敏也被  相似文献   

4.
百善孝为先:孝是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孝的缘起 普天之下,古往今来,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父母对于儿女,出于本能,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慈爱。为了儿女,他们甘受千辛万苦,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诗经》上说,父母生我,养我,教育我,父母的恩德无以言表。山东曲阜孔庙有一篇〈劝孝良言》,把父母对儿女的爱描写得十分生动感人:  相似文献   

5.
<正>9月29日上午,慈孝特困老人救助基金会在民政部召开"代英烈尽孝"项目发布会,正式启动对独生子女烈士父母的帮扶工作。全国人大第九届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出席会议。"代英烈尽孝"项目是指对英烈(指独生子女烈士,下同)的父母提供"十"加"一"的系列慈孝服务,"十"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每周给烈士父母打一次亲情电话。二是每月  相似文献   

6.
这是怎样的信念让他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这是何等的胸怀让他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也义无反顾,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英烈,他们大多数人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功绩与天地长存。今日中国安宁、繁荣正是靠着这些有着坚定信念的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的烈士鲜血铸就的,每一位为中华民族崛起而牺牲的中国人都应该永远被铭记、被缅怀……唯有两岸早日统一,方能告慰烈士英魂!本文原标题是"我用半生寻找父亲,台湾说他‘罪大恶极’我才安心",现标题为编者删改。  相似文献   

7.
孝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一、孝是人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普天之下,古往今来,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父母对于儿女,出于本能,有一种无以伦比的慈爱。为了儿女,他们甘受千辛万苦,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诗经》上说:“父母生我,鞠我,顾我,携我,长我育我,欲极之德……”意思是说,父母生我、养我,出入抱我,一切照顾我,长大些又教育我,父母对我的恩德无以言表。山东曲阜孔庙有一篇《劝孝良言》,把父母对儿女的爱描写得十分生动感人。 《说文解字》说,孝即…  相似文献   

8.
孔大为 《人民公安》2014,(11):49-51
"在创作这组歌曲过程中,我不知流了多少泪,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不断地在脑海回放,我一定要把感动我的故事通过旋律感动听众。"曲作者邓国平说,"希望这组歌能传唱,让更多的人都听懂读懂警察背后的故事和艰辛。  相似文献   

9.
像往常一样,每篇文稿的起草我都会收集和阅读大量材料。但与往日不同的是,这次我却无法平静地利用这些资料。翻阅军史,查看烈士名录,拜读一些回忆录,一个个感人的片断,汇集成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康西瓦的英灵、独库路的忠魂、伊吾城的鲜血、神仙湾的哨卡……那些动人的情景萦绕心头,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撞击着心扉。  相似文献   

10.
王春华 《传承》2009,(21):33-35
曾经风行一时的电视剧《亮剑》强烈地震撼了国人的心,《亮剑》的感人之处在于让革命英雄的真实形象再现于荧屏上,主角李云龙敢打敢拼,打起仗来不要命,就像一个"疯子"。在  相似文献   

11.
王洪斌  肖海  吴森  朱新鹏 《基层政治工作研究》2008,(3):F0002-F0002,F0003
1998年8月,该连战士李向群在湖北公安县的抗洪抢险中献出了年仅20岁的生命。1999年3月17日,江泽民同志亲笔题词“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李向群式的英雄战士”,李向群生前所在九连一班被广州军区授予“李向群班”荣誉称号。近年来,该连始终把李向群精神作为建连育人的宝贵财富,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连队全面建设连年上台阶,连续6年被师以上单位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和“基层全面建设标兵连”,  相似文献   

12.
为他们歌唱     
<正>"在创作这组歌曲过程中,我不知流了多少泪,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不断地在脑海回放,我一定要把感动我的故事通过旋律感动听众。"曲作者邓国平说,"希望这组歌能传唱,让更多的人都听懂读懂警察背后的故事和艰辛。  相似文献   

13.
刘光前 《新东方》2002,(3):20-25
人的行为需要文化精神提供价值支撑。英雄模范的行为所突出地体现的文化,使文化的精神意义具体到了人和事,成为激发人们向往、追求目标和境界的动力,故而英雄模范能以其榜样的力量引导人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这种行为文化,成为了一种人生价值的支撑。受到江泽民同志题词表彰的英雄战士李向群,其英雄行为堪称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是一种生动有力的文化宣示。李向群精神凝聚着我们党长期思想文化建设的成果,也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果。努力弘扬李向群精神,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4.
“花静静地绽放,在我突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告诉你我一直都爱你……”满文军的一首《懂你》使我泪如雨下。我何曾体贴过父母的心,我何曾对父母的付出有过在意,我又何曾为父母的万般无奈与种种失望而感到悔恨。回想往事,我的胸怀被敞开,一颗小石子都会让我心潮澎湃……岁月如流水,往事涌上心头。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日子,我独自一个人被锁在家中,都是我的不好,我无话可说。悔不该……我悔不该如此放纵自己,我更悔不该让父母为我痛心;我悔不该不听老师劝阻,我更悔不该欺骗自己的父母。记得那是初二期中考试之前,我的一个同学“她”串唆我,…  相似文献   

15.
我的一位亲戚最近"比较烦",他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所在的学校为了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了解沟通,在"六·一"期间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互相写一封信,父母写给孩子,孩子回信给父母。而如今,亲戚本人却手持两封信,愁眉苦脸地坐在我面前。按他的话说是:我们写的信看了激情洋溢,儿子回的信让人垂头丧气。  相似文献   

16.
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围在一起闲谈,其中一位唉声叹气地说:“可惜我父母不是大学生,也不是老师,否则我的学习成绩也会好的。”有的同学立即附和,但也有的同学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觉得,一个人成才与否,并不完全在于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父母有文化的,未必能考上大学。反之,工农子弟也不会都是文盲。只要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终究会成才的。  相似文献   

17.
提起手中的笔,思绪万千,想倾诉的话语很多很多,最割舍不下的是那浓浓的保安情结。记得中考那年,几番苦读与拼搏,终于拿到了渴望已久的高中入学通知书,高兴之余,面对高额的学费,又让我陷入了深思。看到父母那憔悴的眼神,我心里难过极了,不忍心再让父母为我操心了,于是我决心放弃学业外出找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保安,并来到北京做了一名保安员。一个多月的岗前训练后,我被分配到了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工作。一转眼,参加保安工作已三年有余。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我被安排到银行地下一层金库值勤,两人值一班岗,一上就是半天。值勤点是一…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的先进事迹,以其震撼人心的强烈感召力,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军营内外都把这个典型视为人生的榜样和楷模。李向群的事迹之所以有如此的感召力,就在于它以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我们党和军队的性质、宗旨。深入开展学习李向群的活动,必须深化对这个...  相似文献   

19.
又到清明,又到了怀念亲人、祭奠烈士的时候,此时此刻,让我想起了与革命烈士有关的一些话题。  相似文献   

20.
杜伟 《中国保安》2006,(6):50-51
好想有份爱情我的老家在湖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那里的人们主要收入是靠家中的几亩薄田,我家也不例外。我家有三兄弟,我成绩最好,父母也最疼爱我,于是父母让两个哥哥早早辍学务农,只让我一个人读书,直到我考上重点高中。家人也对我寄予厚望,我在学校成绩一直保持前几名,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我能考上一所重点大学。可是一场变故让我离开了心爱的课堂。父亲在帮别人盖房子时不小心从屋顶摔下来,落得个终生残疾。那以后,我便不想再读书了,家中有两个哥哥都到了成家的年纪,我不想拖累他们给家里增添负担,于是自己一个人来到武汉开始打工。在经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