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关注民生的含义就是关注我们这个社会每一个困难群众.加大救助扶持力度,建立共享的帮扶机制。目前,对低收入家庭的救助已渐渐提上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就湖州市而言,共有低保人员44000多人,如按低保标准150%计算,全市将近有7万人处于低保边缘,属于低收入人群,占湖州市总人口的3%左右。在经济加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已得到湖州市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先后出台了各类针对这部分人群救助的相关政策。但在今后的社会救助工作中.如何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切实做好低收入家庭的帮扶工作.有几个问题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2.
苏南彪 《中国民政》2011,(10):49-49
完善农村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使各项专项救助政策能够有效落实,是做好农村保障工作的基础。当前农村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存在着主观性强、覆盖面小、后续工作无等问题,给农村保障工作有效开展带来了许多困难。为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有效开展农村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  相似文献   

3.
姜利民 《中国民政》2013,(11):47-48
杭州市下城区面积约32平方公里,人口约73万。市级低保家庭564户790人,困难家庭258户522人,残保682人,低收入家庭830户(住房保障480户,社会救助350户):区级困难家庭181户393人;街道级困难家庭257户539人,社区级困难家庭170户350人。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民政部门以保障困难群体、优抚群体、持殊群体为重点,全力推动社会保障工作转型升级。具体作法:一是完善困难群众基本民生保障机制。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科学化水平,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委托中介机构评估和论证实施效果,实施低收入居民生活救助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二是完善双拥优抚安置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王淑君 《中国民政》2011,(11):58-58
安徽省砀山县民政局多项措施加快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具体作法:一是完善救助政策。通过强化分类施救,探索建立困难家庭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突出困难群体的重大疾病的救助,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体。二是加大救助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手册、公示专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医疗救助政策,使惠民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三是创新救助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宁夏银川: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向多层次梯度化发展银川市探索建立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将无法获得最低生活保障,但基本生活确实存在不同程度困难的低收入家庭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向多层次、梯度化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高位推动,建立工作保障机制。为解决低收入家庭救助不足问题,银川市民政局多方争取、积极呼吁,邀请新华社记者调研,调研报告在新华社宁夏分社《内部参考》刊登后,得到自治区、市党委主要领导重视,批示要求对城市困难群体、边缘户进行排查,分类施策、主动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建始县针对家庭生活中遇到的突发性,特殊性困难对象,建立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常住户口,因病、因灾、子女就学或其他不可抗拒性因素等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城乡困难群众家庭可申请享受临时救助.主要包括: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优抚对象和孤儿:城乡低收入家庭,重  相似文献   

8.
正GZ0320200028广州市民政局文件穗民规字[2020]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救助体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广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现就规范我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本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是我市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最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10,(3):23-23
陕西省民政厅、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临时救助制度建设的意见》(陕民发[2010]6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临时救助对象的范围、救助标准以及申请审批程序等,并在资金筹集与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意见》明确救助对象为城乡低保边缘群体;遭遇临时性、突发性特殊困难的城乡困难家庭;经当地政府认定需要救助的城乡困难家庭。临时救助按照分类施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工作动态     
《中国民政》2012,(2):59-61
杭州市建立困难家庭救助违规惩戒机制浙江省杭州市出台《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管理办法》,规范申请困难家庭救助的对象范围、申请材料、审批条件、审批程序以及救助标准等内容,并对违规享受困难家庭救助待遇的行为提出明确惩戒措施,确保救助政策公平性和严肃性。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1.
借助"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的调查结果发现,家庭成员无劳动能力、疾病和失业是困扰中国贫困家庭的三大困境,家庭脱贫能力削弱。在困境差异性方面,贫困家庭面临的困境在城乡、地域方面存在区别,而且相当比例的贫困家庭同时遭遇多重困境。因此要提供与困境差异性相适应的社会救助,在城市侧重"教育+就业"救助,在农村侧重"医疗+长期照料"救助,提供贫困家庭服务包,填补"救助洼地"。结合困境组合,以医疗和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提供个体化救助。  相似文献   

12.
郑全红 《人民政坛》2013,(11):11-13
社会救助,又被称为社会救济、公共援助、国民扶助等。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个人、家庭、自然、社会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无法维持最低生活的社会成员给予必要的物质接济或者服务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的目标是帮助社会困难群体摆脱生存危机,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救助的外延,包括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和其他针对困难群体的救助措施。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安全体系中最基本的“兜底线”,是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13,(1):2-F0002
<正>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加快发展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生活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新形势下社会救助工作管理提升的新路子,呈现出市域范围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讯     
《中国民政》2010,(11):29-29
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低收入居民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深府[2010]72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区分了低保救助、教育等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等项目的制度功能和救助范围,进一步明确了不同项目的救助标准、救助内容和申请审批程序,不仅将社会救助的覆盖面扩大到低保边缘群体,而且将非户籍困难居民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相似文献   

15.
日前,广州市荔湾区制定了特困群体帮扶活动实施方案,决定从2011年开始,用3年时间,帮助全区低保、低收入特困家庭解决生活难、就业难、就医难、就学难、住房难等实际问题,不让一个特困家庭推动基本生活保障,不让一个特困家庭得不到医疗救助,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救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础的制度安排,是社会成员生存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直接承担着维护低收入阶层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任务,构成了社会保险无法保障或保障后家庭收入仍然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的贫困群体的一种"兜底"保障.本文以盐城市为例,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践做些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政》2020,(6):16-17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青海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3月17日,青海省民政厅联合省扶贫开发局下发《2020年青海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优化完善各项救助政策、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落实落细救助兜底政策、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和扎实开展"三项活动"保障脱贫质量等五个方面,全面部署了2020年全省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8.
黄静 《广东民政》2009,(7):37-38
近年来,广州市的低保救济和各专项救助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政策不断完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困难群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城市低保“边缘群体”仍游离在低保政策之外,他们存在着一些与低保家庭一样的困难,有部分居民甚至比一些低保户还困难,看病难、教育难问题尤其突出。黄埔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这部分弱势群体的保障问题,经过深入调研,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宣武区大栅栏街道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搭建社会保障平台,取得较好成效。一是健全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救助平台。在落实低保制度时,进一步完善分类救助,细化和量化家庭困难系数,适度提高城市“三无”人员的救助标准;对重残人、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症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以及单亲家庭、多胞胎家庭适当调整,确保困难程度大的家庭得到更多救助;对低收入家庭面临的阶段性、临时性困难给予及时有效的临时救助,在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导致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出现明显下降时,启动临时救助预案。积极研究探索特困学生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的扶助措施,帮助低  相似文献   

20.
帮扶救助困难群体,确保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和权益,主要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进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市各级政府应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加快构建低保为基础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