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六个地方共产主义小组之一 ,探讨广州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及其选出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 ,对研究中国共产党诞生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一、广州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 ,广东人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在北京大学文科学习 ,是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教授的学生。他们曾拜访陈独秀 ,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等问题 ,并表示接受进步教育。由于他们在课堂内外听过陈独秀及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的教育 ,思想上起了很大变化 ,逐渐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并投入“五四”运动反帝反军阀斗争洪流中去…  相似文献   

2.
黄日葵,广西桂平县人,1899年6月12日生。1916年到日本留学,1918年5月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压迫北洋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而罢课回国。是年冬考入北京大学,后因故到1919年春才入北大读书。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李大钊领导下的革命运动。从现有的材料看,笔者认为,黄日葵应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以下简称“北京小组”),1920年10月成立,1921年1月命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后,北京大学单独成立支部。那末,黄日葵是否是北京小组的成员?抑或是…  相似文献   

3.
章永俊 《北京观察》2021,(7):98-100
五四运动以后,共产主义运动在北京地区迅速发展,由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实体. 北京党团组织的建立及活动 1920年2月,新文化运动的精英陈独秀与李大钊开始商讨组建中国共产党.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高君宇等人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立共产党组织作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这是中国最早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之一.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秘书马马耶夫来到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和先进青年邓中夏、刘仁静等人.维经斯基经李大钊介绍赴上海与陈独秀联络,在上海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小组.秘书马马耶夫留在北京,帮助李大钊开展建党工作.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伟大开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先驱们,在这场运动中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向封建的旧道德、旧文学发起猛烈攻击。被陈独秀赞誉为“首举义旗急先锋”的胡适,还在1915年9月就写诗给在哈佛大学读书的友人梅光迪:“梅生梅生毋自鄙,神州文学久枯馁,百年未有健者起,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吾辈势不容坐视……”他预感文学革命即将到来,也确乎没有“坐视”,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书来信往,交换看法,沟通信息,终于率先于1917年1月1日写出那将被称为文学革命的“发…  相似文献   

5.
1919年5月4日我国发生的反帝爱国运动,是我国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五四运动之前,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骨干,以提倡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在五四运动以后,逐步发展成以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列...  相似文献   

6.
《春秋》2001,(4)
我党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是《新青年》。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1920年8月由陈独秀、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在上海建立的。第一个使用“中国共产党”名称的是蔡和森,他在1920年11月7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出版了《共产党》月刊,这是我国第一次公开举起共产党的旗帜。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1920年8月以后,各地先后组建了一些共产主义小组,各小组的成员就是党的第一批党员。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陈望道、沈玄庐、李达、邵力子、沈雁冰、沈泽民、李启汉、杨明斋、李季、袁振英。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李大钊、张国焘、罗  相似文献   

8.
覃文成 《传承》2006,(7):8-9,7
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他和陈独秀、李大钊一起创建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主持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党的第一、二、四、五、六届中央核心领导成员和统率过8万红军的显赫人物。但是,张国焘却是一个品质恶劣、得势时不可一世、失意时摇尾乞怜,创建党却又背叛和危害党的势利奸佞小人。  相似文献   

9.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迄今已80周年了。为纪念“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五四”运动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五四”运动是在当时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  相似文献   

10.
先父张申府早年投身五四运动,192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筹备活动,与李大钊创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后受李大钊、陈独秀委托在欧洲发展共产党员,建立党组织,任中共中央驻柏林通讯员。现根据父亲生前留下的有关资料整理成文,希望通过一个侧面反映20世纪初期青年知识分子为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的探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11.
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中,最长寿的就是被称为党内“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在那个时代里,他与李大钊、陈独秀走过同样的人生道路,由读私塾、考秀才、任教到赴日本留学,了解到共产主义思想,再回国革命。此后几十年急风暴雨中,当战友和同道者纷纷倒下或落伍后,董老始终站到斗争的最前沿,格外令人敬慕。  相似文献   

12.
李永春 《求索》2014,(7):148-152
《向导》周报上署名“田诚”的11篇文章,有人考证为陈独秀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李大钊。其实,“田诚”文章集中刊发的时间,正值陈独秀率领中共代表团出席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不可能及时发表那么多时事评论类文章。从《今日派之所谓马克思主义》对于胡鄂公及“今日派”的批评来看,显然与陈独秀、李大钊两人和胡鄂公之间的友善态度相违。《真不愧好人奋斗》对胡适及“好人政府”的批评,也与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之间的亲密关系不符。考诸署名“田诚”文章的语言风格、用词特点和主要思想观点,再证诸中共领导人的活动轨迹和党内分工,可知“田诚”很可能是蔡和森在《向导》使用的笔名。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他的思想道路,建国三十多年来,学术界几乎一致地认为他是从资产阶级激进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在这个问题上,各家所列举的证据不外他曾对以袁世凯为首的军阀官僚,进行过“揭露”和“批判”,写出了象《大哀篇》这样“申讨军阀专政的檄文”。笔者认为,这种论断与实际情况相距很远,各种“论据”大都出自对李大钊原文的误解。事实上,辛亥革命时期的李大钊还不是激进革命民主主义者,而是一个满怀爱国热忱的有志青年。他有着一般的民主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觉悟,却还没有成熟。我们只要把这一时期的政论仔细阅  相似文献   

14.
06月上映     
《台声》2011,(6):90-91
大陆 建党伟业 类型:历史 上映日期:6月15日 导演:韩三平 黄建新 主演:刘烨 陈坤 赵本山 周润发 刘德华 张涵予 陈道明等 剧情介绍: 《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15.
90年岁月,弹指一挥间。遥忆1920年,李大钊、陈独秀,董必武、王尽美、谭平山、毛泽东等仁人志士,胸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信念,分别在北京、上海、武昌、广东、山东和长沙等地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在这一基础上,1921年7月,中国诞生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历史的进程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苏瑗 《公民导刊》2011,(6):50-50
1920年的那个早春,注定在熹微的阳光中要留下炽热的记忆,当春寒料峭的二月,一辆行进在京津公路的骡车上,名垂青史的北大教授、《新青年》的主将陈独秀和李大钊共同商讨建党之事时,中国这只沉睡了几千年的东亚睡狮便终于开始醒了。  相似文献   

17.
北京香山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里,李大钊墓的碑文写道: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李大钊伟大一生的足迹,主要集中于燕赵大地。本文追寻李大钊在北京、唐山乐亭等地的足迹,与读者共同缅怀先生伟绩。  相似文献   

18.
党在幼年时期对农民问题的重大认识和分岐刘宗从1919年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是我们党的幼年时期。这一时期,党内的许多同志,从各个角度和方面探索了中国农民问题,但有不同的认识和主张。一、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农民问题上的重大错误认识和主张。陈独秀在...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他在“五四”运动中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为中国人民争取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指出了全新的道路。 资本主义并非人间天国 与同时代的许多爱国者一样,李大钊也曾经是一名热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战士。但他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06,(Z1)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和9月,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1920年9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1920年11月,上海发起组创办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就称《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