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法律援助是一项民心工程,她对树立党和政府形象、维护弱势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公平和正义至关重要.如何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援贫助困维护公正"的作用,为受援群众带来更大的实际、实用和实惠,是每一个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的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任保山 《乡音》2011,(7):27
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河北省法律援助条例》都明确规定,法律援助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政府要通过为社会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旨在保障司法公正,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实施法律援助制度,就是要为那些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无偿的法律帮助,落实“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获得法律援助是公民的权利,实施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法律援助要围绕涉及解决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发挥职能作用,最大限度挖掘和利用一切资源,尽可能使更多的困难群众能够获得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4.
农村法律援助对促进农村社会公平公正、化解基层矛盾隐患、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但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基础薄弱,存在着需求困境、供给困境、质量困境和保障困境多重发展困境。破解这些困境是完善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应采取针对性的有力措施补齐短板,推动农村法律援助工作迈上新水平。  相似文献   

5.
法律援助是指通过国家成立的法律援助机构为社会贫弱成员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以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制度。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时于经济困难和诉讼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当事人依法给予相应的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实现不因经济困难和处于弱势地位而受到影响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法律援助又称法律扶助,它是指国家制定的对某些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费用并提供无偿法律帮助,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诉讼公平、司法公正的一项法律制度。长期以来,法律援助作为国际社会普遍推行的一项司法救助制度。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然而就是在最近几年间,法律援助这一伸张正义、扶危济  相似文献   

7.
潘宣任 《今日海南》2009,(12):33-33
法律援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由政府承担法律服务费用和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确有困难的民事、行政案件当事人和特殊刑事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使公民不因经济状况差异都能平等得到法律保护的司法救济制度。法律援助制度自1994年在我国开展实施以来,已成为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一把利器,对构建平安和谐社会产生了不可忽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赵梅 《前进论坛》2009,(7):27-28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我国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法律援助工作十分重视,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将“建立法律援助体系”确定为“十五”社会发展目标,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和“为实现公平和正义,法律援助在中国”大型公益活动的开展,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拓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保障了我国公民特别是社会弱者的合法权益,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推动了民主与法治进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一司法救助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0.
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和社会志愿人员,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工作本质在于为弱势群体服务.  相似文献   

11.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化、制度化的形式为某些经济困难或案件特殊的当事人提供免、减法律服务费用的援助 ,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社会公益性的法律制度。1996年我国确立了法律援助制度。在妇联的工作实践中 ,对妇女实施法律援助也已成为新时期维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实施妇女法律援助是新时期妇女维权工作客观需要建国以来 ,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 ,形成了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核心的法律保障体系 ;男女平等成为基本国策之一 ,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与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妇运》2008,(4):42-43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多年来,陕西省地县三级妇联年均受理妇女儿童咨询投诉万余件次,70%涉及法律问题。2003年起,陕西省妇联在建立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机构、建设专业志愿者队伍、规范法律援助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公正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本价值理念,也是我们力求实现的价值目标。二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社会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治,良法善治乃是公正的有力保障;而社会公正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社会公正的实现,有利于促进法治的落实与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公正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则再次强调必须大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要想实现社会公正,则必须主要依靠法律,全面实行法治。因为法律乃治国之重器。所以,党中央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靠法律强力维护社会公正。这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健全足以保障社会公正的法律体系;二是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切实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以及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在管人、管事的活动中自觉地依法尊重公民人格尊严,切实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由于种种原因,现实中职工因工受伤、因工致残寻求赔偿的案子越来越多,而普通职工因对法律知之甚少而无法维护自己权益的现象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对维护因工受伤者和因工致残者的合法权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的一个残疾职工接受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案例可使大家深刻地认识到这个问题。 今年45岁的残疾人孙丽杰出生于军人家庭,幼时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平顶山市司法局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残疾人”活动,受到残疾人的欢迎和社会的好评。 平顶山市有残疾人22.8万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日益是他们的共同心声。两年来,平顶山市司法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一个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制度则是实现这一基本条件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在分析利益分配制度中公平价值应有之义的同时把公平作为利益分配制度首要价值原则,以形成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为核心,以民主政治与"以人为本"法律制度的完善、公正而和谐的社会构建为配套措施,从而为社会各种利益的公正分配提供制度性前提与保障。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公平作为经济法的核心价值内涵,在具体含义上,可分为微观的经济公平、中观的经济公正和宏观的经济正义。由于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在不同的经济法律关系主体间社会公平的具体理解具有不确定性。为实现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和谐,在经济法立法策略上,应通过具体权利义务内容的实质规定体现微观经济公平和中观经济公正,而对宏观经济正义目标则应采取将价值争论转换成具体法律程序的方式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校园法律援助在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活跃着一群法律援助者的身影,他们利用自身资源,凭着稚嫩的双肩,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以法律援助推动社会公平与公正,成为民间法律援助事业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5,(7)
<正>法律援助制度是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社会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成为民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法律援助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列为全面工作目标之一,提出"确保诉讼困难的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2007年7月,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江苏省法律援助基金会  相似文献   

20.
扶弱济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主题。法律援助作为政府责任,在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维护贫困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青海省法律援助中心建立于1998年,随后,各地相继开始建立法律援助机构。目前,我省州(地、市)县(区、市、行委)建立法律援助中心55家,非政府性质法律援助中心一家,建立乡镇、街道、社会团体等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340个。同时,在村级调委会、居委会中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系点,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组织有序、覆盖全省的法律援助网络初步形成。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