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乌镇是“城市最佳实践区”为数-不多参展的单个古镇,在乌镇古镇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向宏看来,乌镇的特色在于对传统的继承、保护与创新。去年9月,乌镇景区以绝对的实力正式人选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未来探索馆案例展示;与此同时,乌镇景区还成功人选中国馆小城镇展区。  相似文献   

2.
您去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乌镇吗?您领略过有7000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的秀美水乡吗?作为全国32个黄金周播报景点和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乌镇既享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水乡古镇的美誉,也是旅游发展与现代网络技术完美结合的典范。作为乌镇旅游公司游客服务中心巾帼文明岗的负责人、乌镇旅游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为自己能够工作在古老而又现代的乌镇  相似文献   

3.
<正> “世界文化遗产”是国际公认的“世界名牌”,其重大价值不可估量。世界各国为此纷纷数典搜踪、推古荐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煞费苦心,亦为“申遗”成功而强冠相庆。自“申遗”以来,至今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所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己达360处,其中亚洲156处;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也已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7处(组),分布在17个省、市、区。虽然,作为素有文化之邦之称、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不落人后的浙江,迄今还未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但令人颇感欣慰的是,目前我省南浔、乌镇、西塘三个古镇的保护和“申遗”工作,已非“纸上谈兵”,正在扎实、有序、稳健地向纵深推进,并且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00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将关于南浔、乌镇和西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函件正式行文至国家建设部。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认,将南浔、乌镇和西塘与江苏的三个古镇一起,共同以“江南水乡古镇”之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使我省“申遗”工作终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数字     
《今日上海》2012,(10):60-61
首届长三角10大古镇评选揭晓 由新华社长三角新闻采编中心发起主办,苏、浙、皖、沪旅游局大力支持的“首届长三角十大古镇评选”,今年9月16日在枫泾揭晓,枫泾、乌镇、同里、周庄、宏村、西递、朱家角、西塘、南浔、角直从56个参选古镇中脱颖而出,被评为“长三角十大古镇”。  相似文献   

5.
一叶扁舟,载着数位身着传统服饰的水乡姑娘,随着古筝和长笛奏出丝竹乐曲,荡悠在水乡古镇——乌镇的河中。凡到过乌镇景区旅游的客人,都会陶醉在这美妙的诗情画意之中。乌镇是浙北地区的千年古镇。古时候称为乌墩,春秋时为吴疆越界,吴曾戍兵于此防越,故又称乌戍。到唐代咸通年间建镇,始称乌镇。乌镇东郊发  相似文献   

6.
也许是周庄、同里、乌镇、西塘、塘栖、双林……江南的任何一座古镇,我曾经到过,有过一番流连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座具有1760余年历史的古镇。我来到这里时,当地朋友告诉我,说范仲淹、陆游都在梅城做过官,就凭这点古镇何其了得,甚至不无夸张地告诉我,能够到文化积淀厚重的严州古城梅城呆上一天,绝对胜过纸上阅读的历史千年。这多少让我感到惊奇。过去,我行旅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中国很多著名的古镇都曾实地温习,江南名镇周庄、西塘、乌镇就在记忆中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但是,离杭州仅有100公里的梅城我却从未谋面,不是它不够著名,不是他道路不够艰险,甚至还知道它蕴藏的山水景致和人文历史是昔日造访过的古镇无法企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  相似文献   

8.
游海南     
何宝安 《今日海南》2009,(12):45-45
“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这是孙犁先生的一句诗。我虽然还未到晚途,但我也与先生一样,常念叨我的故乡,梦里每每迷失在故乡的路上。  相似文献   

9.
正南浔古镇,是名扬中外的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江南六大古镇,无论周庄、同里、甪直、南浔、西塘、乌镇,都是我国江南水乡风貌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也是我们正在建设的美丽中国的一组个性鲜明的典型群体。把这些名片打造好,把这群典型的品格进一步提升,关键在于把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好,使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这些年来,南浔古镇十分注重遗产保护,同时,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南浔,众多名胜  相似文献   

10.
廿八都古镇,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因1100多年前唐末黄巢起义“刊山开道七百里“而闻名于世.它集聚了浙、皖、闽、赣的明清古建筑群,并有着“方言王国“、“百姓古镇“等诸多的名号.廿八都地属浙江省江山市,由于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处,是个“鸡鸣三省“的山区镇,与周庄、同里、乌镇等著名古镇相比,它依然是藏在深山人未识.它和那些江南水乡古镇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甚至带有几分神秘.……  相似文献   

11.
丁燕  章普环 《今日浙江》2005,(16):40-41
小桥、流水、古宅……透出江南小镇十足的风韵。这是人们喜欢的乌镇、熟悉的乌镇。如果说,乌镇比别的江南古镇多些什么,那就是文化的底蕴。继5年前的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在乌镇举办,今年7月26日,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再次回到茅盾故乡。使人感到这个千年古镇的文脉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正在不断发扬光大。茅盾文学奖和文化大省建设盛夏酷暑虽不是旅游旺季,但林家铺子、昭明书院、茅盾故居等人文景点仍人影穿梭,随处可见写有“庆祝第六届茅盾文学奖顺利举行”字样的大红条幅。7月26日晚上7时30分,乌镇西栅昭明书院,熊召政、张洁、徐贵祥、柳建伟4位获…  相似文献   

12.
来到邵武市和平古镇,当我看到“和平”这两个字时,立刻有种既熟悉又陌生、既亲近又遥远的感觉。我的家乡在闽南,地名叫“平和”,而这里地处闽西北,名叫“和平”,字序虽然倒过来,但仿佛兜了一个圈子,回到原点一样。  相似文献   

13.
乌镇的传说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是江南著名古镇之一,历史上这个小镇曾出过64名进士、161名举人,茅盾(原名沈雁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文化部长)、沈泽民、严独鹤等名人更是为小镇增添了几分显赫。镇东的立志书院是茅盾少年时读书处,镇上的西栅老街是旅游的主要景点。幽静雅致的乌镇,还有一则铿锵激昂的传说。故事的主人公、唐朝将军乌赞,受朝廷之命讨伐叛军至乌镇时,  相似文献   

14.
地处浙江省北部的西塘镇,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无法与北京城相提并论。然而,它却保留了古镇的整体格局及其文化生态环境,而目前正与邻近的乌镇、南浔、同里、角直、周庄一起向联合国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他们从北京的旧城改造中汲取了经验教训,还是我们应该从他们那里得到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位于嘉兴市西北10公里的小镇新塍,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千年古镇,文化深厚,名人辈出。我刚到新塍工作时,经常听到镇上的群众说:上海的周庄、桐乡的乌镇这么出名,而我们新塍却几乎不被外人知道。与这些名镇相比,新塍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16.
当时的月亮     
父亲总是在我面临人生重大决策的时候出现在我的梦里。梦里的父亲与他生前相比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一脸的慈祥与爱意。而这种慈祥与爱意的表达多半是用他的形体而不是用语言。这使得父亲的话在我的印象里如金子一样珍贵。梦中的父亲与他生前一样,对我的指点几乎从不用语言而是用他的某些习惯性的动作,这就使得我一旦从梦里醒来,第一个反应就是猜想他的一连串动作预示着什么?我在猜测这些预示的时候的确像是在探寻隐含着许多秘密的神明。对于已经离开我的真实生活长达16年之久的父亲,竟能在梦里走进我的现实生活状态,这种现象我一直百…  相似文献   

17.
枫泾古镇     
马婧婧 《传承》2009,(13):46-47
江南水乡被称为最有中国味的地方,那阡陌纵横的水道养育了低吟着吴侬软语的粉色佳人。枫泾,与周庄、同里、西塘、乌镇、南浔并列为全国六个著名江南水乡古镇。这里历史的陈旧和传统的秀美让人魂牵梦绕。它是让人返璞归真的栖息地,也是上海唯一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18.
黄姚美食     
林虹 《当代广西》2006,(11):60-61
我从来没有像喜欢黄姚那样喜欢一个地方,这是让自己诧异的。因为工作关系,我已经去了N次黄姚了。这被称为“梦境家园”的华南第一古镇,是“书架上遗落的千年诗集”。最具诱惑力的,还因为它是“最具旅游价值的古镇之一”和“人生要去的五十个地方之一”。我每次去都想留下来,想在安静的古镇过着悠闲的生活。赤着脚或穿着木屐行走在青石板的小巷里,晒豆豉,晒玉米,晒青梅……,或掩着一本书,泡一杯清醇的昭平茶,坐在随便一座亭台,看小桥流水人家,读明清时期的青砖黛瓦,想象自己是其中的某一段诗句,或者自己爱的人骑着马,“哒哒”的马蹄声,唤我…  相似文献   

19.
中国著名古建筑文化保护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阮仪三曾经说过,和平古镇在福建省乃至全国来讲,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平古镇是中国古村镇的典范。她和中国其他古镇一样,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风水学、自然学,以及天文地理,水、地、场与人的关系,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20.
南湖之舟     
嘉兴概况嘉兴,江南水乡的一座文化名城,素有“鱼米之乡”、“人文之邦”美称。市城处于钱江、东海、太湖、运河交会之地,水道长13000公里,水网纵横,通衢南北,更有水乡乌镇、古镇西塘,到处是田园般的妩媚风光。嘉兴,绵延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发祥地。自唐宋以来一直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外贸口岸,这里,文化积淀深厚,历史名人辈出,沈钧儒、王国维、茅盾、徐志摩、金庸,皆声震遐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