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8500多平方公里的红原大草原是一个天低云淡、花团锦簇的旅游胜地,红原地处川西北高原中部,为山地到草原的过渡地带的纯牧区。牧民们千百年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然而,自从草原上出现了盗马贼的影子之后,牧民们与世无争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被打破了。为了让草原的宁静祥和,让牧民的夜晚更加安宁。2002年8月,红原县组建了一支打击草原犯罪,保护牧民财产安全的特殊警种———红原县草原骑警大队。  相似文献   

2.
藏族文化是一种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创造的高原文化,也是一种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下形成并发展的文化。应当说,正是由于这些发展变化,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显示出了藏族文化的勃勃生机,显示出它兼收并蓄的文化融合能力,使它走到了人类社会的今天。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时期的语言污染和文化暴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语言面貌和文化状态反映了社会面貌和社会状态。语言污染和文化暴力是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社会环境污染和精神暴力现象,是特定时期社会制度不完善的体现,是由传统向现代裂变的产物。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存在较为明显的语言污染和文化暴力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的洋化、封建化、粗鄙化和庸俗化及其对社会公众的精神伤害。  相似文献   

4.
在现时代,藏族和其他民族一样面临着对于自身传统文化的反思,面对着现代化的课题。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转变传统文化模式,建构符合创新发展时代理念的现代文化模式。藏族身处雪域高原,藏族传统文化是世俗文化和强势的藏传佛教文化的混合型文化。藏族传统文化的改革创新必须基于自身传统文化模式的特点进行转型,形成既符合现代普遍理念又带有民族特色的藏族现代文化模式。具体言之主要包括系统有机的五个方面:传统转型、内外开放、主体人格、伦理关怀和绿色生态。  相似文献   

5.
何宇宏  张征 《求索》2011,(8):73-74,67
思维模式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基因,并且由于它的抽象性而获得了更稳定持久的承传。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有很多种表现,但其根本特征是"一元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一方面形成了有你无我、非此即彼的思维倾向,一方面又与群体主义、经验主义等文化心理相结合,形成了"一边倒""一窝蜂"的社会文化现象,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至今犹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对于英美政治、法律文化传统中的"civil disobedience",不能简单地将其定性为违法行为,所以与"善良违法"的译法相比,"公民和平抗法"的译法似乎更为妥当。"公民和平抗法"是英美社会抗议的一种古老传统。从历史文化传统角度看,这源自从英国历史早期就形成的独特法律文化与政治文化传统。在当前中国"暴力抗法"现象还不时出现的情况下,认真与公正对待"公民和平抗法"行为,不但不会危及法治,而且还会有助于良法之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在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中,我们应当把发展农村牧区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建设工程,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不断满足各民族农牧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农村牧区的文明程度。在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中发展农村牧区少数民族文化,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抢救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随着时代更迭,许多民族文化沉积于历史当中。几十年来,在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变迁中,民族文化已经改变了历史上自然的、渐进的发展进程,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越来越大,许多珍贵的民族文化消失和正濒临…  相似文献   

8.
吏道,即为官之道,从政之道。它随着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出现而出现,伴着社会生产和国家统治机器的发达而发达。它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史道文化传统,是传统政治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社会、国家乃至于家庭,个人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几千年来,它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而直接的影响。因此,  相似文献   

9.
杨梅 《今日民族》2004,(4):35-36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呈现出来的传统文化,不论中外,也不论任何一种民族的任何一种风俗,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凡是有利于民族团结、生产发展的民族风俗习惯,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一些不利于生产发展和人民身心健康的陈规陋习,总是会随着社会进步和本民族人民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逐步得到改革甚至是被淘汰的。白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其民间习俗独具特色且十分丰富多彩。仅是岁时民族节庆,大理的白族在一年里就月月都有节,有的甚至一月里有多次,而其中又以闻名中外的三月街最具有民族民俗活动的特点:一…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中历来存在的迁徙意味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传统,其具有深刻的内涵及悠久的历史渊源.通过古代文人作品所流露的迁徙意味,在此基础上,将迁徙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鲜明地提出来.从迁徙文化的角度阐释《青灯》中的迁徙意味,并进而归纳出一般意义上文学作品中迁徙意味的四种表现形态.最后,总结了迁徙文化的意义及其对于文学创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6年,藏纸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藏纸工艺的发掘、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滇西北藏族地区作为传统的藏族聚居区,保存了原生态的藏族传统文化,手工造纸工艺仍可觅其踪迹。一、尼西乡枪朵村的造纸环境尼西乡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西北部,全乡分为干热河谷、半山区、高寒山区三种地貌。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区位,禀赋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了丰富的生物种群、  相似文献   

12.
唯物主义认为,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此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文化与军事文化处于文化的子系统中,并同处于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构成了一种内在同构性关系.从社会文化发展与军事文化建设在文化变迁中表现出的整体性和相对独立性出发,思考两者间存在的同构性,有助于更深层次地把握社会文化与军事文化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剩女"现象是最近几年十分受关注的一种现象,因为其体现了在社会转型,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本文立足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剩女"现象产生的原因、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压力作出分析,给出一些解决此现象的方法,以期理性地思考和对待之.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公共领域,最引人注意的现象是异质性较大且价值较为混乱,这根源于公共政治文化的缺位。传统单位社会治理无法解决现代公共社会治理的价值共享和利益共享问题,也不能在个体与公共组织之间建立新的文化和政治联系。所以,重构一种有序、多元的公共政治文化,对现代公共生活形式的生成和确立,具有社会整合和公共秩序建构的治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的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琳琼 《求索》2012,(3):59-61
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就体现了一种整体性思维。从这一思维方式出发,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将人的现代性视为人的全面整体的发展,表现为人对自然取之有度;人对社会的奉献付出;人与他人的协调统一;人自身的克己自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始终从文化层面观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作为现代进程的一个重要结果即人的现代性;反之,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单纯模仿西方模式,必须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来思考人的现代性问题,审视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得失,进而确立自己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青年反文化现象是青年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突出现象.在当前,青年反文化既有行为方式上的表现,又有政治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表现.青年反文化现象的产生,社会、家庭、学校和青年自身都有责任.遵循青年文化发展的规律,正确引导青年文化的发展方向,关心青年的切身利益,是减少青年反文化现象出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朱建军 《湖湘论坛》2008,21(5):61-62,74
"炎帝陵祭祀"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党和政府及社会各方面越来越认同和重视。通过史料典籍及现代考古研究,了解炎帝陵祭祀的历史源流,并在历经数千载"炎帝陵祭祀"间,懂得其所蕴含的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懂得"炎帝陵祭祀"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把处在社会、文化和心理变迁中的人的境况尤其是跨界角色称作边际人,并作出了独特的理论观照。晚近作为社会研究一种新型范式的时空分析的产生,为理解和解释边际人现象和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探究工具。青年是现代社会中边际人的一种典型。对于当今多元时空中的青年来说,其呈现的边际性特质异常复杂,表现为多重边际性或混杂性,所导致的实质性问题就是角色困境,即处在多重角色之间的游移性。对此社会科学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发现,在各种外在制约下的个体并非被动的,其能动性表现为可以在渗透不同时空关系的结构和文化情境中进行不同社会角色或文化身份间的转换,以达成社会文化适应。笔者认为,在个体层面上所发生的这种能动正是世代生命原理在社会一定层面上实现微改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王晓凡 《传承》2009,(8):110-111
在中国的传统葬礼中,哭泣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仪式环节和文化现象,其功能和形式均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中西传统葬礼上,人们对于哭泣行为的态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与不同文化之间社会结构、宗教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冯静蕾  盖志毅 《前沿》2012,(7):75-77
资本及其实际形态的变化过程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范畴。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人际资本、政治资本五种资本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牧区各利益群体之间资本的平衡发展是牧区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对内蒙古牧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人际资本、政治资本不平衡性进行了剖析,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牧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