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业绩提成等奖金,是许多岗位劳动者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用人单位为激励员工多作贡献,提高经营效益,都会立下多劳多得的“军令状”;可当劳动者拼力达到“奖励办法”所设的奖励条件时,有的用人单位却设置种种“关卡”,让劳动者的奖金缩水。面对这些怪象,至少下面四种情形法律会支持劳动者。  相似文献   

2.
《云南人大》2007,(5):1-1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改变着世界。劳动在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展现着劳动的价值、塑造着劳动者美好的形象。尊重劳动创造首先是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者最重要的是尊重其劳动创造.尊重劳动者对社会的一切服务。尊重劳动创造,鼓励劳动者在创造社会财富和美好生活中展现和丰富自身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实现自身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第一条为了推动国营企业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调动企业和职工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贯彻奖金"不封顶"的原则,并从宏观上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特制定本暂行规定。第二条凡国营企业使用奖励基金发放的各种奖金(包括用奖励基金开支的各种形式的工资、津贴、补贴和实物奖励,下同),都应按照本暂行规定,缴纳国营企业奖金税(以下简称奖金税)。第三条奖金税以企业为纳税义务人,职工个人不缴纳奖金税。第四条奖金税按超额累进的办法计征。分级税率如下:  相似文献   

4.
究竟什么因素决定人们在社会财富中占有一定量的份额?这是一个古老的争端。尽管方框各织,多数经济学家都赞同如下看法:只有对社会财富的创造给予了投入,才拥有社会财富的索取权。也就是说,易有一定的经济权力是参与分配的基础。至于什么算经济权力,每种权力从财富中获得多少报酬,那是第二位的问题。大体说来,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构成经济权力的至少有如下几类:(1)直接的、间接的生产劳动;(2)生产条件(包括物质的、精神文化的、生产资料的、资金的)。如果我们广义地将土地理解为生产条件的话,配第的名言可以简化这里的叙述: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3)此外,为了使社会财富的创造活动安全、顺达,为社会生产付出必要的非生产劳动也形成对社会财富的经济权利。  相似文献   

5.
一 分配主体与分配的物质基础相互关系的新解释 传统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认为,参与分配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社会成员,另一类是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社会成员。前者参与收入分配的物质基础是自己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他们主要包括工业、农业、物资运输、建筑业等部门的劳动者,以及商业部门中从事物质性生产活动如从事商办工业、储藏、包装、分拣、保管的劳动者。后者参与收入分配的物质基础是初次分配的主体创造的,并已经过初次分配而形成的各类原始收入,他们主要包括从事日常物质文化生活服务如理发、客运、文艺、影相服务的劳动者,从事商业服务、技术服务的劳动者,科教文卫等部门的劳动  相似文献   

6.
1.劳动者在权益受到用人单位或非法职业中介机构等侵害时,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根据《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劳动监察规定》等规定,劳动者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1)用人单位违反录用和招聘职工规定的。如招用童工、收取风险抵押金、扣押身份证件等。(2)用人单位违反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如  相似文献   

7.
劳动者是创造知识的根本力量.在经济系统中,劳动者的知识、技术成为生产函数的内在部分,是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之一.因此,应当明确知识要素在劳动者收益分配中的地位.新的分配理论,引导劳动者的劳动方式向知识化方向转型,也是"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阶段各种合法职业劳动者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凝结在社会产品、服务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财富 (物质的、精神的 )增长乃至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作进一步的扩展是必要的。一种劳动只要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 ,那么 ,无论它的直接成果是否成为商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从阶级统治转向发展经济 ,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且十分巨大 ,因而也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一、《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由于新的用工主体、用工形式不断出现,《劳动合同法》扩大了《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一是规定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也就是在适用范围中增加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及其劳动者。  相似文献   

10.
《观察与思考》2007,(24):10-10
备受劳动者期盼的《劳动合同法》将于明年行,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此发布了这部新法的十个新亮点,为劳动者今后更好地维权提供参考. 一是民办非企业职工有法可依.《劳动合同法》扩大了《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及其劳动者.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保险基金的内涵及种类(一)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险基金的概念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因年老、疾病、伤残、事业、生育及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全部或部分失去生活来源的时候,由国家或社会对其本人或家属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强制性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基金是指为保障社会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时的基本生活需要,在法律的强制规定下,通过向劳动者及其所在单位征缴社会保险费,或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而集中起来的资金。社会保险基金问题是社会保险的核心问题。(二)社会保险基金的种类根据社会保险项目的专门用途及其功能分类,社会保险基  相似文献   

12.
从劳动关系的角度,时间的维度来考察劳动者的"休假",发现劳动者的休假不是休息的一种特殊形式。休假时间本质上应属于劳动者被雇佣的时间,只是由于特殊原因的出现,需要劳动者"暂时"离开。而休息时间是劳动者不被雇佣的归自己支配的时间,两者在本质完全不同。正是由于劳动者的休假时间仍属于被雇佣的时间,即使劳动者并没有实际提供劳动给予,但在该时间段,劳雇双方仍存在雇佣关系,互负权利义务,劳动者的休假需要履行"请求"或"告知"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提供雇佣的对价——休假薪水。基于休假时间乃是特殊的雇佣时间的理论分析,文章结合现实中各种形式的休假,对劳雇双方的权利义务分配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通过建立劳动关系把自己所有的劳动使用权让渡给用人单位,因此,从债权债务角度来看,用人单位是劳务(劳动力)的债权人,劳动者是提供劳务的债务人;相应的,劳动者是工资债  相似文献   

14.
张荐华 《思想战线》2002,28(5):19-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键在于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价值形成和收入分配问题的正确认识。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条件下 ,劳动创造出价值即纯产值 (V +M) ,纯产值不仅按劳分配 ,而且按其它生产要素如资本进行分配 ,通过市场竞争 ,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收益 ,而等量资本也取得各自的平均收益。在市场经济运行中 ,必然存在资本剥削 ,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 ,这种按资分配是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社会对资本所有者的一种奖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劳动运营和资本运营并行不悖 ,共同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失业保险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不能就业的状况。主要包括新进入劳动年龄的劳动者不能就业和在职劳动者失去就业机会两种状况。失业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用于保证失业劳动者在失业期间基本物质生活而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晓 《前沿》2005,(2):21-23
随着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劳动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而出现了科技、管理、服务劳动等新型劳动。科技、管理、服务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它们不仅创造价值, 而且比一般的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 因此这些劳动在增加社会财富, 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劳动保障世界》2009,(1):34-35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以劳动为尺度,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的。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  相似文献   

19.
家事服务是一兼具老旧与新颖的行业,而台湾在面对高龄化社会的来临,从事家事劳务为主的劳动需求,历年来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但雇用本国劳工从事家事劳动,一方面成本太高,二方面配合度不够,因此,外籍家事劳动者的引进遂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方法,但在外籍家庭帮佣与外籍看护工从1992年开放引进以来,却因劳动基准法并不适用于此等家事劳动者,亦未有家事服务法之制定,致使其相关劳动权益未获保障。本文主要针对台湾家事劳动者之运用状况、家事劳动者的劳动权益问题、家事劳动者权益促进之方向、家事劳动者相关法律规定、家事劳动者之管理促进、是否需要制定家事服务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期能提升对家事劳动者劳动权益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各市、县人民政府:为进一步激励引导县(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强财政管理,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省政府决定对2006年增加税收收入、优化收入结构、保障重点支出和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的县(市)给予财政奖励。现将奖励办法通知如下:一、对增加税收收入给予奖励。对县(市)200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