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政策速递     
《公民导刊》2006,(11):57-57,58
国务院通知要求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国务院日前发出《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或用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江西政报》2006,(19):1-1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体制保障,是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的迫切需要,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农村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采,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6月18日,省长韩长赋主持召开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部署,研究安排化解农村“普九”债务试点等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韩长赋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  相似文献   

4.
农村的改革关系到我们改革的全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实现建立和谐社会。如果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不了,农村的改革不能到位,农民的问题解决不了,对于农村人口占多数的我国来说也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建立。相对过去历次改革而言,当前中国农村改革面临新经济环境下的新课题,那就是,随着税费改革进入新阶段,特别是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时刻的临近,农村怎样实现在“无税时代”的各项改革。“无税时代”的“三大核心”问题在2006年全部取消农业税的背景下,即将推进的农村综合…  相似文献   

5.
王汉桥 《政策》2005,(11):24-24
近两年来,嘉鱼县在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以改革乡镇“七站八所”为重点,积极探索农村公益事业服务新机制,着力构建以网络、目标、保障、监督于一体的农村公共服务新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税费改革,不仅要解决“少取”问题,还要解决“多予”、“放活”的问题。应围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改革现已进入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阶段。作为农村主要领导干部,必须把探索如何构建更具活力的乡镇企业机制,再振乡镇企业雄风,作为改革的主要课题。严峻形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苏南“五分天下有其三”的乡镇企业现在正面临着新的挑战,“独领风骚”的年代已经过去,新  相似文献   

8.
改革攻坚阶段政府重点抓什么钟贤宾,邵桂范我国改革进入到了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阶段。在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中心环节,整体推进“企业、市场、社会保障、政府”四位一体的综合配套政策的总体思路下,政府作为改革的第一推动力,重点应当抓什么?我...  相似文献   

9.
2005年江苏省农村工作会议确定:江苏将通过深化农村税费、农村金融体制、农村土地征使用制度、农村流通体制的改革,力促农村经济大发展。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上,将在全省免征农业税的同时,在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重视并逐步解决乡村债务问题等方面,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上,要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义务的政策措施,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信社要全面推行农户“贷款证”制度,扩大农…  相似文献   

10.
△1日至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财政投入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落后的重要原因在于资本形成不足,而财政投入是资本形成的重要方式之一。开展新农村建以来,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规模明显增加,投入领域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由于宏观体制、政策规定和管理制度等不合理,导致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投入还存在着规模不够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推进体制改革,加大政府改革力度,改进政府绩效考评办法,进一步调整财政资源配置格局,提高基层政府财力。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服务失效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燕 《桂海论丛》2006,22(2):30-32
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扩大及多元化的趋势,但农村金融服务不论是在体制设计,还是在需求的满足程度上,都存在缺陷,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制约因素。为此要进行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提高服务效率,为农民增收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3.
彭琳 《青年论坛》2014,(3):120-125
近年来,我国对于"三农"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在完善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我国农村地区基本上形成了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为主体的农村金融组织,这一金融体系对"三农"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支持作用。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民日益增长的贷款需求与金融机构追求效益偏好之间的矛盾,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不足,资金短缺仍然是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后进县新农村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梅芳 《桂海论丛》2006,22(2):36-38
后进县新农村建设的差距很大,制约因素较多,任务艰巨。后进县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要与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两不误、两促进”;以城带乡,创造条件促建设;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保建设;发展公共事业,建设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阚景阳 《桂海论丛》2010,26(4):83-86
普惠金融理念注重弱势群体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近年来逐渐被社会各界所接受。普惠型金融与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阶段,农村金融市场具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缺陷,基于法律与契约框架的非人格化交易在农村尚未确立,因而建设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具有长期性。作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具有显著的普惠型金融特征和外部性,各级政府应当给予补贴和相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昭元 《桂海论丛》2005,21(3):61-63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稳定顺利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我国广大农村尚处于开创阶段。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它的建立与实施,必须经过试点,摸索经验,并同农村其他各项改革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17.
旷红梅 《桂海论丛》2012,(3):121-124
农村经济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二者协调发展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当前改革农村金融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二者互不协调、互相抑制的现象.对此,政府应当采取以下措施给予解决:优化农民投融资环境,强化协调发展的农村经济功能;优化农贷政策,强化协调发展的农村金融功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强化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强化协调发展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8.
该文针对农村金融的现实问题和既有理论研究、政策主张的不足,将农村金融置于农村经济系统和整体金融系统之中,描绘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随农村经济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具体路径。新时期发展农村金融要以发展农村经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主线和依托,以市场化为目标,以商业性金融为方向,以业务为纽带,通过合作性金融改制和金融自由化改革形成商业性金融服务农村的倒逼机制。在发展农村金融过程中,要引导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商业化,不断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SCP视角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的选择——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最大的难点就是市场结构的选择和安排问题,结构问题使得涉农金融机构的效益低下、农村金融宏观绩效较差,因此,需要重新定位农村金融结构变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Chen Ji  Steve Thomas 《当代中国》2002,11(33):673-682
Financial services, particularly securities markets, insurance and commercial banking, have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China's post-1978 economic reforms. China has so far established a market structure and a legal framework, and has a growing understanding of how financial services operate in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 We will review China's progress in financial services reforms over the last 22 years, describe the commitments China has made to gain WTO entrance, and then evaluate the potential benefits and costs to China's financial sector of WTO accession. We conclude that even with the substantial challenges presented by greatly increased post-WTO foreign competition, China will benefit from the WTO because of a number of factors including a growing pool of well-trained personnel, lessons learned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increasing Chinese economic strength, and continual advance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