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城镇职工困难群体社会保障问题中,首推保障基金的筹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米”,如何“为”的问题毕竟相对容易。过去常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前年国民经济增长8%,财政增长16%,两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该说是大河水源充足了吧?可是,职工困难群体大都困难依旧,于是又想到一句近些年来的格言,叫作小河有水,大河才能不干。也就是说,反过来看,大河里的水都是无数源头小河的汇集,假如把社会保障当  相似文献   

2.
钱,是职工赖以生存的基础,衣、食、住、行、医,样样离不开它。企业以效益为生产目的,职工以收入为工作追求。企业效益的好坏、员工收入的高低,这是职工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钱的问题处理得好,能激发职工的干劲,促进内部团结。否则,就容易引发职工内部矛盾,影响职工情绪。 围绕“钱”做好正面引导。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想提高收入,必须使职工人人明白“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  相似文献   

3.
据对上海工业系统一些单位调查分析,当前困难企业中职工的思想总体上有些消沉,心态复杂,凝聚力不强。基本特征是: (1)对宏观经济形势迷惘。按常理,大河有水小河满,为什么现在大河有水而小河干枯。因而职工对领导报告、新闻宣传国民经济运行良好感到不可信,看到本企业和周围许多国有企业日子都不好过,心存疑团和困惑,迷惘心理突出。  相似文献   

4.
狄马 《同舟共进》2011,(2):77-77
过去有一句话叫“大河有水小河满”,说这话的人有两种可能:一是有意替集权者帮腔,二是没见过河。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不是“大河有水小河满”,而是“小河有水大河满”。因为大河的水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小河聚集的;没有小河,大河就不复存在——小河永远高于大河,但没有大河,小河还是小河。  相似文献   

5.
《中国保安》2013,(18):3-3
“小河”有水“大河”满。这是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提出的著名“理论”。他将员工比作小河,企业比作大河,认为只有善待员工,帮助他们致富,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企业才能发展。正是因为他对此“理论”的推崇,才得以使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到某企业调查研究时,发现这里选拔班组长不公开、不民主。“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这句口头禅已成为一些企业选拔班组长的真实写照。以至出现了一些“关系班长”、“巴结班长”、“巧嘴班长”。广大一线职工对此深恶痛绝,呼吁有关部门很好地管一管。“关系班长”不久长。职工们反映说,一些与领导有亲戚或父辈与领导有交情的职工,工作没几年,一身工作服没穿烂,就很快混了个“芝麻官”,职工们戏称为“关系班长”。这类班组长一般业务技术素质低、管理水平低,一旦没了关系,立马下台。“巴结班长”不能当。一些人因“关系…  相似文献   

7.
据反映,下岗职工对进入再就业“中心”有“三感”: 一是年龄偏大的老职工有委屈感。他们觉得自己流血汗为企业和国家干了二三十年,现在老了,干不动了,把他们往“中心”一放,3年后就不管了。 二是合同制职工有失落感。他们按照《劳动法》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未期满就被送进了“中心”,特别是与企业签订了长期合同的职工,心中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一、政策引路,超前防范,预防劳动争议发生 作为企业工会,要认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更多地从职工角度考虑问题,在各项企业改革方案和规章制度制定之中、出台之前,要积极参与、坚持原则、据理力争,从源头上代表职工利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预防劳动争议发生。在开  相似文献   

9.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这是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特征。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将职工放在改革的对立面,当作改革的对象、障碍;一些地方和企业热衷于只靠“能人”,认为办好企业有一二个“能人”,就行了,“工人素质低,无法参与现代化管理”,不适当地夸大管理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时常听到一些企业领导在对职工进行下岗教育中使用“优胜劣汰”之类的词语。意在使职工正确认识企业形势,正确对待自己,积极支持企业改革,服从组织分配。但这种工作反而使职工思想大有不愉快之感,影响了教育效果,不利于下岗工作的实施。究其原因,是一些企业领导混淆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规律与企业“减员增效”措施的关系,误解了“下岗”与“劣汰”之间的非因果关系。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企业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抓起,紧紧围绕“人”字做文章。 二、尊重人、关心人,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的各种需求 满足职工的需求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基。企业不否定人是在一定物质条件下生存的“经济人”,有物质利益的追求,但它更认为人除了物质需要之外,还具有社会的心理因素。因此,一是必须对职工进行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价值观念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职工队伍。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笔者同一些厂矿企业的班组工人进行了座谈,倾听了他们的呼声。归纳起来,职工的心态有“十个最”: 一、职工最关心的—— 是企业改革的深度、进程、力度。企业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道理已深入人心。他们希望企业按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搞好企业改革,要在调整产品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上下功夫;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上多投入。 二、职工最盼望的—— 是企业领导真心实意地为企业负责,为工人负责,下大力气把企业搞好。盼望企业的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好;盼望工人有活干、不下岗,能按时领到工资。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工交工委对本系统的82户企业职工思想状况进行了调研,其中了解到职工的几种典型心态。 1.企盼心态。一是希望自己的企业有个好班子,特别是希望有个对职工知冷知热、懂经营会管理、有事业心的好厂长(经理);二是盼望企业尽快摆脱困境;三是期望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到位,“病有所治,老有所养”;四是在职职工渴望企业继续有活干,下岗职工渴望有份工作。 2.知足心态。许多职工反映,企业有困难,我们工资少发点没关系,能按月发就行了。特别是一些困难企业职工更容易满足,认为企业能开工生产,能够不下岗就行了。这种“知足”或者“满足”实际上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  相似文献   

14.
职工有“三怕” 一怕改制“换汤不换药”。有一些单位职工反映,国有企业改革有近二十年了,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先后进行了一包三改、破“三铁”、下岗分流等一系列改革,但都没有发展壮大起来,这次公司改制,就真能发展起来吗?一些职工说:“现在社会上一些企业名为改制,  相似文献   

15.
王萍渊 《创造》2001,(7):23
国营孟连农场位于孟连县勐马镇境内,同缅甸邦康特区仅一江之隔。进入20世纪80年代,长期吃大锅饭的农场举步艰难,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很显然,不改革就没有生路。农场党委班子,结合农场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措施:1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和实行承包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建立了生产经营型职工家庭农场545个,有近800名职工同单位签定了岗位承包合同,占职工总数的84%。同时,农场对下属公司实行承包经营,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打破“大锅饭”,砸烂“铁饭碗”,多劳多得,调动起了职工和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职工的主人翁…  相似文献   

16.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目的是什么?理论界的认识是不一致的。最近,我们就这一问题,到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单位——湖南省涟源钢铁厂进行了调查。该厂是从一九七九年开始扩权试点的。以前,企业实行的是一种吃“大锅饭”的管理体制,“生产的产品上面调,需要的投资向上要,得了利润往上缴,有了亏损向上报。”横直为计划而生产,为指标而劳动。生产的好坏,企业的盈亏,与企业、职工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而严重地挫伤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从建厂到扩权前的二十一年时间内,就有十三年亏损,总额达一亿零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到企业调研,发现有个别领导干部不善于同职工“沟通”,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简单问题变成复杂问题,结果领导干部与职工关系紧张,以致影响了“班子”的整体工作。通过调研,我们觉得要做一名合格的企业领导干部,应不断学习掌握与职工“沟通”的  相似文献   

18.
在大连市沙河口区兴工街东北侧,曾经有一处不引人注意的闲置厂房。但就是在这个地方,一个企业下岗干部乔志英率领她的员工,创造着奇迹。乔志英原是大连市二轻局一家企业的工会副主席兼食品处处长。由于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须安排一批职工下岗。作为工会副主席,她配合企业做“减人增效”的工作。九十年代中期,“下岗”意味失去“铁饭碗”,意味你干得不好,因此,职工们想不通,有的吵闹,有的骂街,还有的闯到领导办公室“理论”。乔志英按照领导的要求作职工的思想工作,但收效不大。她想: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为企业分忧,就…  相似文献   

19.
人物语录     
秦大河:所谓制止沙尘暴,实际是违反科学规律的日前,中国气象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一语惊人:“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能被消灭的,所谓制止沙尘暴,实际是违反科学规律的。”秦大河认为,沙尘暴给人类造成损失的同时,也有其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世贸组织”这辆满载挑战和机遇的“国际列车”急速驶来,引起了职工新旧观念上的碰撞和思想上的波动,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势必会造成职工思想上的混乱。笔者认为,目前,企业应加强对职工的“三个教育”。 一、加强有关世贸组织常识的教育。“人世”在即,但企业绝大多数职工对什么是“WTO”尚不太清楚,对于我国为什么要加入“WTO”,以及对本企业、自身的影响等情况更是不了解,或知之甚少。有的企业领导,一谈到“入世”,首先想到的是本企业能得到什么好处,而对于怎样迎接“入世”的挑战则考虑较少。有人错误地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