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国已不再是世界舞台上沉睡的狮子,英国不想中国再沉睡。那些纷纷抱怨由于中国的繁荣而使它们失去投资或就业的国家,没有意识到各自经济的脆弱性。同时,它们还没看到中国经济的成功为全球市场带来的机遇。中国出口每年较快增长的  相似文献   

2.
蒋卫武  李建华 《小康》2008,(11):99-101
近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西方人称之为“中国奇迹”,同时他们有些人又以“中国经济是个谜”来表示对中国发展的不理解。  相似文献   

3.
SARS肆虐中国20多个省区直辖市,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中国此次因SARS引发的危机,一些国际组织、国内外的金融机构以及研究机构纷纷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分析和预测。由于对疫情的判断和预期不同,采用的方法各异,因此得出了迥异的结论。最悲观的研究认为,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零,甚至会是负增长。即使是乐观的估计,也认为中国的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福格尔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经济增长、他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坚信中国经济能持续快速增长。近日.他就世界经济增长性质与中国经济增长等有关问题.在北京大学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5.
林毅夫 《政策》2004,(3):24-25
最近,国外一些经济学界和新闻媒体对于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产生了质疑。为什么有疑问?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在1998年以后,出现两个新的经济现象:一个是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伴随通货紧缩;一个是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反而下降。而这两个经济现象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快速增长时从未遇到过的。因此,我认为消除国外的疑问,必须全方位、多视角地解读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6.
周文 《创造》1999,(11)
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历史实践来看,经济增长低于两位数后,调整期为两年,经济就会迅速反弹。而这次下滑超过了三年。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运行告别了两位数的高增长时期。任何一个国家,当经济猛开快车后都有一个大调整。这几乎是一个铁的规律。欧美在80年代冷战后进入大调整,现在正是“精神抖擞”之时。日本经济高增长30年后,从1990年开始进入调整期,而且,这个过程迟迟未能“功德圆满”。东南亚诸国用了20年创造经济奇迹,现在一场金融危机正逼着它们全面调整。中国改革开放20年,经济增长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已发生了很多…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要解决四大难题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房维中近日指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面临四大问题,亟待解决,它们是:一、抑制通货膨胀。这是全国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引起通货膨胀主要原因是建设规模过大和经济增长过速。造成这种情况,至少...  相似文献   

8.
张茉楠 《当代思潮》2012,(10):16-17
中国经济大幅减速到底是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冲击?这是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关键因素。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当前处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压力集聚期,这同时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长放慢和经济结构出现调整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李娜 《求索》2013,(10):22-25
本文对1996—2010期闻行业工资差距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对行业工资差距与消费、投资、经济增长两两之间进行效应检验,发现它们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相互关系;其次,把行业工资差距与相关变量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经济模型中,运用联立方程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行业工资差距与消费、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与投资之间存在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小布什政府执政初期的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强硬性、内向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在整体框架上仍沿袭已往的防范与接触并存的政策。他们企图通过对两国战略关系的重新定位,在未来两国关系发展方面获取更多的主导权:通过构筑防范、围堵中国的新防务体系,威慑中国,防止中国将来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在继续巩固和扩大美国在华经贸利益的同时,防止崛起的中国挑战美国在亚太的经济利益,从而使美国在21世纪的国际事务中确保绝对优势,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拓展美国的全球利益,因而小布什政府初期的对华政策存在缺陷是必然的,它也必然被一种更具整体性、战略性的政策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0,(9):18-18
王前强在《学术论坛》2010年第3期撰文认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局限于西方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很难客观诠释中国的经济转轨和经济增长。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强化了政府的有效性、社会的韧性,塑造了企业的内在精神,提供了基本的产权保护意识等,令人惊奇地创造了市场经济需要的基本条件,从而使中国顺利转轨的同时获得了稳定快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当西方在华企业十分关注生产成本和夺取未来市场时,人力资源的管理长期被视为一个重要问题。就像中国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一样,中国管理人员的跳槽现象在有些城市也达到创纪录水平,跳槽率时常超过30%。这令西方大企业头痛,使它们不得不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3.
毛学松 《前沿》2007,(7):38-40
中国经济重新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大潮中,获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主要探析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贸易、投资、原材料与能源价格、经济发展模式、环境保护的影响。力求客观、冷静地思考中国经济增长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毅夫 《小康》2014,(10):20-20
中国是转型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肯定有结构问题,但从2010年开始的连续经济增长下滑,主要不是内部结构问题,而是外部问题。理由是,中国经济下滑的同时,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下滑,而且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的转型期,主要是指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时期。中国30年的转型实践形成了一个崭新的转型经济发展模式,笔者概括为“双主题阶段转换式”的经济转型模式①。“双主题”就是中国的转型经济始终坚持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主题,同时,又面对着体制改革与体制创新的主题;而所谓的“阶段式转换”,  相似文献   

16.
中国GDP高速增长的传统比较优势逐渐消失,原来的红利因素减弱,因此,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是经济增速理性回归的内在要求。同时,通过再造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新红利和动力系统,有效保障新常态下GDP的中高速增长。通过GDP中高速增长,实现经济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甄新武  邵洪波 《前沿》2009,(4):53-55
对中国经济现状的实证分析,表明劳动力的转移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从数量上增加了劳动投入而促进了经济增长,是一种短期效应;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则有长期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人力资本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当发展问题被赋予特殊含义的时候,对发展果实的分享也同时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在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中,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的发展与收入分配理论和缪尔达尔的地理上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是两种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理论。这两种理论采用的都是结构主义思路,都对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看法持乐观态度,认为它们是一致的,不矛盾的,同时也认为经济发展中规模分配走势呈倒U型,个人收入必然呈现逐步拉大、再随经济增长逐步缩小的变动过程。因此,这两种理论都重增长轻分配,认为分配问题会伴随经济增长自动得到解…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中国领导人在论述经济问题时,开始经常使用一个词语--“新常态”。意思是说,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将告别过去两位数的增长,而进入中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伴随艰难的经济结构调整;全国上下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逐渐调整心态、思维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20.
始于1997年7月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但使发生危机的国家和地区货币大幅度贬值、通货膨胀加剧,也对亚洲其他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各国纷纷调低有关经济增长的指标。在这场危机中,由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大幅度贬值,影响到中国对它们的进出口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