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党中央提出了要抓紧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江泽民总书记说:“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支持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国有企业走出去,到国外,主要是到非洲、中亚、中欧、东欧、南美等地投资办厂。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这是我们对外开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这是关系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决策。走出去:势在必行的开放战略“走出去”战略是邓小平对外开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并努力掌握主动权。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立足湖北实际,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全方位、高起点地“走出去”,是湖北实现振兴崛起的战略之举、必由之路、希望之旅。  相似文献   

3.
“走出去”战略,主要是指国家鼓励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内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到国外特别是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以实现从产品到要素,从资本到技术全面地、主动地进入国际市场。“走出去”的目的在于开拓“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实行“双向开发”。‘徒出去”战略的提出,是以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为客观依据的。首先,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来”为主。这种以引进为主的开放战略,使我国的经济逐渐与…  相似文献   

4.
《政策》2001,(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并努力掌握主动权。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这是我们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的必由  相似文献   

5.
“走出去”战略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近两年反复倡导的。这是在新形势下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做出的正确抉择,是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对外关系、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举措。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经济规模、技术水平和对外经济贸易管理水平都已今非昔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要在继续“引进来”的同时,加大“走出去”的力度。通过走出去,带动更多的国内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和劳务出口。目前我国初级产品和一般工业制成品的生产能力国内基本上都已富余。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一、在进一步吸引外资的同时,加快对外投资,进一步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投资办厂,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搞经济技术合作,这同西部大开发一样,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我们要认真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对外开放推向新阶段,促进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强对外经济、技术、贸易合作,要坚持把境外投资与扩大出口、增加劳务输出和对外援助结合起  相似文献   

8.
穆永新 《创造》2004,(12):27-28
落实"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要求我们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对云南而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大通道建设是核心,引进外资是重点.  相似文献   

9.
“走出去”战略是“十五”期间我国对外开放中将要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将我国对外开放推向一个新阶段的重大步骤。主要内容是:国家鼓励各类企业大胆地、积极地以不同形式“走出去”,到境外去投资,开拓市场,扩大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带动产品、设备和技术出口,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经济结构加快重组的新形势,因为只有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才能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发展开放型经济。…  相似文献   

10.
完全意义上的开放,应该是既“引进来”又“走出去”的双向开放,如同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未来发展的要求,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走出去”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意义。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有限,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才能弥补国内资源、市场的不足,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而才能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经济全球化既为各国提供了在更广阔的空间利用和配置资源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政策》2001,(4)
广东省提出了“努力促使经济社会发展在五个方面实现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转变”,以此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要实现从引进为主到进出结合的转变,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出”的方面有  相似文献   

12.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不失时机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是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一项重要战略。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加快武汉市走出去的步伐,也是武汉市扩大对外开放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我国入世新形势下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走向对外开放。改革开放前,中外经济关系主要是对外贸易与对外经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突出体现为跨国(地区)直接投资,主要包括“引进来”与“走出去”。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引进来”,发展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21世纪初,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政策法规体系逐渐完备,中外之间的跨国(地区)投资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广西: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新伙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冬 《当代广西》2005,(16):6-7
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广西继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后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开展全面经济合作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树立广西对外开放形象,提高广西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五国的贸易、投资和开发合作: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广西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为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十四五”规划将高水平对外开放置于重要地位,明确了以开放求共赢是中国坚持的基本方向。未来,对外开放领域最核心的内容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各界需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战略格局,加快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在投资领域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协同发展,并且重视研发、推动创新,为贸易伙伴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16.
黄启学 《桂海论丛》2007,23(2):71-74
广西选择和实施“工业兴边”战略.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抓好电力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非公经济.进一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对接“M”型区域经济.促进“工业兴桂”。  相似文献   

17.
论"入世"对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民 《桂海论丛》2002,18(1):31-34
入世之后如何扩大对外开放?根据江泽民主席"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的指示精神,我们要加强实施"走出去"战略.文章入世对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十五"期间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规划,并从政府的宏观管理、已经"走出去"的企业和准备"走出去"的企业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面向新世纪,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走出去”,既是我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9.
正国外市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蛋糕,如何更好地"走出去",侨洽会给了中国企业一个契机。"我们不仅要积极吸引国外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办厂,也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到国外投资办厂,利用当地的市场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这个指导  相似文献   

20.
2000年国家明确提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短短数年,无论是企业“走出去”的实践,还是学界对“走出去”战略的理论研究都取得了长足进展。2004年中方协议投资55亿美元。当前,实施“走出去”战略正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情况,“走出去”作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现象,内容更加丰富,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讨。“走出去”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迫切要求上世纪8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GDP与GNP相差甚微。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GDP与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