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化自信以文化自觉为精神基础,以历史与现实成就为依据。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所存问题的症结在于文化自信不足,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够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伦理品质的挖掘不够、对走独立创新的学术发展道路的信心不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首当其冲需要提升文化自信,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开放的心态扬弃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传统历史与现代科学思想的结合,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课题。新时代我国要实现文化自信,必须坚定走自主发展之路,同时以开放包容态度,吸收其它文化精华为我所用,为中国文化提供新动力,同时妥善处理传统与当代、国内与国外的文化关系,以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心理根基,成为当代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的前提是对文化的自我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个层面的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构成了文化认知的基本对象。"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扬弃陈旧的全球化秩序,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新发展,为更深层次的跨文化交往提供了契机。在这种文化交往中,中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他者"出场,通过对"现代性"内涵的丰富与拓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心理,明晰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并以此建构了坚实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心理建构包含在交往中理解差异、在交往中理解自我和在交往中树立正确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于自身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认同,这也正是文化自信的根基。  相似文献   

4.
坚定的政治文化自信是抵御西方政治文化冲击、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文化心理基础。文化自信与人们文化认同正相关,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自觉。培育政治文化自信对提升公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认同感、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和实现政治稳定都具有积极作用。执政党内的政治文化是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培育执政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对当代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的坚定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化的重要构成与核心内容,中国的哲学也应当树立起相应的自信。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哲学发展历程就会发现,我们不必妄自菲薄,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自信起来。要树立中国的哲学自信,提升我们中国哲学、中国思想的世界影响力,不仅让哲学说中国话,而且让世界哲学听到中国声音、听懂中国话。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以来,实践哲学转向已成为国内哲学界的一种趋势,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得到学界广泛认同,以实践为基点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成为学界的共识。国内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解呈现出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的趋势,这是中国特有时代背景下,从不同视角阐释马克思实践哲学所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哲学景观。面对这种变化,从总体上把握和理解实践哲学的基本理念、研究主题、思维方式和基本旨趣,对于推进实践哲学的自我理解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要想建成文化强国,需要足够的文化自信。通过考察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在如今的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优势,从而说明我国公民对我国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自信的根基所在;同时对政治文化的自信还应该建立在我国公民政治文化拥有强大的凝聚人心的功能,在集体主义的精神引领下,集中精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是真正建立在坚实基础之上的。也正是因为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认同感,公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才能拥有无比坚实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的文化自信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不仅包含对文化自信内涵与地位的界定,更指明了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即文化自信需要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发掘传统文化优秀价值、发展文化事业与产业、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五方面进行落实。同时,该理论以文化自觉作为自信的逻辑前提,为文化自信的理解与实现提供了更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历史地位、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主动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应借鉴儒家学说的"自我觉醒"理念、"自我反省"哲学以及"自我重构"意识,推动文化自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苏运蕾 《人民论坛》2020,(12):164-16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历史地位、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主动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应借鉴儒家学说的“自我觉醒”理念、“自我反省”哲学以及“自我重构”意识,推动文化自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的思想状态和心理体验,但它的发生有赖于社会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社会实存领域的快速发展使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第一次拥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更深层的含义是摆脱虚无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影响,理性自觉地对待文化传统,进行文化建设。传统文化的人生哲学以人的自我提升和人伦幸福为目标,对现代化的诸多问题具有强大的纠偏能力;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帮助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和富强,在未来会继续发挥凝聚和引领作用,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依托上述两大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以经典研究为契机,深入理解两种文化底蕴的基本原理;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在解决时代问题中进行文化转化和创新;以国际视野为胸怀,通过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2.
试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进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二要认真总结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丰富和补充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重视研究和吸取现代科学技术和西方现当代哲学中的合理成分,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四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众人生观、价值观的结合,使之成为当代中国普通大众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3.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繁荣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相互支撑,文化自信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托。以高度文化自信进一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4.
蒋红 《思想战线》2004,30(4):15-18
文化哲学应当以理性关注人性 ,揭示人生的真谛。当代文化哲学是“属人”的哲学。实现理性与人性的结合 ,以理性引导人性 ,不仅是文化哲学本身的诉求 ,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哲学与人的相互接纳中 ,人提炼哲学 ,哲学改变人 ,理性与人性相携走向共生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来,在中国文化哲学研究中,主客模式与科技主义成为文化哲学研究的主导范式,通过审视这些研究范式,可以发现它们对人的存在和发展问题几乎都未给予很好的思考和回答。在反思上述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实践生存论文化哲学观,主张应从实践出发理解人、发展人,从人的存在与发展基点出发理解文化存在的本质与功能,并认为,在建构实践生存论文化观的过程中,西方生存论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思想都是可用以借鉴的思想资源。总的来看,以实践生存论来理解文化,文化就是人类关于自身生存状况的自我意识的意义表达。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觉地遵循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着眼于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发展上,落实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切,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和合"文化的精髓为底蕴,创新性地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思路与方案。它体现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昭示了如何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话语,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并以富有卓见的顶层设计、科学性的内涵体现了前瞻宏远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觉地遵循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着眼于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发展上,落实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切,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和合"文化的精髓为底蕴,创新性地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思路与方案。它体现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昭示了如何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话语,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并以富有卓见的顶层设计、科学性的内涵体现了前瞻宏远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如何使高中学生更好认识当代中国?我们可以通过试题命制中的试题情境讲述中国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热爱中国,增强四个自信。通过中国对外交往的故事,讲述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进行的努力;通过社会生活故事,呈现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发展成果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通过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故事,激发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担当起民族文化复兴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深化改革需要思想再解放,而哲学社会科学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通过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质量,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坚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推进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发挥其引领新时代思想再解放的作用,推动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哲学资源能否在当代及未来的中国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的、创造性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古文化形式包裹下的精神义理的合理诠释。这种诠释得以进行的一个前提,就是通过对中国哲学发展史的考察,获得关于中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基本理解,在此基础上揭示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内在的精神义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是心理与文化的辨证法。以此来诠释中国古代哲学,有利于对中国古代哲学作出整体性的理解和内在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