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汤敬安 《求索》2008,(2):202-203
情态动词是一个复杂的语言学范畴,情态语义中总是凝结着情态语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情态的主客观性,情态取向以及情态说话听话双方中的语用因素,并以疑问句为例分析了情态动词的间接言语行为及其认知语用理据,文章继而剖析归纳了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的言语行为类别,即指令类,承诺类和断言类。本研究从而进一步印证了情态语用的纵观性。  相似文献   

2.
周树江 《求索》2008,(6):197-198
名动转类词指名词在句中被兼用或活用作动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运用现象。它以名词之形行动词之实,体现了语法功能的转换和概念语义的合成。名动转类词的语用标记性使其在言语交际中展示出特定的语用效果。名动转类词的语用效果是一种认知体验,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中得到阐释。  相似文献   

3.
鞠彩萍 《求索》2014,(10):142-146
禅宗文献大量使用了詈称,其语义类型丰富。与世俗文献相比,这些詈称有着禅宗自身的特点。从语用角度看,禅籍詈称在言语交际中能够表达喝骂、斥责、轻视、愤怒、调侃、嘲谑、赞赏、肯定等多种情感,并起到提醒、警示、忠告等以言行事的语用效力。  相似文献   

4.
谈判是一种十分典型的言语交际活动。通过语言的形式进行危机干预是语言在特殊语境中进行的言语交际行为。危机干预的语用原则是:明确目的和意图;言辞得体;情态与非情态语言的和谐。危机干预的语用策略为:假信息策略;适当厄余信息策略;容忍语用失误策略;短句"问"、"答" 策略。进行危机干预的语用方法有:语境干预;组织积极有效的言语链。  相似文献   

5.
曾征 《前沿》2010,(2):141-143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含糊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本文根据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对作为交际策略的语用含糊进行了分析,发现语用含糊是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语用策略是指说话遵守了它们便使交际更顺畅,说话人的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的一套措施。辩论赛中“自由辩论”话语中主要运用到的语用策略有刻意曲解策略、曲线否定策略、回避策略以及体态语策略等。在辩论中,辩手们所运用的语用策略是综合的,而非单一的。辩论者如能熟练使用这些语用策略则能更好地达到辩论目标。  相似文献   

7.
法典修改的语用修辞学思考--以中国宪法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泉 《思想战线》2004,30(3):26-29
法典修改是一种修辞现象,又是一种言语行为,更是一种语用修辞活动。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理论(言语行为双重结构论)与陈望道"修辞学的功用观"均对法典修改有积极意义。中国宪法文本修改这一修辞现象和言语行为表明,法典修改可作为语用学与修辞学"联姻"的一个中介。考察法典修改的语用修辞学理据,有助于推动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也有助于语用学、修辞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差异,汉语及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区都出现了分化,形成了各种地区方言,如彝族方言、傣族方言、藏族方言等。方言是语言的变体,虽然同一共同语的不同方言在语法等方面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在词汇、语音等方面已有很大区别,因此不同方言在语用上也产生了差异。为了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保持文化多样性,民族地区的语言学习者在方言学习上必须提高自身识别语境及驾驭语言的能力,即方言的语用能力。"最近发展区"理论着眼于学习者智力未来发展的潜力,提出了从学习者未来发展水平和现阶段的水平差距着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活动,对民族地区方言语用能力推进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语气词"嘛"的核心人际功能是"强传信",核心语篇功能是"要求继续";两者与具体交际语境结合产生"提醒"、"劝请"等派生人际功能和"标示话轮转换"、"标示主位"等派生语篇功能;在不同语境中,又可以衍生出不同的附加义。其核心特性、派生功能和附加义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语用功能网络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词的语用意义往往是双重性的:既带有语义性质,又带有修辞性质。由于它巧妙地将语义变异分解到人为切分出的义素上,使词义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使语言表达更加深邃、隽永而异彩纷呈,语用效果带有明显的修辞色彩。在语用中的语义特征主要表现在"语义信息量的扩增、缩减和信息质相逆三个方面。这种词义的生成也是有理据可循的,即:语境信息的催生作用、联想思维的中介作用和逻辑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语用失误问题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界和外语教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以往对语用失误的研究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归因错误:(1)将语用失误的责任完全归因于表达者或受话者一方的表达方式或理解能力;(2)归因于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规则和语用规范的迁移。文章通过对这些归因错误的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语用失误的本质,思考其对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预设是言语交际双方已知的共有知识 ,或至少是听到话语之后总能够根据语境推出来的信息。他不仅与语境有关 ,而且与语言结构以及语言结构意义也有一定的关系。语义预设的缺陷为预设的语用分析提供了可能。预设的推理和投射性质决定了它在语用分析中呈现出动态、切适与互明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钟震颖  黎慧 《理论月刊》2007,(10):91-93
随着中外跨文化交流的与日俱增,"地球村"的全球意识以及经济全球化使跨文化交际成为一种现实需求。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良好的外语语言能力,而且也要求人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灵活运用这些文化知识。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剖析了语用失误的种类和原因,重点分析了文化差异所产生的语用失误,同时还给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避免语用失误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词的语用义的终结语义其实质就是词义的合理变异,其不仅仅在于词语意义本身,更多地表现出它使话语传递出高密度、深厚度和丰富性的表情信息和美学信息,彰显着较高的修辞价值。而这种修辞活动与思维手段有关,是种种思维活动在不断推进中呈现的运动轨迹。其中,联想思维、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等心理活动在词的语用义修辞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勇 《求索》2005,(8):165-167
本文从语言模糊性的全新视角,运用元语用理论探讨了幽默模糊的理论根源、修辞手段和在交际中的元语用功能。作者认为,幽默的本质和生命力在于其会话含义的模糊性。幽默的模糊性虽有其客观根源,但主要是交际差异性、动态性和顺应性的产物,因此属于动态的语用模糊。语用模糊使幽默适切语境,即通过不断做出语言选择,以顺应特定的交际目的。同幽默的经典理论相比,语用模糊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它能对交际中所有类型的幽默话语的构建做出完满解释。这对重新认识幽默现象及其发生机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君 《前沿》2007,(4):172-174
在警务人员中推广普通话十分重要范围之内的。警务人员公务用语的规范程度反映出警务人员的素质。本文从学历与年龄分布、行政级别与地区分布等方面对警务人员语言态度、普通话应用能力以及单位对推普工作的重视程度等语用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影响警务人员使用普通话的因素主要有:推普工作力度不够,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范围较为集中在语言文字专门研究机构和教学领域中;封闭的语言观导致消极的言语行为;缺乏一套公务语言训练体系;缺乏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王艳萍 《前沿》2013,(4):147-14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际的机会日益增多,考虑到英语的通用性,跨文化交际中英语的使用频率较高。但是考虑到英语文化同我国文化的差异情况,在跨文化交际下的英语语用往往存在一些失误。为此,我们必须要对跨文化交际下的英语语用策略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要充分分析跨文化交际下英语语用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对策,努力消除跨文化交际下英语语用的失误,全面掌握跨文化交际下英语语用策略,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质量,提高英语语用水平,满足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学界对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用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已有的一些相关研究是不全面的,具有影响的系统性成果鲜见.文章对该研究的主要范畴、重点难点、方法以及研究思路、特色之处、主要结论等方面进行了思索.在价值性上.探寻与实践符合主体、心理、目标与语境的言语行为机制,有利于促进与深化民族同胞的马克思主义认同,进而催化他们以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彭小球  钟应春 《求索》2012,(1):224-225,200
非对举式N不N能形成一些特殊格式,如"什么N不N"、"V什么N不N"、"管他/不管N不N"、"还N不N"等,这些格式都有共同的语义特征:对与N有关的事件表示不满。一般用在口语体中,表达一定的主观态度,有特殊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0.
胡慧 《求索》2006,(12)
在文化比较交流中要避免语用失误,参与交际者必须共同遵守会话合作的原则、礼貌原则,注重会话含义的理解。也就是说,说话、听话者要互相体谅,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根据交际对方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以及交际时特定的情景、语境恰当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合情入理地推测和确认对方话语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