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内容中国化,一是形式中国化,即话语中国化。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首先通过译介产生,译介话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初始形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与国民革命话语、苏联话语的争竞,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革命"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第一次理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经验",用"建设"、"发展"代替了"革命",逐渐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革命",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则是"建设","革命"与"建设"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完整主题"。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是由其"主题"导出的。以"主题"为依据,马克思主义可提炼出两大话语体系:"革命话语体系"与"建设话语体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现代马克思主义"正是以"建设"为主题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三化"理应运用"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新话语体系。探讨马克思主义"三化"与现代马克思主义新话语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是本文的立论基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两大理论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体系.二者由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思想、理论和观点构成,是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构建理论体系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总结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两大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自建构伊始从概念术语到框架方法便不断受到外来话语的侵扰。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首先需要追踪溯源,厘清语义,剥离苏联话语与西方话语背后的思想与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下建构新的概念、范畴与术语,创建新的理论框架与逻辑体系。批判与清理"苏联话语"与"西方话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前提;中国语境中重新诠释马克思主义是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的根基;提炼中国现代化的经验与规律是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70年来,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主题,时刻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展开,持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坚持为马克思主义代言,承载理论创新;为党代言,宣示领导地位;为人民代言,回应人民关切;为时代代言,发出时代强音;为中国代言,讲好中国故事,以此构成了我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发展的基本向度,积累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的若干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6.
当下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实践的缺位或"失语"使得中国政治学学人需重新考量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建构问题。在当代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亟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实践的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概括和升华,张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实践的价值,展现政治学学人对政治生活理解的独到与深刻。当下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渊源、表现形态、价值追求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实践要求具有明显的不适应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的,处理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科学化与大众化的关系、古今中外的关系、中国气派与国际化的关系、政治学学人的独立人格与经国济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舆论走向和意识形态的主动权。面对西方对我国文化渗透咄咄逼人的态势,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争取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尤为紧迫。树立话语自信,发出中国声音。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提炼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唤醒国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认  相似文献   

8.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话语,把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境界,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创新理论主题,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统筹起来,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人类难题,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精神的精华;创新理论形态,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道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时代明证;创新理论方向,把"后新冠疫情时代"世界体系的可能变革、第四次产业革命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挑战、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与合作纳入视野,澄明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在于发展。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以中国话语体系去解读马克思主义,让其由"文言文"走向"白话文";要以群众喜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既是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顺利实现一系列重大战略目标和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的迫切需要。当下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受到西方政治学话语体系严重侵蚀,缺乏原创性理论和自主性话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之间存在明显的不适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要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以"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作为理论前提,以阶级分析方法为主要方法,坚持社会发展阶段论为现实依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从一定意义上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胜利,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形态。把握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利推进与取得成功的科学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高度融合与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2.
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包含依次递进的三个基本的问题:在有了中国传统的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话语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的情况下,为何还要提出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应该具有怎样的特性,它与其他话语体系处于一种怎样的关系?这种话语体系应该如何构建,其基本路径和手段是什么?解答并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才能构建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把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审视放置在拉克劳与墨菲的领导权理论关照下,力图在厘清两者契合依据的基础上,从"必须不断地被捍卫"的领导权、构建等同链条,寻找普遍性、接合发挥作用的机制、"修辞变化构成了话语性"、作为"独一无二的、不可化约的、历史经验的积淀物"的传统等方面探析拉克劳与墨菲领导权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特征。在政治、经济、社会的"三维体系"视角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呈现为主体平等、机会平等、实质平等三个维度,并相互存在着辩证关系。为了推动平等观价值理念体系建设,应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话语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以及提高平等观理念与社会发展布局的融合程度等实践路径,不断强化"三维体系"视角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的实践性,从而满足人民的平等之需,建立全社会的平等之感。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实际上首先是哲学理论基础上的创新。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找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自觉和发展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由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等各种哲学要素构成的严密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9,(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问题,是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主要内容构成其科学内涵,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灵魂形成的系统严整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7.
肖行 《理论月刊》2015,(2):19-22,27
受全球化、市场经济、现代科技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受到了诸多的冲击和挑战,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主导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我们必须回归与超越结合,打造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源头活水;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适时转换;传统与现代结合,优化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传播方式;内练与外修结合,强化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形态是一个多维系统,制度化的成果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制度化成果的最新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彰显了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化建设需要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系统中考察,辩证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发展起来以后如何实现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重大历史课题。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全面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视野,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治理理论,充分彰显了国家治理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话语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遵循。  相似文献   

20.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它事关话语权由谁来掌握,事关筑牢思想防线,事关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状况的改善,事关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在当下极其复杂的意识形态环境下,为避免被误解和歪曲,应适当区分中国理论的话语体系与中国的理论研究、学术话语体系,科学界定各自的特定内涵。打造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首先要解决理论导向问题。其核心是要确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念。要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善于吸收人类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