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920 年冬,22 岁的周恩来怀着志在四方,寻求救国济世的远大志向,赴法勤工俭学,在旅欧期间,是周恩来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在1921 年到1924 年的旅欧期间,他写下了50 多篇政治论文和通讯,约有26 万字,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制定党的钢领、政策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当一个人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时候,他就踏上了人生的斜坡.这是你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法国微生物家巴斯德说得好:"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到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努力的结果."一个青年,需要有远大的志向和追求,但如果不能脚踏实地地工作,  相似文献   

3.
淮安市楚州区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诞生地,学习恩来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正是以恩来精神为动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学习周恩来精神,就要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相结合,加快富民强区进程。周恩来自幼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同时,他又坚持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同志,在青少年时代就牢固树立了“为中华腾飞世界”、“为中华之崛起”的目标,因而发奋苦读,孜孜不倦,并取得了优秀的学习成绩。一九一○年春天,十二岁的周恩来同志随伯父到东北,先后在铁岭银冈书院和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在学校里,他读了很多象《革命军》、《警世钟》、《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和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及《苏报》一类的书报。民族危机,山河破碎,人民苦难,政府腐败的现状,激发他树立了改革社会的志向。有一次,东关模范学校校长在课堂上问学生们为什么读书,学生们有的说为光宗耀祖,有的说为升官发财,有的说为知书达礼。当问到周恩来时,他慷慨作答:“为了中华之崛起!”由于周恩来的南方口音,校长没听清楚,于是周恩来又坚定而平静地重复了一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与众不同的回答,表明了周恩来同志从小就有非常明确而宏伟远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法制》2014,(23):40-41
优秀法律人会树立远大志向优秀法律人都会树立一种远大的志向,具有“维护正义,推动制度变革”的抱负。学习法律,成为法律人,难道仅仅是为了获得一种谋生之道?在获取生存技能之外,我们学习法律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同志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为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同国民党的妥协、分裂、倒退方针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充分表现了他的坚定立场.远大眼光、革命气魄和机智灵活的斗争艺术。国民党对于我们的主张,不管是抗日...  相似文献   

7.
一百年前的今天,已经载入历史的沉重而不屈的一页。虽然只有一百零三天——历史上短短的一瞬,但却电闪雷鸣,照亮了血雨腥风、满目疮痍、封闭愚昧的中国大地,警示着顺应潮流、发愤图强的仁人志士。在戊戌变法一百周年之际,我们不应忘记翁同和——这位为维新变法事业推波助澜、穿凿斡旋的先驱。少年翁同和即志向远大,行为高洁。他是江苏常熟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自幼深受儒家学说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指导体系。提高理论素养、树立远大志向、富有创新精神、践行创新行为是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引领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提升理论素养,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树立远大志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领培育创新精神,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践行创新行为。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创新人才健康成长实现路径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应从教学形式、社会实践、榜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环境氛围等多方面进行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9.
于超成 《当代广西》2009,(11):51-52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时代发展变化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帮助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养成文明习惯,才能培养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城隍庙的晨钟一响,长山城(今山东邹平县境内)也就醒了。寺内的和尚开始打扫寺院,城里城外的人家也开始了每日的劳作。可范仲淹却是早醒着的,老子《道德经》中难释的篇章让他苦思了一夜。他走出斋房,在大殿前的白皮松下伸展着困乏的腰身。他不能睡,还要早早地赶到书馆去向先生求教。范仲淹两岁失去了父亲,母亲易嫁,将他从苏州吴县的江南水乡带到了这里。家中贫寒,幼时启蒙的学习在村中的义学学堂就可以了;长到少年,立志以天下为已任的小仲淹要深造,就只有到县城士绅办的书馆去求学了。这苦了范母,但她知道儿子的远大志向,于是向四邻求借了些…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要少年立志? 俗话说:“鸟贵有翼,人贵有志”。所谓“志”,通常叫“志向”、“意志”,在论理学上称之为“节操”。它是指人们所确定的奋斗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立下的决心,表明一个人在政治上或道德上的坚定性。无产阶级的志向或节操,是构成无产阶级人生观的不可缺少的内在品格,是激励人们战胜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也是实现崇高的理想,获得人生价值的基石。因此,立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青少年则更为重要。这是因为: 一、少年立志是我们事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5,(9)
儒家立志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之一,历经两千多年的实践与发展,最终沉淀凝练为中华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儒家的立志思想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当今的教育越来越需要挖掘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立志思想对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磨砺坚强的意志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14,(18):61-61
正光知道勤奋努力,而没有什么智慧,这样的人生是很难成功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智慧呢?一是必须树立远大的志向,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潜能挖掘得越快,成大业的可能性越大;二是必须勤奋努力,只有坚持不懈地予以追求,才能达到成功的目的,事业常成于坚韧,毁  相似文献   

14.
有志需有识     
王厚明 《前进》2017,(7):60-61
<正>"志向因其远大而成理想,初心因其不变而聚伟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征程发出的奋斗动员令。志向可谓不变的初心,也是有德有才、有知有行、有胆有识的有机统一。无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乃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些饱含宗旨使命的志向,离不开干事  相似文献   

15.
黄育聪 《传承》2012,(11):4-5,11
在大浪淘沙的中国革命浪潮中,毛泽东在大风大浪中以其真知灼见始终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历史为何最终选择了毛泽东?个中缘由纷繁复杂,既有时势造英雄的时代机遇,更有个人锲而不舍的努力。以毛泽东终成一党领袖的个人因素:一贯远大志向、博大的才学、深入细致的调研方法、坚韧不拔的意志。  相似文献   

16.
1979年,正当中国人民在神州大地高举改革开放旗帜,迈开气壮山河步伐,走进万象更新春天之时,在风景如画的北欧丹麦奥胡斯,有一个小伙子在布商和家具商店里当学徒。他抱着远大的志向,不想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希望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连锁店,以合理的价格为普通消费者提供各种高质量的床上用品。凭着顽强的意志和艰苦努力,他真的开出了自己的专卖店,而且马到成功开门红,迎来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以后的三十多年中,他亲自命名的JYSK居适家如雨后春笋,在世界各地破土而出。  相似文献   

17.
旅欧时期是周恩来一生中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的经历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旅欧经历使周恩来最终选择了十月革命的道路,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他也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战友,为其日后从事革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对其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谈乐炎 《小康》2012,(9):96-99
正青年时代他立志从事文学,却终身与金融为伴。作为参与者,他见证了新中国一系列金融变革的惊心动魄与风云变幻84岁的曹尔阶每次回忆起漫长的一生,都会这样总结:"在我80多年的人生中,有60多年是同投资打交道,像我这样经历的人,在中国恐怕不多。"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的同志,要树立远大志向和抱负,不仅要清清白白做官,还要踏踏实实做事,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开拓进取,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20.
旅欧时期是周恩来一生中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的经历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旅欧经历使周恩来最终选择了十月革命的道路,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他也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战友,为其日后从事革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对其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