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是一件特别幸福、特别酷的事情,这也是我的职业最让我着迷的地方。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我国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祝贺:"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并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23)
正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并参加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实现连战连捷!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胜利完成这次任务的航天员,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首次实现了我国航  相似文献   

3.
人物     
《小康》2016,(24)
正致敬者景海鹏陈冬10月16日,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再次逐梦太空。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利用自身的机动能力,在距离地球393公里的轨道,追上了天宫二号,并完成了精确自动对接。6时32分,景海鹏和陈冬两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景海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担任此次任务乘组指令长。这是他第三次太空之旅,此前,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23)
正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是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载人飞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飞行乘组由两名男性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神舟十一号飞船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飞船入轨后经过2天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23)
正11月18日14时许,神舟十一号飞船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主着陆场。14时40分许,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听到这一消息,出席第十届黄埔论坛的73岁台胞宓攸武老先生激动地告诉记者:"我为中国航天人骄傲,为中国航天梦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自豪。"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23)
正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向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表示诚挚问候,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密切配合、精心操作,圆满完成后续任务,盼望他们胜利归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1月9日下午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同正在天宫二号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亲切通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  相似文献   

7.
国内     
《时事报告》2013,(9):60-61
习近平会见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代表 7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慰问了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和参研参试人员代表。  相似文献   

8.
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并参加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全体同志:值此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特向担任这次飞行任务的英雄航天员,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各族…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23)
正天宫游太空,神舟赴星河。10月17日,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下,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乘坐神舟十一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入太空,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太空驻留。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这一成就引发了海外媒体及网民的高度关注。俄罗斯俄罗斯ridus网站11月18日刊文称,中国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返回,让中国再次缩小在航天领域同俄美两国的差距。俄航天专家利索夫表示,"在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23,(21):40-43
<正>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1.
<正> “飞船着陆成功!”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第一指挥厅,扬声器里传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然着陆的喜讯,大厅内顿时一片欢腾。专程前来观看飞船回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等领导同志,和在场的载人航天工程指挥、技术人员一起热烈鼓掌,共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10月15日9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06,(Z1)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之后,于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神舟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此后“,神舟”二号、三号、四号先后发射成功。“神舟”二号在轨道上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稳步走向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  相似文献   

13.
人物     
《小康》2021,(28)
正归来者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这是神舟飞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广大航天人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介绍,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与企盼下,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飞船于10月12日9时发射升空。在历时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成功地实施了太阳能帆板展开、姿态控制等数百个动作,进行了30多次天地通话,并成功地对飞船实施了变轨和轨道维持,还完成了多项科学实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继“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之后取得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体现了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全球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振奋,感到自豪。在这令人喜悦的时…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08,(10):4-4
神七发射成功 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由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组成执行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乘组。这次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与神五、神六任务相比.一是技术跨度大:二是任务风险大,三是航天员自主工作能力强。  相似文献   

16.
漫画     
中国宇航员成为太空新成员北京时间9月28日17时37分,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安全自主出舱,返回舱状态良好。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  相似文献   

17.
新闻存档     
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三号试验飞船3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我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此次运载火箭和飞船已完全按照载人航天要求设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图片     
神舟九号航天员出征 北京时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按照计划,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先后进行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的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驻留,并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图为神舟九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继“两弹一星”之后中华民族攀登科技高峰的又一次空前壮举。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以来,攻克和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发射了一号、二号、三号“神舟”飞船,发射“神舟”四号将是我国最后一次无人飞行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元正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20.
决策者说     
《今日浙江》2013,(12):4-4
6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这是习近平向即将出征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