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人们对新闻采访权的性质存在不同认识,且缺乏专门的法律规定,使得在现实中新闻采访权与其他权利甚至是公权力相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从立法和司法路径对新闻采访权进行规制。在立法层面应明确界定新闻采访权,提升立法层级,增加授权性规范,规范新闻采访手段的使用,完善新闻采访权的监督机制,建立新闻采访权行使的程序机制。在司法层面应赋予记者特殊情形下的司法请求权,强化指导性案例在新闻诉讼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2.
记者职业权利是实现宪法所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政治权利的主要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记者的职业权利中,最为重要的是采访权、报道权和评论权。在我国,采访权、报道权和评论权目前基本上都属于习惯性权利,而不是法定权利。与公民所享有的这些权利相比,作为记者职业权利的采访权、报道权和评论权各有其特征。对记者职业权利进行保护应多种方法并举,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将习惯性权利上升为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3.
论采访权的法律属性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界对保护采访权呼声日益高涨。但采访权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权”,是“权力”(power)还是“权利”(right),理论上模糊不清。采访权是源于宪法的一项权利,是由宪法权利派生的权利。殴打记者既侵犯了人身权又侵害了采访权。采访权受到侵害的完整救济需要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有人把2003年称为记者“挨打年”,记者挨打事件频见报端。新闻把客观公正地报道事情真相作为自己的天职,对公民的社会知情权、批评建议权、监督权应进行有效地实施。在采访报道行为中,记者的新闻采访权、报道权、监  相似文献   

5.
在某些垄断行业,无视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霸王合同”层出不穷,而如今在一些官员那里,与“霸王合同”或“霸王条款”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新闻通稿”,竟也成为其剥夺记者法定采访权的“锐利武器”了。据《华西都市报》6月12日报道:营口市辽河大桥早在2000年就已被当地有关部门“锁定”为危桥,并实行限载、限速了。政府有关部门对危桥不予以修造,而交管部门不仅限载不力甚至把其当成了罚款或“创收”的手段。结果,该大桥日前突然垮塌,至少有三辆车掉入河中,也使得当地成为一座“孤岛”。断桥之祸发生后,当地官员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如临大敌,现场遭…  相似文献   

6.
<正>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和美国已在网络隐私维权上进行了相关的法律范畴内的讨论。中国——法律的不健全在客观上加剧了我国的信息安全问题,还必须通过  相似文献   

7.
姚勇 《前沿》2007,(12):177-179
采访权的立法保护属于公权范畴,其实质是国家依法保障公众对新闻事实或社会公共事件的知情权。时代赋予新闻媒体的重任与采访权在法制保障方面的缺失之间存在的矛盾,造成新闻执业者无法保证新闻舆论工具信守的"用事实说话"的最基本的原则,无法完成执业群体记录历史事实的使命,无法传递最广大民众的普遍诉求和执政集团必需的治政信息。重视加快采访权保护立法,事实上是在通过具体的法规形式,建立起社会民意表达路径的长效机制,最大化的发挥舆论监督效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私人侦探在国外已司空见惯,在我国却一直走在法律的边缘。目前国内从事私人侦探的机构,其营业执照上绝对看不到“私人侦探”字样,只是打着“信息咨询”或“民间调查”的旗号。这些不能见光的私家侦探,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近日,记者以一个“不幸女子”的身份,暗访了一家打着信息调查旗号的“私家侦探所”。  相似文献   

9.
3月11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乔晓阳、胡康生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中央电视台记者:据报道,从1979年到现在,我国已经制定了300多件法律以及与法律有关问题的决定,为什么到这次代表大会才制定规范立法活动本身的立法法,是否可以说中国这20多年来的立法活动是在没有法律规范的情况下进行的?乔晓阳:并不是在制定立法法之前我国的立法活动完全处在没有规范的状态。我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如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两个议事规则、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组织法,其中对立法权限、立法程序、立法的备案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主任蒋兴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已建立全走候、全方位的海洋灾害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作出预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1.
警察行政任务私人化的辅警法制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警察行政任务私人化浪潮下,辅警参与警察行政任务之执行在我国已成为普遍的现象。但目前没有一部法律或法规规范辅警的法律地位和职权行使,这严重违反依法行政和法律保留原则。未来立法或修法应明确辅警只是助手地位,无独立权限,必须在警察机关的指示下,协助处理行政事务,性质上仅为警察机关之辅助人力。警察行政任务也必须加以区分为绝对警察行政任务、相对警察行政任务和一般行政任务,并非任何警察行政任务都可以交由辅警执行,必须视任务的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国对驻京外国记者实施的是较为严格的法制化管理。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外国记者管理制度有了极大的松动,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外国记者管理法律体系。总体上看,这些法律制度仍然缺乏可操作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其新闻自由权,完善其非法采访处置方面的法律法规,并适当放宽对其所用采访器材进出境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防范的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制度是金融稳定的基础设施,也是金融危机防范的制度化保障,在防范金融危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分析比较英、美、韩等国家以及巴塞尔协议中的金融危机防范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我国目前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金融法律制度框架虽已初步建立,但有关法律规定还过于原则、零散,尚不够完善。我国应建立健全以《金融稳定法》为龙头,涵盖金融监管法律制度、金融危机救助和处置法律制度以及金融生态法律制度的法律体系,为金融危机防范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坛》2013,(10):44-44
汪全胜在《法商研究》2013年第4期载文《论法律文本中“过渡条款”的规范化设置》认为,过渡条款是在新旧法律交替时明确指引法律适用的法律规范,是法律文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过渡条款的内容设置是在该条款中明确新旧法律的选择和适用问题,有四种模式:适用旧法模式、即行适用模式、过渡期模式(有关事实或行为可以在过渡期内进行调整,以符合新法的要求)和适用新法模式。过渡条款的形式设置是该条款在文本中的位置安排问题,根据我国立法实践的惯例,过渡条款应当设置于法律文本中附则的位置。我国现行法律文本中,过渡条款的设置技术存在不足:一是法律文本中缺失过渡条款的设置;  相似文献   

15.
某省报载,四名记者组成的暗访组,辗转该省许多地区,对公安机关110出警情况进行暗访,所到之处,他们编造车内财物被盗、被人打伤等虚假情况,当地公安机关110紧急出警,忙得不亦乐乎。还有,某省法制报记者编造发现假币线索的虚假情况,拨打110“报警”。当地派出所接110指挥中心指令后,立即派一民警出警先摸摸情况。该民警与记者会面后,记者竟指责出警人数太少……近年来,记者暗访110似乎成了一种时髦。记者们将此作为行使采访权、报道权、评论权和批评权,对公安工作进行舆论监督的具体体现。公安机关因要主动接受新…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险法》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是一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党和政府履行"让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法律保证。《社会保险法》的制定、颁布和实施,意义重大而深远。纵观《社会保险法》,亮点频现,为此,记者专访了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法制处王煌煌处长(以下简称"王")。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法律以及部分行政法规和政府规章名称中,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已司空见惯。但笔者对此现象存在诸多疑惑:为何有的法律名称中冠以国名,而有的与之在适用范围、效力等级等方面相同的法律中却不如此?是否应按照某些学者的建议对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名称均冠以国名,还是仅对法律、部分行政法规名称冠以国名[1]?法律名称冠以国名,是否就是为了反映其适用范围?对冠以或不冠以国名的理由和依据又何在?令人遗憾的是,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至今也未见有比较详尽的讨论,法律名称冠以或不冠以国名似乎已经不是一个问题。然而,笔者以为,法…  相似文献   

18.
制定地方性法规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法制统一原则。在具体操作中,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笔者认为,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性法规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这里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对某种行为已有规范或表达,地方性法规在涉及此类问题时,只能在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或表述的范围内做相应的具体规定。二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对某种行为没有规范或表述,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则不能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精神、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法律原则相违背。在此前提下,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陈云良  刘东炎 《求索》2008,(12):151-152
商业秘密是人类智力活动的成果,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商业秘密已成为参与市场竞争者在激烈的商战中保持其竞争优势的“秘密武器”。商业秘密一旦被泄露或被他人盗用,就会给权利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在法律上给予商业秘密充分有效的保护,是每一个商业秘密持有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浅析我国法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现状与不足之处,进而对我国的立法体系的完善及立法模式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立法的完善 ,我国历史上曾建立立法审核程序 ,这个程序在唐初已达完备的程度 ;几千年来 ,在我国文化中就存在着以民为本 ,民贵君轻的传统观念 ,对君主政治的实际运作以及法律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国古代还特别重视执法的效率与社会效果 ;司法上突出稳定价值观下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 ;法律文化包含着符合现代法治的观点 ,经过改造 ,可以为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