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十一五"时期减灾救灾工作的主要成绩"十一五"期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期。五年间,全国共有22.2亿人次遭受各类自然灾害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四川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致灾因子复杂、大灾连发频发、灾害损失严重。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3万余处,占全国15%左右,70%的区域处于较高地震烈度区。2008年以来,四川相继遭受"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11·22"甘孜康定地震、茂县"6·24"特大山体滑坡灾害、九寨沟7.0级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灾害造成全省约2亿人次不同程度受灾,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时期减灾救灾工作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期。五年间,全国共有22.2亿人次遭受各类自然灾害影响,因灾死亡失踪10.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8134.1万人次,倒塌房屋1794.9万间,农作物受灾21471.3万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万亿元。  相似文献   

4.
正"十二五"期间,河北省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累计受灾人口8481万人次,因灾死亡142人,紧急转移安置55万人,倒塌房屋6.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731亿元。同比"十一五"时期,"十二五"期间因灾死亡人口、倒塌房屋、损坏房屋、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11%、447%、511%、58%。河北各级民政部门多措并举,高效应对各类重特大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我国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突发连发。截至目前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4亿人次受灾,1102人死亡,271人失踪,64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2万间房屋倒塌,242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3123亿元。8月1日,民政部召开全国民政系统防灾救灾工作视频会议。会上李立国部长提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增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多灾易灾省份.近年来,浙江省先后遭受了洪涝、干旱、风雹、台风、滑坡泥石流、地震、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年均因灾成灾人口1322.4万人次,农作物成灾面积54.7万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4.7亿元.尤其2004年"云娜"台风、2006年"桑美"台风、2007年"罗莎"台风等,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面对灾害,浙江省民政系统积极探索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灾害应急体系,较好保障了灾民基本生活,促进了灾区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20i2年,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并未到来,也没有发生特大型自然灾害,但中小型灾害频繁,依然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据国家减灾委统计,2012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2.9亿人次受灾,1530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185.5亿元。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13,(1):59-59
为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垦国有农场救灾工作的通知》精神,湖北省民政厅、省农垦事业管理局及时组织专门力量对全省国有农场救灾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并于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垦国有农场救灾工作的通知》,对国有农场减灾救灾工作做出专题部署。2011年以来,湖北省国有农场先后遭受了持续干旱、低温阴雨、夏季洪涝、农业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共造成64.33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22亿元。各级民政和农垦部门共投入救灾资金9488.74万元,其中受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1029.16万元,共救助受灾困难群众15.91万人。  相似文献   

9.
2007年6月以来,我国南方部分省份相继遭受地震、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风雹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持续遭受旱灾影响,造成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困难。其中,云南省先后遭受两次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10.
·全国自然灾害概况·2011年8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旱灾、台风为主,部分地区还遭受了洪涝、风雹、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森林火灾等灾害。据统计,8月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全国9001.1万人次受灾,86人死亡(含森林火灾死亡2人),4人失踪,222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7135.8千公顷,其中绝收962.6千公顷;房屋倒塌5.3万间,损坏24.3万  相似文献   

11.
1 自然灾害情况2 0 0 0年 ,我国发生了旱灾、洪涝、风雹、台风、地震、沙尘暴、雪灾和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民政部会同农业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气象局、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共同核定 ,2 0 0 0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 5469万公顷 ,其中成灾 3 43 7万公顷 ,绝收 1 0 1 5万公顷 ,分别比 1 999年增加 9%、2 8.5%、4 9.2 %。共有 4 .56亿人次受到各类灾害影响 ,比上年多2 9.1 % ;成灾人口 2 .79亿 ,比上年多 2 3 .4 % ,因灾死亡 3 0 1 4人 ,比上年多 1 8人 ;紧急转移安置 4 67.1万人 ,比上年减少 2 9.7% ;倒塌房屋 1 47.3万间 ,比上年减少…  相似文献   

12.
防汛救灾2021     
正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抗争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大禹治水"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瓠子堵口"亦是古代史上防御黄河水患的壮举……在与自然灾害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古代的治水理念和方法为现代社会的防汛救灾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今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偏多,各地暴雨台风频繁。7月份,河南等地遭受了严重洪涝灾害;台风"烟花"入境,波及浙江、上海、江苏、安徽、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地质灾害、台风、风雹为主,灾情较常年偏轻,但局部地区受灾严重。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9亿人次受灾,1338人死亡(包含森林火灾死亡13人),192人失踪,1109.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4185.5亿元。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我市遭受了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特别是暴雨洪灾、地质灾害和伏旱灾害,给灾区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失和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带领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救灾,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自然灾害情况2003年,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市)的1259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233.24万人,成灾人口810.2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42.32万人,因灾死亡135人、伤病35833人;损坏房屋86.84万间,倒塌房屋19.27万问,其中倒塌村民住房18.36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297.36千公顷,成灾面积809.94千公顷,绝收面积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十年前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开启了我国社会力量参与重特大自然灾害救援的新篇章。社会力量作为一支重要的救灾力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在之后的历次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公共政策变迁的视角,从社会力量参与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引发的问题思考、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政策不足和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政策变迁三个方面,对汶川特大地震以来我国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进行回顾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2004年,我市大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暴雨洪灾、地质灾害和冰雹等自然灾害,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切实加强防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科学制订防灾救灾工作预案,建立和完善灾情会商制度,切实做好监测预警工作;不断完善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机制,加强抢险救灾队伍建设、资金筹措和物资储备,成功组织抢险救援;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狠抓灾区秩序恢复,及时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全市抗灾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2006-2010年)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期,5年间全国因灾死亡失踪达10.4万人,22.2亿人次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万亿元。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救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2015年3月,广东出台了《广东省社会力量参与救灾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广东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道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参与救灾工作方面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救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2015年3月,广东出台了《广东省社会力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来,湖南省汝城县先后遭受了多起自然灾害,20.1万余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约21491公顷,倒塌房屋298间,直接经济损失4880万元,减产和损失粮食220余万公斤。汝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群众生活基础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为切实保障群众灾后基本生活,该县强化"四个着力",积极做好受灾群众冬春生活救助工作。一是着力开展核灾查灾工作,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我国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减灾救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国家减灾委各成员单位积极部署各项减灾救灾工作,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灾害,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