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崔亚东 《公安研究》2010,(5):5-10,35
反思瓮安"6.28"严重打砸抢烧事件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治安不好、黑恶势力猖獗、群众安全感低、"瓮安不安"是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瓮安"6.28"事件中,当地黑恶势力直接参与、推波助澜,极端地发泄对社会的仇恨,疯狂地进行打砸抢烧,致使事态迅速升级、恶化,造成严重危害,教训十分深刻。各级公安机关有必要在依法打击处理黑恶势力的同时,对黑恶势力犯罪的基本状况、犯罪特征和滋生坐大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有针对性地强化打黑除恶斗争。  相似文献   

2.
2008年贵州瓮安县发生的“6·28”严重打砸抢烧事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有大批的青少年(经查实有104名,且多数为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直接参与了打、砸、抢、烧,造成了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如何依法正确妥善处理这批涉案违法青少年,成为“6·28”事件后期处理的重点和难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3.
<正>瓮安"6·28"严重打砸抢烧事件的发生已一年多了,反思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社会治安不好,黑恶势力猖獗,群众安全感低,"瓮安不安",是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6·28"事件中,当地黑恶势力直接参与、推波助澜,极端地发泄对社会的仇恨,疯狂地进行打砸抢烧,致使事态迅速升级、恶化,造成严重危害,教训十分深刻。事件平息后,贵州省  相似文献   

4.
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处置教训给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如何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提出了深刻的警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要深化对处置群体性事件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建设,加强群体性事件处置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5.
崔亚东 《公安研究》2009,(8):10-13,48
贵州瓮安“6·28”事件暴露出当地公安机关规范执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执法行为不规范,随意性较大;执法作风较差,方法简单粗暴;执法犯法,激化矛盾。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应做好六个方面工作:提高对执法规范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执法;提高民警法律素质,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更新执法理念,宽严相济,减少社会对抗;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民警执法办案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6.
瓮安“6·28”事件暴露出当地公安机关在处理李树芬非正常死亡(自杀)事件的过程中存在诸多执法方面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是造成矛盾激化升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8,(4):17-19
据新华社报道,6月28日至6月29日,贵州瓮安县部分群众因对一名好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引发大规模聚集围堵政府部门和少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28日,贵州省瓮安县因对一起中学生非正常死亡(自杀)事件处置不当,引发了一起严重打砸抢烧突发事件。这起事件,无论是从参与、聚集、围观的人数、持续的时间,还是从冲突的剧烈程度、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来看,都是贵州省近年来所罕见的。“6.28”事件不仅暴露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执政能力、执政基础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也暴露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教训极其深刻。本文从瓮安“6.28”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过程入手,通过深入分析事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辛铧 《人权》2009,(4):24-28
7月5日,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导致197人死亡,1700多人受伤,其中绝大多数是无辜平民。事件中受损房屋为633户共计2.135万平方米,被砸烧的车辆达627辆,许多市政、电力、交通等公用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事件发生后,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果断,处置得力,迅速平息事态,使乌鲁木齐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0.
石涌军 《当代广西》2006,(22):56-56
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中有85%左右源于“问题青少年”的现实,今年以来,都安瑶族自治县党委、政府以“问题青少年”为主攻方向,强化“六个工作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创建“平安家庭”和“平安校园”为立足点,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和谐“襁褓”和“摇篮”。今年以来,县妇联结合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和“五好家庭”“、无毒家庭”评选活动,促进全县“平安家庭”创建,覆盖面达100%,有10.1万个家庭达到“平安家庭”的创建标准,创建合格率达91.6%。县综治办、县教育局则组织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都安第二高中通过与学生签“订遵纪守…  相似文献   

11.
胡健 《人大建设》2008,(9):40-41
“瓮安事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当地的社会秩序已逐步恢复正常,善后事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相关责任人也依法受到了处理。但“瓮安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不断反思并继续寻求解决的出路。正如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所指出,“瓮安事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其深层次原因就是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7·5"严重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已过去一段时间了,这起事件作为震惊全疆乃至全国的一次严重突发事件,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通过"7·5"事件,进一步深入认识其复杂的历史、现实背景,分清敌友,把握界限,正确对策,对于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在六省市所做的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在"中性化"接受程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并且分析了对"中性化"接受程度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更加重视对女性青少年的性别角色引导;将性别角色教育纳入学校正式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家庭和媒体在青少年性别角色教育中的正面导向作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光 《同舟共进》2008,(8):29-29
近年来群体事件大幅增加,12年间上升近10倍。在中国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利益群体迅速分化,利益冲突时有发生,面对高度复杂的社会环境,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官员处理棘手事件的政治智慧经受着考验。最近发生的贵州瓮安"六二八"事件,一些细节值得高度关注与反思:一起偶发的案件,竟引起对瓮安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持续7小时的打、砸、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文化"泛娱乐化"的不断泛滥,对青少年形成了很多不良影响:如政治冷漠,信仰缺失;恶搞经典,价值混乱;告别崇高,抛弃理想;道德滑坡,诚信危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是非不分,美丑不辨等,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文化"泛娱乐化"的正确引导,从而使青少年明荣知耻,识美辩丑,追求崇高理想和价值,自觉抵制"三俗"文化。  相似文献   

16.
2011年6月11日增城发生了重大群体性聚众滋事事件,我公安机关经过两天三夜的现场紧急处置,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处置过程充分体现了公安机关和其他相关部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执法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本文继续通过对"6·11"事件这一现场处置的典型个案剖析、反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出改进突发性群体性聚众滋事事件的现场应对处置策略和建议,以应对新形势下复杂多变的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7.
有关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国内学术界多归因为非理性行为。而西方学者探讨群体性突发事件时逐渐意识到理性与非理性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存在一个中间状态——有限理性,而且情感与理性也不是矛盾的,情感有时是理性的基础。在"瓮安事件"中,事件的参与者既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成份,群体逐渐把群体性突发事件作为表达诉求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一种满足其要求的捷径,即集体性启发。  相似文献   

18.
"10·28"自杀式恐怖事件是"东突"恐怖组织策划的又一起严重的恐怖事件。通过此次事件,结合近年来"东突"恐怖组织发动的一系列恐怖事件,如新疆"4·23"、"4·26"恐怖事件,我们可以发现"东突"恐怖组织的作案手段、方法等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通过此次事件,分析认清当前"东突"恐怖组织的新特点,提高应对"东突"恐怖组织的策略与方法,将对我国未来的反恐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袁杰 《长江论坛》2012,(4):9-13
学生时代的马克思曾做过许多荒诞不经的事情,即便用今天的标准衡量,他无疑也是不折不扣的"问题青年";但是,另一方面,在青年马克思的身上也有志存高远的理想追求、通宵达旦的勤奋努力和品质高尚的道德人格;马克思的成长之路启示我们:家庭育人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育人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纽带,社会育人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姚舜诚 《公安教育》2012,(12):43-44
<正>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网络舆情在公共安全治理过程中的影响日渐凸显,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初期是由网络上产生并蔓延开来。我国正处在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时期,网络参与的隐匿性、随意性、广泛性,无疑给公安机关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使网络更多地发挥积极作用,切实提高群体性事件预防工作中的信息管理和应对能力,是公安机关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