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社会稳定是与威权体制密切相联的"刚性稳定",压力维稳是这种"刚性稳定"的维持与运行机制。在实践中,压力维稳面临着利益冲突加剧、维稳政策偏差、信息技术发展、维权意识增长等多方面的挑战。当前,维稳必须要有新思维:维权是维稳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变刚性稳定为韧性稳定,变静态稳定为动态稳定,变"维稳"为"创稳"。  相似文献   

2.
法治、维权与维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进入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稳定风险期,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维权是维稳的基础,维稳的实质是维权。法治是维权与维稳的结合点。通过法治实现维权和维稳的统一,要求政府依法办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使权力,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要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要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要树立法治底线,不能突破法律底线维稳和维权,同时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也就是要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一体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基层维稳实践中的“刚性维稳”以“权力本位”的人治思维模式为构建方式。这种在法治社会建设中以消解法治为深层代价的短效性维稳模式极易陷入“维而不稳”的困境。要摆脱此困境,必须使维稳回归法治之路,强化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突出法治的民主基础和“权利本位”特征,奉行“法治维稳”的底线思维。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同时,他还强调在维护社会稳定中要正确处理好维稳与维权的关系、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告诫我们,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要牢固树立科学的维稳观,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改革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科学的维稳观,包括依法维稳、源头维稳、动态维稳、柔性维稳和应急维  相似文献   

5.
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为改革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维稳工作的本质所在.做好维稳工作,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法治为引领,推动法治化、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相互融合,不断提升维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决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什么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指严格按照法律精神和原则,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和行为模式。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不习惯运用法治思维,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基本原因,就是一种“惯性思维”,认为严格依法办事、走法律程序,办事速度慢、效率低,甚至办不成事。事实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看似程序多一点,速度慢一点,但能从源头上防止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发酵发生,从而降低维稳的成本,有效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基层维稳实践中的"刚性维稳"以"权力本位"的人治思维模式为构建方式。这种在法治社会建设中以消解法治为深层代价的短效性维稳模式极易陷入"维而不稳"的困境。要摆脱此困境,必须使维稳回归法治之路,强化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突出法治的民主基础和"权利本位"特征,奉行"法治维稳"的底线思维。  相似文献   

8.
观点     
正2014年第12期《求是》法治思维及其养成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养成法治思维,既需要国家和社会由外而内地推动,更需要我们由内而外地自觉培养。一是要深化对法治的认识。法治既授予权力,更约束权力。我们要深谙权力的有限性,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法治观。二是树立对法治的信仰。要树立法治至上的理念,自觉把法治顶在头上、记在  相似文献   

9.
郭文亮 《人民论坛》2012,(33):56-57
"权力维稳"的"权力本位"色彩浓于"百姓本位",是事后型被动式维稳,而"权利维稳"则是"百姓本位"的价值观,折射出来的是"以民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社会稳则天下安,天下安则百业兴。能否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事关国家政权的稳固和老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法治思维是指运用法治理念、法治观点、法治逻辑对事物认识、分析和形成结论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运用法治思维,就意味着必须具有尊重法治、遵守法律的意识和理念。同时,法治思维也包涵了对公正、平等、正义等法律基本价值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