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研究与交流》2003,(5):F002-F002
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如何使这一科学理论深入人心并成为指导我们行动的强大思想武器?关键是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它的本质。建党82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衡量我们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三个代表”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三个代表”的基础。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键还在发展生产力。政府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实践“三个代表”就必须着力于代表先进生产力,从武昌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努力创造财富,满足人民的利益要求。  相似文献   

3.
刘广全 《创造》2003,(11):19-20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之际,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作了深刻论述,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丰富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他在《讲话》中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的观点,就是对“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认真学习理解这一理论观点,对于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牢记党的宗旨,权为民所用,情为…  相似文献   

4.
黄树贤 《群众》2000,(7):6-7
江泽民同志最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三个代表”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整体,归根到底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刘泽民 《前进》2002,(3):4-7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始终贯穿着一个核心,这就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学习《讲话》,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必须深刻认识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一命题,必须严肃回答党怎样才能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一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管理工作件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做好城管工作实质上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实践。如何在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城市管理中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抓点连片”板块式推进城市管理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党要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关键取决于我们干部对群众监督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作了新概括。作者认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践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党执政的基础。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对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把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定为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党在新世纪的伟大举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全面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伟大纲领。在新的世纪,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0.
利益理论是蕴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宝藏。江泽民同志在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中所提出的我们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又为它增添了新的内容。其思想中的利益观主要是:一、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党的一切工作最高标准的利益标准观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根据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思想的论述,其利益标准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最广大人民的根…  相似文献   

11.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理论基础 ,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等。  相似文献   

12.
了解人民     
杜克丁 《西部社会》2002,(11):23-24
我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这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真正做到代表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首先要了解广大人民,要倾听他们的呼声,要知道他们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张健 《前进》2003,(7):23-25
虐的非典病毒突如其来地降临人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正在同这一重大灾害进行着艰苦、顽强的斗争。理性地透析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人们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忠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波澜壮阔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带领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但根本问题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观点。江泽民2002年2月4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  相似文献   

14.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在落实,主体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就是始终代表和真正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总揽全局,突出重点: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推进改革,加快发展,让广大人民不断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群众路线贯穿于选人用人的始终;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5.
戌松明 《传承》2008,(24):30-3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生产力观点的升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群众史观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庆乐 《开采》2002,(5):26-27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工作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之间辩证地连为一体,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三个代表”的最终归宿。作为企业党委领导,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践“三个代表”,关键要落实在自觉坚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上,这是代表最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本质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重要观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核心就是要努力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创造性发展。它科学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动力机制,要求执政党自觉地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能动主体,与时俱进,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坚持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9.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主要的是要代表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0.
唐中明 《湖湘论坛》2003,16(3):18-19
要在实践中贯彻好、执行好、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就必须把握“三个代表”的“三性” ,即统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三个代表”的统一性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的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 ,是发展先进文化 ,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 ,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