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资产价格泡沫与经济主体的完全理性并非互不相容。在理性预期的框架下,资产价格可以长期而显著地偏离资产基本价值,并呈现出周期性爆发和破灭的特征。资产价格泡沫可以简单地产生于理性参与者对未来价格上涨的自我确认预期,也可以产生于参与者对资产基本面因素的理性预期。  相似文献   

2.
此次地震并不会对我国整个经济运行趋势带来显着影响.但灾后由于交通中断、物资供应相对紧张.可能会加剧部分地区的通货膨胀预期。 业内研究机构对“地震会否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普遍作出了上述判断。他们同时认为。地震短期内可能会给A股市场带来一定波动,对投资信心也会形成影响,但A股市场的走势并不会因此改变。  相似文献   

3.
鲁薇 《北京观察》2009,(3):50-51
美国次贷泡沫破灭所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声中.最令国际社会瞩目的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虽然中国也受到世界经济风暴的影响.其经济已从两位数的成长率降至约8%~9%,但其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仍然是良好的,与西方大国经济徘徊在零左右的衰退相比,中国可算是最轻微的影响了。  相似文献   

4.
东西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优劣势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别对东西部地区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区域选择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的结论表明:西部地区在市场因素包括市场规模、成本因素以及投资环境等多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其中人力资源和教育水平与科研能力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共设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旗、县,这些民族自治地方大多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历史因素的制约,经济体制和市场的约束,特殊的民族、宗教问题的影响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差距呈现出13益扩大的态势。当前,在我国加入WTO和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  相似文献   

6.
卢米雪 《求索》2013,(12):22-24
本文以混合分布假说(MDH)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高频数据运用CARR—X模型对我国股市近期的交易量与股价波动性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沪深300指数5分钟数据的结果表明.交易量对股价波动具有部分解释作用,且这种解释能力主要来自其中的非预期交易量部分。非预期交易行为对市场冲击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市场对同等程度的放量冲击的反应更为强烈。与低频数据相比.高频数据能够更好地捕捉和刻画交易量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效应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影响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的非经济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很多,被我们惯用的是经济因素.但是,具体到我国,具体到民族地区,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非经济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要大于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8.
杨峰 《江西政报》2006,(8):43-45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性发展与互动合作是当今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所引发的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到中西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县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水、电、土地及劳动等资源优势,加强与长珠闽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更多地吸纳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引进项目、技术、资金和智力,实现经济的优势互补。2005年全县招商引资企业、外贸出口企业实现税收2046万元,财政贡献率为17.8%,新增安排就业和再就业人员2000余人。为做好我县开放型经济工作,实现县域经济.陕速、持续、健康发展,笔者认为需注意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9.
庞大的外汇储备通过外汇占款改变了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导致货币供给量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成倍增长,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产生了影响,其中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尤为明显。外汇储备对房地产价格具有正向的冲击效应,且这一冲击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从供给需求影响的比较来看,外汇储备对房价波动的影响程度也明显大于供给与需求对房价的影响,成为了房地产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21,(7)
正综合分析湖北省经济基本面和发展态势,考虑去年低基数因素和潜在增长率,湖北省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作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在湖北省主政者看来,这是积极进取的,也是有较强支撑的。"去年我省经济严重受创,今年要全力回归正常,不仅要把损失的部分补回来,还要力争把应有的增长追回来,确保开局漂亮、全年精彩。"  相似文献   

11.
住房价格波动牵动着社会各方的神经。促进住房市场稳定有利于保持有房家庭的财富相对稳定,有利于稳定无房家庭的购房预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是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应逐步完善住房制度,并综合应用土地供应、税收、金融等政策工具,构建长期有效的机制,以促进住房市场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货膨胀传导机制及其微观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慧 《求索》2010,(3):23-25
通货膨胀理论的核心部分是传导机制,目前研究成果对价格水平的一次上涨具备良好的解释力度,但缺乏对持续上涨的探讨。事实上,一次物价上涨能产生长期的非均衡力量,构成传导机制的因素相应被细分为引致性和支持性因素。微观主体在通胀预期下的消费、投资和筹资行为成为推动通胀的微观基础。要防治通胀需打破非均衡力量,根本途径是采取措施调控货币需求和削弱通胀预期的影响,以改变微观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13.
徐敏 《前沿》2007,(8):28-32
淮海经济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经济区,如今却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低谷。淮海经济区要实现经济崛起,必须充分发挥区位、市场、政府三大因素的作用。通过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统一的区域市场、通力合作的地方政府合力,定能实现区域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多个阶段的波动,但我国经济在波动中呈现出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这种自我修复能力主要有四大来源:大国经济效应、城乡二元结构转化、渐进式的市场化转型以及本土化基本经济制度。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贸易保护主义、不平衡发展等因素叠加交织,但是我国经济修复能力及其来源是稳健的,外部冲击没有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应基于这种基本面而保持战略定力并加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同时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来舒缓短期的经济下行压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在"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三个层面上全面推进,党的"十六大"又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对西部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空间格局非均衡状况、基本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就坚持科学发展观,壮大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小康建设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蔡思复 《理论月刊》2001,(11):56-57
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来的宏观数据的深入分析显示:从投资效益讲,中部地区投资效益最好,西部地区投资效益次之,而东部地区投资效益下降;从投资乘数讲,东部地区投资乘数最大,中部地区投资乘数正接近于东部地区而是西部地区投资乘数的2倍。比较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开发西部、建设中部、调整东部”时期。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建设投资。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北,具有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所决定的市场优势,我们要把市场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湖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国际产业向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上东部地区加工工业受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紧缺、综合成本高、产业升级和环境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东部地区加工工业大规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之势愈演愈烈。处于中西部后发达地  相似文献   

18.
决策者说     
《今日浙江》2008,(20):4-4
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确保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加快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执法能力的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19.
区域立法协调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吃不开非均衡发展的态势,学者们根据以地域划分方法将沿海和内地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即东部地带基本达到或接近“成熟型”,中部和近西部大体属于“成长型”,远西部则属于“开发型”或“待开发型”。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国家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别,重新高速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布局。2006年3月,温家宝总理向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快速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紧接着又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这些对位于中部地区的省份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0.
邹战勇 《求索》2013,(8):15-17,51
通过建立房地产泡沫测度体系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进行组合赋权.确立综合泡沫度指数计算公式,并以全国数据为样本.对我国的房地产进行实证分析。结合我国房地产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主观与客观权重的赋值方法,可以判定近年来我国房地产泡沫是存在的,并且存在波动状态的逐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