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15,(10)
<正>近年来,高淳把"生态立区"上升到区域发展战略,把"生态领军城市"作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高淳的重要目标,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三区同创"为抓手,全力推动高淳生态文明建设从"高原"走向"高峰"。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4,(1)
<正>高淳作为全国唯一国际慢城、全省首个国家生态县,近年来以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区为新动力,不断赋予生态立区发展战略以新的目标内涵和实践举措,在积极探索生态与产业偕行、环境与民生共进、特色与优势彰显的绿色发展之路中,使"美丽中国"画卷在国际慢城、江南圣地展现出特有的风采。一、塑造"四美"形态——深化生态立区战略的新成效着力彰显形神兼备的山水人文之美。始终把自然山水和人文特质的"静与动"、"形与神"紧密结合,构筑山水串链、古今交融的生态人文空间。以山水城林融合为一体的生态基底为依托,强力推进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改造、建设工程,集  相似文献   

3.
吴卫国 《群众》2014,(1):44-45
高淳作为全国唯一国际慢城、全省首个国家生态县,近年来以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区为新动力,不断赋予生态立区发展战略以新的目标内涵和实践举措,在积极探索生态与产业偕行、环境与民生共进、特色与优势彰显的绿色发展之路中,使“美丽中国”画卷在阁际慢城、江南圣地展现出特有的风采一、塑造“四美”形态-深化生态立区战略的新成效  相似文献   

4.
霍慧萍 《群众》2017,(13):57-58
高淳享有国际慢城、江南胜地的美誉,生态涵养区达到国土面积的70%,地表水优于Ⅲ类水比例达到75%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85%左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1平方米,曾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巴赫誉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近年来,我们始终坚守“生态立区”优先发展战略,深入践行“两山”论,促进绿色发展方式与绿色生活方式齐头并进,实现生态美与生活美、生产美“三美共融”,探索出特色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了"生态立省方略"。这标志着浙江省在"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浙江建设→生态浙江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递进过程中,站在了新的起点、进入了新的阶段、达到了新的境界。一、生态立省方略的提出背景1.生态立省方略是对生态浙江建设历史经验的  相似文献   

6.
宁清同 《新东方》2016,(4):41-47
海南自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其发展战略从片面追求政策优惠、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到"一省两地",经历了惨痛的教训,最终确立为生态立省,却又忽略了特区的独特优势。生态特区集特区与生态省于一体,是海南探索战略定位的逻辑结论。生态特区是因应国家五位一体战略的最佳选择,是特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先行先试功能的必要方式,是完善和升华生态立省战略的应然模式,是国际旅游岛的基本保障和缓解现有环境资源压力的治本之策。经济特区实践和生态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区立法权准备了强有力的法治工具,建设生态特区符合国家领导人关于海南发展的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7.
何平 《重庆行政》2013,14(3):26-27,116,117
重庆市巫山县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建设,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生态村镇、培育生态文化、完善生态制度"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建设美丽新巫山. 一、以生态立县战略为灵魂,统筹全县发展 美丽巫山靠发展战略来指引方向.巫山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化育县、科教兴县、民生稳县"五大战略",生态立县居首,贯穿于并统筹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因地制宜的经验总结和最优的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8.
俞东来 《政策瞭望》2010,(11):29-31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提出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走生态立省之路,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为拱墅加快建设秀美生态城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拱墅区始终坚持"环境立区"战略。  相似文献   

9.
生态立州是生态文明理论的实践运用,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实际操作,作为恩施州三州战略之基础,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厚实的现实基础。恩施州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必须确立发展思路、目标、原则和重点,并落实具体的政策措施,才能最终实现绿色繁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海南》2009,(5):52-52
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学习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生态立区、产业兴区、商贸富区、民生和区”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镇”、“文明镇”、“生态镇”建设,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正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是全国十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是云南唯一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近年来,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积极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云南"两强一堡"和现代新昆明建设等重大机遇,大力推进"规划引区、生态立区、产业强区、旅游兴区"发展战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域城市化建设和特色产业体系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已经成为云南最  相似文献   

12.
漆国江  王素君 《前沿》2010,(18):72-75
毕节试验区是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成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鉴于自身特有的发展现实,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产业发展战略方面,应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创造和保持比较优势,并运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和工业发展,有选择地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在借力发展战略方面,必须在扩大开放、加强区域协作的基础上,借力加快发展;在城镇化战略方面,跨越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在“科教兴区”战略方面,主要是跨越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束缚;在“生态立区”战略方面,主要是跨越生态毁坏、环境污染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曾信祥 《重庆行政》2014,15(5):80-82
正重庆直辖以来,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四次大的变化。2000年,构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三大经济发展区"。2005年将这一战略微调为主城、渝西、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四大工作版块"。翌年,在三大经济发展区和四大工作版块基础上提出了"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2013年,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继承和创造性地提出了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  相似文献   

14.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全面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是海南"生态立省"长期建设发展的实践成果,也是海南新一届省委全面实施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的工作主题。它反映了当今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和海南开放、改革、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客观规律。其中,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是实现海南绿色崛起的关键。笔者认为,海南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张歌莺 《政策》2010,(10):49-50
房县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紧邻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房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重庆行政》2014,(4):I0018-I0021
正重庆市渝北区委、区政府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区"战略,建立健全各项环保工作机制,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我市主城区成功创建国家模范城市作出了突出贡献。渝北区生产总值近年来稳居全市第一。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该区的环境质量仍然保持了稳中趋好的良好态势:2004年成功创建西部第一个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区。2009年正式启动国家生态区创建,自2010年以来  相似文献   

17.
开化县委县政府坚持把送出一江清水作为政治责任.长期坚守“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先后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县.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钱塘江流域生态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并充分发挥生态后发优势.着力推动转型发展.积极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钟关华 《今日浙江》2014,(11):56-56
正多年来,武义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切实把生态环境作为第一资源、第一竞争力和第一品牌,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发展质量的提升,真正回应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实现赶超富民、绿色崛起。完善绿色战略,发挥武义生态优势。县委、县政府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广开言路,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寻  相似文献   

19.
唐晓群 《群众》2010,(5):74-74
<正>2010年苏州市沧浪区以"文化立区、科教兴区、法制治区、民本建区"作为区域建设和发展的战略。要达到这样的战略要求,民本社区建设的好坏显得尤其重要,作为一名踏上社区工作岗位不到半年的大学  相似文献   

20.
今后五年,是婺城区科学发展的机遇期、跨越提升的关键期、全面小康建设的攻坚期。全区将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商旅兴区、生态立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突出科学发展主题,着力加快跨越提升,努力把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