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关于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问题,人们已作了充分的肯定和较详尽的研究。孙中山曾指出:“华侨有功革命”,“华侨为革命之母”。又云:“我海外同志,昔与文艰苦相共,或输财以充军实,或奋袂而杀国贼,其对革命之奋斗,历数十年如一日,故革命史上,无不有华侨二字”。对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作了较高的评价。华侨有功于辛亥革命,这是确定无疑的。然而,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华侨为革命之母”这一名言?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中华侨的功绩呢?这仍是一个有待于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华侨为革命之母”这是孙中山先生对华侨的高度赞扬。他在《同盟演义序》中写道:“同盟会之成,多赖海外华侨之力,军饷胥出焉。及满清既覆,人人皆以为有不世之功,而华侨类不自伐,惟吾深知同盟会中非有华侨一部分者,清室无由而覆,民国无由而建也。”华侨之所以能成为孙中山革命的生力军,或捐资、或投身,不能不从他们的生活境遇说起。由于清廷腐败,不断割地赔款,及侵略者的掠夺,使民生涂炭,大批百姓,远走他乡,异域谋生,孤悬海外。到辛亥革命时,侨胞遍布世界各地,总数约700多万人,其中闽粤两省为最,约占总数90%以上。在华侨心中,自己永远是中华…  相似文献   

3.
杨军 《政协天地》2010,(7):54-55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两人都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在孙中山先生从事推翻满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历程中,曾受到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孙中山先生曾高度评价:“华侨是革命之母”,这里就包括当时侨居在新加坡的陈嘉庚。  相似文献   

4.
冯晓蔚 《春秋》2011,(3):4-7,1
华侨对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正如孙中山所说:“此次推翻帝制,各埠华侨既捐巨资以为军费,而回国效命决死,以为党军模范者复踵相接。”孙中山还说过许多类似的话.其中流传最广的一句是:“华侨是革命之母。”  相似文献   

5.
“道路者,文明之母,财富之脉也”,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这精辟之言,对于被人们长期视为偏僻闭塞的蛮荒之地的云南来说,可谓切中肯綮。  相似文献   

6.
《前进论坛》2008,(4):56-57
6月孙中山授予邓演达少将参军职务,并题赠半身照片一帧、对联一副。联曰:“养成乐死之志气,革去贪生之胜根”。孙中山还赞誉邓,说:“干革命,有两达(按:指张民达、邓演达),革命有希望。”  相似文献   

7.
王群燕 《新东方》2004,(6):13-17
孙中山作为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其共和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中富有特色的成份,“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成份。”事实上,毛泽东在形成自己的共和思想的过程中沿袭了孙中山思想中的这些“有益的东西”,甚至,先驱者的教训也被科学总结后发挥了借鉴作用,所以,毛泽东称自己为“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也是在革命实践中的超越者。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既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又是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的先驱。从辛亥革命时期开始,他就受到了流行于当时世界的社会主义思潮之冲击,投入了探索社会主义的热潮之中。他在世时一直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并对社会主义不断地进行探索,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社会主义”思想(非科学社会主义)。他探索社会主义,给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启示。其中主要有:  相似文献   

9.
黄洁薇 《传承》2012,(12):80-81,95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华侨和辛亥革命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孙中山从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被迫逃亡国外,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十五六年间,他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海外,并以海外华侨地区为基地领导中国革命。笔者在这几年来征集和整理与辛亥革命相关的文物史料过程中,目睹不少华侨支持辛亥革命的实物,这些珍贵史实正好见证了华侨为辛亥革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晓天 《求索》2007,(12):207-211
文章认为,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五权宪法”思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考察可知,孙中山的监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辛亥革命为界标前后经历了两个时期,随着其革命恩想的形成和革命实践的发展而形成,而发展,而完善。孙中山还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他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这是孙中山认真考察和研究外国的监察制度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得失利弊之后总结出来的。孙中山还对监察机关的设置及职权等作过多次阐述,在监察机关及其职权的设计方面可谓匠心独具。总之,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相似文献   

11.
赵辉 《台声》2011,(9):78-78
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以天下为公的理念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留给后人最重要的遗产就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如今两岸已经走上和平发展之路,辛亥革命“振兴中华”的精神,更应被两岸中国人共同铭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侨胞人数最多的一个国家。海外华侨不仅对侨居国的开发和发展经济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他们还具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和革命传统,对祖国的革命事业和经济、文教、福利事业,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辛亥革命时期,“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的强有力的支持者。”①他们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大力支持革命,并和祖国人民一道积极参加革命斗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华侨有功革命”“华侨是革命之母”。②华侨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3.
黎惠东 《黄埔》2009,(4):44-46
中国第一家革命博物馆是1926年由黄埔军校创办的“革命博览室”,它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黄埔军校于1926年11月开始筹建,目的在于纪念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先生,主要展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事迹。它位于广州黄埔岛黄埔军校校本部西侧的一座现在被群众习惯称之为“中山故居”,黄埔军校时期被学校师生称之为“孙总理纪念室”的两层小洋楼内。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先行者、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先生有一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又说:“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这是中山先生奉行的金科玉律。革命领导人要把革命引向胜利,必须从极其复杂的世界形势中,从本国革命发展进程的得失中,洞察精微,找出其中最有实质性的关键,集思广益,作出方针政策上的有远见的明智决策,才能率领革命队伍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为争取革命的胜利前进。孙中山先生倡导“国共合作”,正是这样作出的一个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前,伟大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作为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其历史业绩,功垂千古。辛亥革命中众多的志士仁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统治,前仆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地斗争。海外华侨对孙中山先生倡导和组织的辛亥革命,不仅在思想上拥护,经济上支援,而且在行动上参与。黄花岗起义的烈士中有三分之一是华侨,他们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也是全体爱国华侨的光荣。正如孙先生指出的,“华侨有功于革命”、“华侨乃革命之母”。(见张永福《南洋之创立民国》)华侨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中华民族的第一位伟人,他从事革命的年代,正是中国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辛亥革命前夕,在国内革命如火如茶,蓬勃发展的同时,孙中山先生在美国四处奔走,为国内革命呐喊,在华侨中募捐。他受挚友宋嘉树的委托,到美国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看望宋庆龄、宋美龄姐妹俩,很想为他们买两套连衣裙作为见面礼物,但最终还是没有买。孙中山先生说:“我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论述爱国华侨林师肇对福建辛亥革命的贡献,说明广大华侨为辛亥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联共,与中国共产党人共缔首次国共合作,是其一生革命事业达到的光辉顶点。史学界在考察孙中山联共的动因时,一般都认为他是出于国民党组织自身的考虑,即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要救活它,就需要联共。笔者认为,孙中山晚年联共,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动因,这就是联共能得到一大批急需的领导工农运动、推进国民革命的干部和人才。众所周知,孙中山在早期的革命斗争中曾提出过“国民革命”、“平民革命”的口号,但由于他没有认清广大民众的革命作用,在斗争中往往依靠地方军阀的反动军队,没把革命基础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工农大众上面,因而屡遭挫阻。通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十月革命经验的启发,孙中山逐渐认识到广大民众尤其是工农群众的重要作用,认为“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从长期以来依靠地方军阀转到依靠工农群众,  相似文献   

19.
又称国父纪念馆,位于澳门第士街1号。始建于1918年,系由孙中山胞兄孙眉出资修建的一幢洋房,供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居住。1932年落成,前厅为“孙府”。1932年8月13日,“孙府”附近军火库爆炸所引发的一场大火,使该楼遭到破坏。时任广东省民政厅厅长的孙中山长子孙科在澳门政府赔款的基础上又添了9万银元,在原址上重建新楼,成为今日之规模。重建后的“孙府”典雅庄重,与昔日截然不同。该楼为三层五开间,廊沿式欧化建筑,迎门两侧左为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氏的居室,右为图书刊物阅读处。一楼的陈列以孙中山一生为革命…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政协公报》2002,(6):41-41
窃国独夫袁世凯在1912年2月暗中与南方革命政府达成清帝退位后选袁为临一时大总统的协议后,即胁迫清帝退位,并推翻孙中山建都南京之议,妄以清帝“委任”建立民国和以北方各省军阀政客“拥戴”的名义,在北京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