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艺  翟欢欢 《求索》2010,(6):53-55
讨论了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评价方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农业生产体系中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测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发展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SBM的窗口DEA模型测度出我国2000—2018年31个省份的农业用水效率,通过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我国农业用水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分解,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Markov链分析我国四大区域农业用水效率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我国农业用水效率呈先降后升的“V”型,东北地区农业用水效率下降速度远高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2)Dagum基尼系数测算结果表明,2000—2018年我国省际农业用水效率的总体区域差异呈先升后降的倒“V”型,除中部地区外,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间差异增大,而超变密度是农业用水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3)核密度估计表明,我国农业用水效率的区域差异经历了“扩大—缩小”的过程。除东北地区外其他三个区域核密度估计曲线呈现“双峰”态势,反映出这三个地区内的农业用水效率存在梯度效应,极化特征显著。(4)传统Markov链表明,在不考虑空间因素的条件下,低水平地区很难向更高水平转移,对于中低和中高地区来说,随着时间的增加,向更高水平转移的概率随之增加,高水平地区呈自我强化趋势。空间Markov链显示,空间因素会影响其周围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尤其对中低水平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与更高水平地区为邻能够提高本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中游地区向来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域。选取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江西及安徽四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DEA-Malmquist方法对2005-2013年间上述四个省份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3年间,上述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为0.934,只有湖北与湖南两省的农业生态效率值达到最优水平,而江西与安徽两省则处于DEA的非有效水平,而通过对上述地区农业生态效率进行动态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水平虽然呈现增长趋势。但是个别省份依旧存在规模效率与技术进步失效的问题,不同省际之间生态效率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4.
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对湖北水稻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水稻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近年来湖北水稻总产量增长缓慢,推广水稻生产农业技术成为了提升湖北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在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湖北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农业技术推广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湖北省水稻生产技术推广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对湖北省水稻产量的贡献率。发现2012年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为44.63%,较1990年翻了一番,但近年来上升趋势平缓;除种水稻劳动力外,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固定资产投入以及有效灌溉率对水稻单产量都有较高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南方农业地区民族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各民族经济(主要指农业生产)上发展的不平衡。分析各民族农业生产发展的差异,了解这一地区民族问题的历史类型及其现实表现,找到这一地区现阶段民族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对策,必将对农业大国的我国发展、强大和各民族的进步、繁荣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各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DEA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燕 《求索》2007,(8):117-119
本文建立评价中国31个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了各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规模效率,根据各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差异,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其分为4类,分析了各类地区在高等教育资源投入、产出方面的特点,进而提出若干促进各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高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证分析——以湖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方红 《求索》2010,(6):21-23
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农村社会的可持续性"、"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和"农业技术的可持续性"五个方面选择31项指标,提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相关统计资料,应用该体系对1999~2008年间湖南省农业发展状况作出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中国农业1999—2012年31个省市区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时空特征进行全面考察后发现,在时间趋势特征方面,样本期内中国农业TFP年均增长4%,其主导因素是技术进步提高而不是技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增长方向相反,即前者呈下降趋势,后者呈上升趋势。在空间特征方面,东部地区在TFP、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增长方面都要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且三大区域在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增长方面都存在趋同现象;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下降造成的东中西部技术效率增长乏力的态势正在趋于改善。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斌  刘靓君 《求索》2008,(12):12-14
本文以31个省份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选取了19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且各个省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异也较犬。因此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山地生态是制约我国西南山地农耕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因素。以鄂西南为代表的山地生态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活跃,参与农户多,但流转总量不大,占比不高,分布不均,流转方式与短期出租为主,流转价格较低并且差距较大。农村土地流转之后,具有解决部分中老年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抛荒地复耕和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但也存在土地实际产出和地力下降等方面的消极影响。土地细碎化程度高,农业机械应用困难,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生态因子分布不均,土地产值有限等与山地生态有关的因素严重制约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必须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增加农业收入两个方面入手,破解山地生态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