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一个世纪前,马克思和他亲密的朋友恩格斯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成为“第一个给社会主义、因而也给现代整个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首先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经济基础的原理。其次是发现了剩余价值,即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一生中能  相似文献   

2.
论交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封闭到开放 ,从地区到世界的进步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之间的交往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一、人类社会的历史 ,就是以生产力发展为背景 ,以满足人各方面的需要为目的的交往史150多年前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表述 :“人类社会的历史既是生产的历史 ,又是交往的历史 ,首先是生产的历史。而生产的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把交往与生产放在一起来考察 ,既明确了生产的决定性质 ,又突出了交往的地位和作用 ,并指出 :“……在整个历史发展过…  相似文献   

3.
戚攻 《重庆行政》2010,12(4):24-25
一 马克思提出的“两种生产”理论表明,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人口生产”和“社会生产”,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传统社会尤其是农耕文明时代,人口生产的绝对数量和规模,因其落后的生产力和低下的劳动生产率而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中不仅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呈现出“人多好办事”的社会动力结构和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对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曾作过明确阐述 ,确立了生产力的至尊地位。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 ,这里是指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曾这样阐述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 ,———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基础。①”“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② 明确表达了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及对社会发展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确立了生产力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中 ,马克思对此作了更为具体和完整的论述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瑞敏 《前沿》2001,(10):22-23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 ,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石。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 ,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更替 ,从根本上说都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代表当时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阶级发挥推动历史进步的能动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认为 :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后 ,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 :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 ,“必将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  相似文献   

6.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贯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始终的重要思想。这是邓小平同志以深邃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以无产阶级政治家的战略眼光,从深刻总结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得出的精辟结论。深刻理解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强化发展意识,集中精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有重要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从多个角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因,但推动社会前进的最终动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革命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小平同志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和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7.
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对等平行?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中颇有争议的问题。_恩格斯在1884年发表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中讲到,“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劳动愈不发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它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创立,宣告了历史唯心主义的破产,并为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和各门具体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是工人阶级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政党制定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 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为核心的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把人类社会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看作是同自然界一样的客观存在;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物质的、客观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在俄国革命和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马克思侧重于指出不同民族在不同历史环境下可以抓住历史机遇探求适合本民族发展的独特道路;恩格斯则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强调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动态地具体地分析了民族国家谋求发展的历史条件局限及可能的途径,并指出这一理论对落后国家的适用性。恩格斯的这一探索是对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和完善,他们关于俄国革命和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对于指导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论纲。19世纪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发,认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包括五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层面:“(1)生产力的状况;(2)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3)一定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4)一部分由经济直接所决定的、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两个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必然” ,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通过分析人类社会 ,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而揭示的科学结论。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 ,列宁又通过对处于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考察 ,得出了帝国主义是腐朽的、没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的深刻论断。“两个必然”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 ,是科学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基本原理之一。然而 ,二战结束以来 ,资本主义不仅“垂而不死” ,反而经过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启动,本质上是资本逻辑不断打开民族和地区的界限,实现全球空间扩张的结果。虽然资本逻辑扩张起到了瓦解中国传统生产方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将中国纳入世界历史和世界市场中的“文明作用”,但这只是资本追求价值增殖的附带品。马克思、恩格斯在肯定资本逻辑的客观历史作用时,也从道德维度批判了它的“主观之恶”,体现了历史性和伦理性的统一。面对濒临崩溃的旧中国,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中国自身发展的特殊性,表达了对中国有可能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乐观期待。把握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透视近代中国命运的方法,对我们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逻辑、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史国藩同志在《关于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的涵义》一文(载《思想战线》1985年第5期)中不同意只把物质资料生产看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他认为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本来就是将物质生产和人日生产都看作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一结论是从他自己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的有关论述的理解得出来的。这就是史国藩同志所说的人们“创造历史的三个因素”。他说:“创造历史的第一个因素是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的生产;第二个因素是满足人们生活资料生产所需要的生产工具的生产;第三个因素是每日都在重新生产另外一些人的生命,即人口自身的生产。”他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这三个因素归结为“第一种生产”和“第二种生产”;恩格斯  相似文献   

14.
刘晓玲 《湖湘论坛》2002,15(6):15-16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不仅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而且首创了唯物主义地解释“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先河,科学地全面地阐述了他的“世界历史”思想。首先,马克思指出,世界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产力的普遍发展。马克思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而是纯粹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中,马克思以分工与所有制发展状况的不同将整个人类历史分为五种所有制时期,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此之后,随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研究的深入和对东方社会探讨,马克思又提出了资本主义之前的三种所有制形式,对其早期提出的所有制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前后两种资本主义之前的所有制形式所指的具体时期略有不同,但都是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研究的具体的体现,是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两种所有制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交相呼应,共同成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新贡献刘宏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的基本...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进程的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现阶段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依据。一、初级阶段论丰宫和发展了关于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总是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指出:“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o恩格斯也指出:“马克思把社会运动看做服从于一定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些规律不仅不以人们的意志、意识和愿望为转移,反而决定人们的意志…  相似文献   

18.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历史唯物主义,并着重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表现为各个阶级之间的冲突”,阶级斗争“是历史的直接动力”。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激烈的阶级斗争的时代,揭示了阶  相似文献   

19.
(一)一百多年以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历史规律,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被曲解、误解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肯定了生产力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生产力是构成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坚持这一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但是,生产力毕竟只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具体领域,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动力是一切运动系统的核心,揭示系统运动变化的动力,是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关键。因此,深刻认识社会生产力系统发展的动力,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认为“只有生产关系才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