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乒乓外交"不仅推动了冷战时期中美关系逐步发生转化,而且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国巩固国家安全、走向对外开放起到了积极作用。"乒乓外交"是以人民之间友好交往带动国家之间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外交"的理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民外交"理念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可以为在多领域交往中展示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执政理念,也是贯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基本逻辑。7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历经制度积淀期、制度重塑期和制度完善期的时代变革,但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却始终得到了坚持,实现了从部分覆盖走向全民福祉的发展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胡忠威 《湖湘论坛》2001,14(5):13-14
在沐浴着新世纪辉煌的曙光里,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80周年的纪念日。80年的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斗,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进行艰难探索。尽管历经沧桑坎坷,中国共产党总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扫清道路而浴血奋斗 人类发展到近代,世界各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社会现代化这一基本问题。而百年前的中华民族,仍然被腐朽…  相似文献   

4.
《前进》2021,(8)
正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也阐释了百年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发展的重大启示,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九大成功经验和未来启示中,人民始终是一条主线和红线,高度重视人民的立场贯通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史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在81年的战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顶住国内外的各种压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切艰难险阻,领导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历史基础、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行"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正是马克思主义这一人类发展史上最具魅力的思想武装,才促使中国共产党成长为"能"为人民和民族创造福祉的伟大政党;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才开启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道义性熔铸其中,才促其发展为能够获得人民"好"评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 ,深刻分析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发展规律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特别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状况和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的历史现实条件和原因。全面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丰富经验 ,科学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性质和特点 ,这就是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社会观和文化观在当代中国的新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转向,是在继承五四启蒙理念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最终目标,探索而得的启蒙新路。《新青年》同人的分化打破了"不议政治"的困局,在近代中国诸多社会思潮相博弈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介入过程中,五四启蒙实现了从文化立人到革命救国的内涵转变,促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创了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爱国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新篇章。从五四时期到新时代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启蒙经验也必然助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9.
《世纪行》2015,(12)
<正>7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先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开启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民建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始终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为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建设,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试论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的历史分期王淑琴,郭新新我们敬爱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他把毕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翻开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到中国共产党创立,从八一南昌起义到遵义会议,从新中国的经济、文化、外交、科...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2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已被理论和实践充分证明,在2020年1月我国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科学理论武装、公有制制度、以人民为中心、基层党组织以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一系列优秀特质,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既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思潮扬弃的结晶,又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教条主义的产物。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不仅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举世成就。当下,在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任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关键的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完成好赋之以形和付之以行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江总书记最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近八十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新要求。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监督工作中,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一、加大工作监督力度,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保障和促进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目的。中华  相似文献   

14.
从毛泽东的"进京赶考"到习近平的"赶考远未结束",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赶考精神"的驱使和鞭策,实现着"赶考接力"的顺利交接和平稳过渡,以共产党人特有之勇气、胆量、气魄和智慧,探求治国理政的道路、理论和制度,以实现国家之富强、民族之振兴、人民之幸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接过治国理政的"赶考接力棒",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探索和开拓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这部文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一,从我们党80年峥嵘岁月的光辉实践中,提炼出了对我们党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历史启示: 其一,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其二,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其三,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分别产生了毛泽东党的建设思想、新时期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新世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理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等内涵丰富的理论创新成果。形成"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从中国共产党的实际出发解决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始终坚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始终坚持同各种错误的思想观点作斗争"等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在这70年里的基本经验。回顾这些理论成果和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党的学说的继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人民服务"的理解阐释主要沿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两个层级展开,历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阶段,其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升华。"以人民为中心"既依次蕴含在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系列重要讲话里,又逐步写进了十八大以来党的总体性文件中,它从理论意义、实践价值、方法层面等维度达成了对"为人民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未来"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永远在路上,应沿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价值理念等多维理路具体展开。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核心是"和平",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始终不懈努力,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将自身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为民造福”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原理的中国化时代化表达,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和执政理念的内在要求,从主体、目标、内涵、行动等方面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利民、富民、裕民思想的超越。这一超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取向,赓续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和优良传统,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20.
“人民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始终坚守和信奉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权力主体、价值主体、实践主体充分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人民主体意蕴。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始终坚持权力主体的人民性,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察作为执政的根本遵循;始终贯彻价值主体的人民性,将以人民为中心、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党执政的价值遵循;始终坚持落实实践主体的人民性,将激发人民群众主体活力作为党执政的应有之义,将人民群众作为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依靠力量,将人民群众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这充分证明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始终用实际行动落实以人民为主体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人民主体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