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市场经济发展的三百年是人类文明史上发生重大而又深刻变化的三百年。伴随着物质文明的迅猛发展,人自身的发展也被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促使人异化、破坏生态环境以及不道德侵略和掠夺来发展经济的模式在当今时代正日渐式微。我们必须对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规范,以避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2.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长达数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生物入侵则是指异地生物进入另一地区,由于在新的地区没有天敌,会很快繁殖形成种群,打破了本地的生态平衡,对本地生物造成了严重威胁和不良后果,显然,生物入侵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物入侵在我国概括起来分为三种:第一是有意识引进。一些人或团体、部门出于经济效益、美化环境或观赏等目的引进外来物种,结果泛滥成灾。比如近期报导的食人鱼进入我国即属此类。第二种是无意引进的。这是外来物种随…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文明,但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遇到诸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等影响乃至危及人类未来的社会问题。地球只有一个,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一道,正在寻求一条使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兼顾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发展道路。本期,我们以可持续发展为题,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探讨,指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工业化的高速起步时期,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某些尖锐矛盾,譬如…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工业文明在走向辉煌的同时,同农业文明一样,被扬弃也是其必然的"归宿"。因为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伴随而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破解这些难题,需要人类确立新的生态文明观,构建新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5.
赵兴梅  左停 《前沿》2010,(3):95-101
不同时期的草原政策是对"发展"概念的政策诠释。在将"发展"仅视为"经济增长"时期,草原的功能被定义为与农地一样的,单一的生产资料。这一时期的政策制定由于没有考虑草原的生态功能,在制度层面造成了对生态的巨大破坏。随着国际国内发展思想的演变,延续和实现人类自身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话语。以保护和恢复生态为目的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同时新的自然资源管理方式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已经开始逐步影响中国的环境资源政策,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探索模式。  相似文献   

6.
百家言     
有感于“荣事达”人的绿色行动  从 2 0世纪中叶开始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 ,使人类“征服”自然环境的足迹踏遍了全球 ,人类已经成为主宰全球生态系统的一支至关重要的力量。与此同时 ,环境问题迅速从地区性问题发展成为波及世界各国的全球性问题 ,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能源缺乏、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及酸雨污染……跨入新世纪 ,全球范围的绿色浪潮澎湃而起 ,人类开始步履艰难地跨入了绿色文明时代的门槛。而身处于绿色文明建设大潮中的企业 ,如何强化环保意识 ,顺应时代发展 ,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在经历多次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还能长久地发展下来,"时间—空间修复"战略的运用是原因之一。针对资本积累内部矛盾的危机倾向,"时间—空间修复"不断得以开启,在资本积累的历史中发挥着创造性破坏的作用。金融资本的发展将沿着克服矛盾和危机并产生新的矛盾和危机的辩证过程前进。一系列的"时间—空间修复"并未最终解决过度积累的问题,反而使得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人类活动的本质特征 ,也是人类的最高本性。人类发展史可以看作是一部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历史。创新活动对于事物发展、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 ,没有创新就没有今日世界 ,人类创新活动不仅改变了人类生活的环境 ,而且也在改变着人类自身。创新也越来越成为当今人类最为关注和着力的方向之一。一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本性所谓创新就是指人们根据事物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 ,充分发挥主体的自觉能动性 ,突破传统的行为方式和规范 ,按照新的方式和规范去把握和变革对象的活动。创新存在于人的所有创造性活动中 ,人…  相似文献   

9.
人是自然的产物,但人类的发展却是在毁灭自然中进行的。地球诞生至今约46亿年,地球生命出现至今约35亿年.人类的出现不过300万年历史。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文明不过6000年。在300年以前的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人类与自然基本上能够和谐相处,但在工业革命以来的300年,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已经接近自然对人类生命的支撑极限。世界自然基金会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  相似文献   

10.
张博庭 《政策》2006,(11):48-50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影响、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因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造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即通常所说的生态影响破坏问题,如荒漠化、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生物多样化变化等等。二是因工业发展和人类生活造成的污染破坏,即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水污染、固体废物、赤潮等等。我们必须认识到,对于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生态环境问题,我…  相似文献   

11.
译者按:当代著名的英国哲学大师勃特兰·罗素1872—1970年的《人类处于危险中》一文写于1954年底,公开发表于1956年。现在看来,文中的主要思想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基本观点有不少相似之处。所谓新思维主要是谈在核时代对于战争与和平、战争与政治、全人类原则与阶级原则相互关系的新认识。戈尔巴乔夫认为:“核战争不可能成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及任何目的的手段。……在全球性的核冲突中,既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但世界文明将不可避免地被摧毁”,因而“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改革与新思维》中文版,第177、184页)。而罗素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就已提出类似的思想,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当人类进入核时代时,西欧一些享有盛名的学者和军事战略家最先理解研制核武器这一事件的真正意义,理解核战争的潜在威胁。他们对时代和战争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指出要学会按新的方式思维。罗素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些认识当时没有为这些国家的政府当局所接受,并且还受到不少权威人士的反对,但是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却为戈尔巴乔夫在提出新思维时有所吸收。  相似文献   

12.
百家论萃     
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缺陷1.可持续发展观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即为了实现未来发展的持续功能而协调现实的有序发展结构,难免带有以未来指导现实而非以现实指导未来的病态逻辑。2.发展既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破坏环境。发展能够对生存起完善和促进作用,但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发展则会构成对生存的威胁。因此,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将不是物质的持续进步,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创新。3.可持续发展并没有真正摆脱人类的自我中心化。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说到底仍是为了人类本身,即为了持久地满足人类需求,必须保护和加强地球自然资源基地,而…  相似文献   

13.
<正> 以生产力的发展为主线,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人类自身文化、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这三者互有区别和联系,才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在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也就是调整生产关系。没有生产者的积极性,不可能产生新的生产力。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目标,也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它在政治上调动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14.
马星 《理论月刊》2007,(5):65-67
道家思想为中国的科学精神提供了形而上学的基础,客观上也对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当代科技发展引发一系列危机,人类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日趋紧张和对立,对传统伦理提出了挑战。道家关于人和自然和谐的思想,对解决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危机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陈慧 《前进论坛》2010,(2):17-18
自有人类诞生以来,生态问题就一直伴随人类。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征服自然欲望的盲目膨胀,人类开始肆无忌惮地征服和改造自然。现代技术的无限制运用,对生产力发展和物质财富增加的追求,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和大范围的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地区性的、分散性的环境问题开始演变为全国性的、综合性的环境危机,并由此带来了较大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损失,我国的太湖“蓝藻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6.
人类进入21世纪,人口继续增长,资源日趋短缺,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破坏加重,传染疾病频繁发生等问题,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然而,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技革命,对未来人类技术创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解决粮食问题、保证食品安全、缓解能源危机、改善资源环境、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本世纪最有潜力的新兴战略性主导产业。如何保障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公共政策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呼唤公共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7.
刘铁群 《传承》2006,(3):18-19
今天,提倡男女平等和追求女性解放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陌生的话题。那么,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近代以来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已经证明,在人类历史早期,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没有先后、主从和贵贱之分。然而,在母系社会被父系社会取代之后,人类历史早期形成的和谐的两性关系被破坏了。由母系制到父权制的转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重大的、覆盖面最广的一次历史性转变。在人类发展史上,父权制也就是从没有阶级、没有人对人的统治的原始氏族制社会转变到等级制的、人对人的统治和占有的社会。从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水危机     
水是哺育人类的乳汁。没有水的哺育,就没有生命的繁衍;没有水的世界,将是死亡的世界。地球上因为有了水,才变得生机勃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方面人类对水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人为的破坏,使水资源不断枯竭。水资源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天玺 《创造》2009,(11):10-13
2008年爆发的金融海啸不仅将催生新的国际金融大格局、新的世界政治大格局,而且将催生新的人类发展大格局。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中新的世界观和生态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素兰  周一平 《理论月刊》2007,20(12):134-136
面对当今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以及对人类生存基础的破坏,迫使我们以新的视角来反思人们过去所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确立适应于和谐社会条件下新的世界观和环境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