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980年代,是改革开放起步的时代,与任何变革年代一样,文化界最为活跃,敢于冲破禁区,也最具冲击力。1980年代,中国大陆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走出来,反省是当时的社会共识。但反省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想恢复1957年之前的时光,有人怀念1966年前的岁月,有人向往更早的历史,有人则在打开的国门面前满怀好奇,试图探索出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于是,冲突、对立在所难免,不过,多元、执著、激情、天真,也是那个年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在历届政府的规划中都是重要关键词。今天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现代民主政治下的社会改革到底有多难。改革的共识达成之难。“共识”,指的是在自己利益受损的情况下仍坚持当初达成的一致诉求。在封建社会里,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较少考虑民意或不考虑民意,改革的“共识”,只要朝廷元老、大臣能够达成一致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3.
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包赛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这是高等教育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发展与改革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也是我们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以下简称蒙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学习、大讨论中形成的共识。蒙专是五十年代初与内蒙师院、农牧学院相...  相似文献   

4.
1980年代,是改革开放起步的时代,与任何变革年代一样,文化界最为活跃,敢于冲破禁区,也最具冲击力。1980年代,中国大陆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走出来,反省是当时的社会共识。但反省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想恢复1957年之前的时光,有人怀念1966年前的岁月,有人向往更早的历史,有人则在打开的国门面前满怀  相似文献   

5.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继续凝聚改革共识,但从改革初期共识到当下改革共识的发展并非破裂后的重新凝聚,亦非原来改革共识流失后的进一步聚合,更不是以一种全新的共识取代旧的共识,更为恰当的解释应是改革共识的升级,即从初始形态改革共识升级为当代形态改革共识。改革初期的高度共识为经济改革启动提供了有利思想氛围与重要精神支撑,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逐渐面临危机与困境,难以支撑当下经济改革的继续深化和全方位改革的推进。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凝聚当代形态改革共识,应从内容布局、体制完善和路径方法等方面对初始形态改革共识加以升级。实现这种升级,需要从增强改革前瞻性和普惠性、理性认知中国国情和构建思想整合机制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6.
从江苏实际出发 改革发展公安高等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安教育对公安事业的发展具有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巨大作用,“向教育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日益成为公安机关的共识。公安教育在建设强大的公安队伍和强有力的公安工作中所显现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对公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和更加迫切的要求。 如何改革发展公安教育?我们的体会是,必须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对国外包括西方国家东西的学习和借鉴,要采取分析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搞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切都要从我国国情出发…  相似文献   

7.
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功、经济发展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总体改善的同时,社会矛盾加深,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向两极分化迈进,腐败和权力资本化迅速孳生并蔓延扩太。这种趋势是与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方向不相符的,不能让它发展下去。人民群众和学术界对改革有不同的看法,对改革进程中某些不合理的、消极的东西提出批评意见.是很自然的,我们不要把不同的看法说成是反改革。对改革进行反思是为了纠正改革进程中消极的东西,发扬积极的东西,将改革向正确的方向推进。我们要注意团结一切愿意和努力使中国进步的人,要使大家都来拥护改革。让大家都拥护改革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要使得改革对大家有利,.  相似文献   

8.
改革的年代应当有改革的理论;改革的理论一定要与改革实践合拍,并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发展、成熟,才能正确地指导改革,促进发展。这是5月间本社与南京金箔集团联合举办的一次改革理论座谈会上形成的共识。这次座谈会上,一批企业家和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9.
方雷 《人民论坛》2012,(17):10-11,240
在改革走到关键时期的今天,一是要靠凝聚改革共识,集约社会动力来推动;二是要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明确改革的目标、顺序和重点。可以说,改革共识是目前中国最需要的公共产品,顶层设计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与实践》2006,(2):42-4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在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多元化的情况下,要取得改革的共识,其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但不取得共识绝不行。  相似文献   

11.
社会意识是在国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中产生的,因此,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或有助于我们洞察中国改革共识的形成模式及其嬗变历程。就理论而言,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时代的制度遗产以及中国经济发展主义的目标,相比市民社会的视角,国家合作主义视角或更能解释中国改革共识的形成模式。就现实而言,尽管"原合作主义"和"国家合作主义"这两种国家主导的模式,分别促成了20世纪8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两次改革共识,但该模式却遭遇了新环境的挑战。为了形成某种新型的改革共识,寻求某种新型的合作主义模式或是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一切服从大局,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全党和全民中形成的一个共识。无论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今天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时期,我们都要坚持这一条真理。最近,我们通过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对这一思想领会得更深。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1,(9):57-57
8月23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发表“十年政纲”中的两岸经贸篇,在回答记者“九二共识”问题时,她说:“因此如果它(“九二共识”)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就没有承认、不承认,接受、不接受的问题。”可见蔡主席认为“九二共识”不存在。  相似文献   

14.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的重大改革。1980年代以来,我国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能够推进国企改革,更好地实现国有经济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改革的过程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过程,是一个现有的中国治理体制需要给自己“动手术”和“割肉”的过程。这同35年前中国的改革和开放只是为了摆脱“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简单共识相比,难度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6.
"顶层设计"是一种理想化的改革模式,而改革的实践却与利益群体的博弈有关。一项有利于千百万人的改革是人民的事业,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共识。要通过"顶层设计"进一步促进社会共识的形成,并建立起社会共识的形成机制和平台,这应当成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顶层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出于对二战后不断加强的中央集权、地方官僚主义以及撒切尔自由化改革的不满,1980年代英国工党的新左派在其控制的地方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被称为"地方社会主义"。由于各种力量的反对特别是撒切尔政府的打击,"地方社会主义"在1980年代末走向式微。但其强调公民参与、保护弱势群体的理念仍在一定程度上为新工党的地方治理甚至英国主流政治所吸收,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大建设》2006,(5):55-55
《中国新闻周刊》第6期刊登评论《重要的是如何改革》一文说,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之所以能够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几乎每个群体、每个人都可以从改革中获得收益。近两年,之所以有部分群体反感改革,要求中止改革,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改革的过程是封闭的,改革并没有消除权力对机会的垄断,某些群体、某些部门的特权和特殊利益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扩大了。比如,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其管理层获得了更加不受控制的权力,但其责任却鲜有增加,于是,这些管理层就可以方便地将国有资产变为个人财产。  相似文献   

19.
1980年代下半叶90年代上半叶,邓小平思想的主导与1970年代末80年代上半叶相比,有很大的发展:从用"先富论"撬动僵化模式的体制,突出改革发展到在改革发展的同时突出强调"共同富裕".研究邓小平晚年思想的发展,对于完整准确理解邓小平理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8月23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其“十年政纲”两岸政策记者会上宣称,“九二共识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因而没有“承认或不承认、接受或不接受的问题”。对此,国民党方面连日来重手回击,反复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