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网络反腐:执政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公民反腐监督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传统制度反腐的一个有益补充,它对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带来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开展网络反腐,必须加强执政党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加强网络反腐的制度建设,推进网络反腐与其他反腐形式相结合,并要处理好公民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保护、网络反腐成本与反腐效率等关系。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4,(8):96-96
窦岩平在《理论探索》2014年第1期撰文认为,制度反腐是治理腐败顽疾的根本之策,反腐倡廉要加强制度建设在全党全社会已成为共识,而强化反腐制度落实力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强化反腐制度落实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增强反腐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党员干部落实反腐制度的自觉性,切实落实权力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充分发挥个案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反腐成为一种新型的反腐倡廉模式。它以其广泛性、相对安全性、快捷性、高效性等诸多优势,成为国家反腐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网络反腐由于存在管理制度缺失、法律法规不完善和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大大影响其功能的发挥。文章从完善网络管理、强化信息公开、建立互动平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构建一个长期、高效、规范的网络反腐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秀江 《小康》2009,(3):74-75
网络反腐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反腐力量,代表了强大的民意,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在网络监督的过程中得到实现。同时,"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试水,都表明在过去的一年中,"反腐倡廉"有了较大程度的进展,而2009年应该是更值得期待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6,(7)
高校反腐是当前社会反腐主流背景下的题中之义,势在必行。高校反腐成效取决于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的职能履行,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前高校反腐存在党委纪委主观意识淡薄、客观追责机制缺失及权责界限模糊等履职问题。因此,在高校反腐中,党委纪委要增强思想屏障、构建制度机制、营造文化环境及拧紧反腐"合力"等,促使新常态下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6.
反腐倡廉建设是新时期党建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当前的一项战略性任务.网络以其独有的特点,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大显神威,但网络反腐亦存在着侵犯他人隐私、恶意诽谤、影响司法公正等众多问题.网络反腐作为腐败治理的途径和手段之一,其发展需要政府从加强互动、积极引导、制度化建设、完善立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唐永文 《桂海论丛》2004,20(5):13-15
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要不断推进反腐倡廉深入开展,以学习《条例》为契机,强化制度反腐意识;与时俱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持制度建设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坚持在办案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王健 《公安研究》2010,(7):75-81
公安机关加强反腐制度建设和创新对于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力度,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成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安机关要建立结构合理、系统规范的内在管理机制,公开透明、约束有力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责任到位、严肃严明的反腐惩处机制,重点突出、科学超前的反腐预防预警机制,规范畅通、高效务实的反腐制度运行保障机制,确保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9.
制约我国网络反腐的瓶颈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反腐作为网络问责、网络问政的新形式,以其独有的运行模式在反腐倡廉领域中日益凸显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制约我国网络反腐健康发展的因素,既有反腐主、客体方面的原因,也有反腐目标保障不足等方面的原因。据此,笔者提出了完善现有网络反腐机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的反腐手段,逐渐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和政府的肯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互联网得到迅猛发展并逐步普及,网络反腐的手段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完善,政府积极引导并建设相应的法律法规,广大网民也随着网络反腐机制的日趋完善,更加理性地看待和运用网络反腐这一手段。网络反腐正由混乱无序、乱象丛生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网络反腐必将在日后成为中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11.
肖芸 《人民论坛》2010,(7):46-47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适应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应进一步提高对制度反腐的理性认识,从构建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入手,全面加强制度反腐建设,确保制度反腐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发挥功效,实现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罗娇娇 《传承》2011,(2):74-75
我们在加强制度反腐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反腐倡廉的心理建设,只有把制度反腐与心理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才更能取得反腐倡廉的实际效果.治标须治本,比制度反腐更为艰巨的是反腐倡廉的心理建设.建设学习型的政党不仅是指学习外在的知识体系,更为要紧的就是指这个政党所有成员的心智能力特别是自省能力、自控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网络反腐实质上是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基础的网上监督系统的推广和应用。网络反腐要走向健康之路,必须加快政府信息公开步伐,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信息披露制度作为网络反腐的初始环节与基础制度,有利于提升网络反腐的公信力,建设廉洁政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然而当前网络反腐信息披露过程中尚存在不少漏洞和薄弱环节,亟须合理界定信息披露主体的权限,规范披露流程,加强法规和配套制度建设,逐步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网络反腐信息披露体系,才能发挥网络反腐的正面能量。  相似文献   

14.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适应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应进一步提高对制度反腐的理性认识,从构建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入手,全面加强制度反腐建设,确保制度反腐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发挥功效,实现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民间反腐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能 《人民政坛》2009,(3):38-39
民间反腐或许是反腐倡廉的潮流。民间力量与政府力量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在互动中实现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历史重任。2008年“民间反腐”成为民众关注的关键词之一。南京江宁区房管局局长周久耕说出“低于成本价卖房将被查”,网民对其发起声势浩大的搜索,之后这位“史上最牛房管局长”被暂停职务,江宁区政府对其进行调查。这次由网络发起的民间反腐,成果让人震惊。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民间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监督形式,日益引起各方重视和广泛参与,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强、自由度高、网民素质良莠不齐等特点,民间网络反腐也面临着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7.
网络反腐制度化不仅是保障公民参政权利的重要方式,也是克服网络反腐消极影响的必要条件,更是让"媒治"走向"法治"的必然选择。我国现有的网络反腐法律规定存在形式上零散且缺乏统一的立法理念和原则、内容上多为禁止性法律规范而少有授权性法律规范的缺陷和不足。对此,应当通过专门立法从三个方面加以完善:规范网民行为,使其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监督;加强网络建设,搭建专门、高效的网络反腐平台;构建配套制度,完备网络反腐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有三则网络反腐新闻实在抢眼:一是湖南省株洲市纪委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利用网络反腐倡廉的文件,名为《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立即受到舆论关注。此前,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也因在网络论坛实名收集处理反腐线索,被誉为"中国网络反腐第一人"。这个暂行办法,是株洲市纪委将"个人行为"升级为"集体行动"的结果。二是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委书记董锋的"一夫二妻"腐败丑闻被网络曝光,纪委部门根据网上举报,顺藤摸瓜,将这个贪官"网"个正着。三是南京市江宁区原房管局长周久耕因抽天价香烟、戴名牌表、开高档车,被网民"人肉搜索",引起南京市委高度重视,已被纪委立案调查,并被免职。这三件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关于网络反腐的热议。网络,正成为反腐败的新利器。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网络反腐对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意义:网络揭腐推动着中国反腐格局向纵深方向发展,可有效降低反腐的边际成本,推进制度反腐的形式创新,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论述了网络反腐的倍增效应、蝴蝶效应、置顶效应对党的执政能力、社会管理和网民素养提出的新挑战;提出了网络反腐倡廉建设的策略思考,即通过健全网络揭腐制度、完善网络法制建设、强化网络监督、借鉴国外先进的网络反腐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3,(12):89-89
罗学艳在《理论导刊》2013年第6期撰文认为,作为一种新型的反腐败模式,网络反腐具有快捷高效、全民参与、细节扩展、隐匿安全等优势,但在反腐主体、客体、作用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制约性。要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作用,必须把网络反腐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通过提高网民的综合素质、规范网络反腐的环境、完善网络反腐机制等途径,提高网络反腐的质量,更好地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